照片魚眼效果怎麼弄(把照片變成魚眼效果)
不少人聽說或者瞭解“魚眼”這個詞,可能是源於使用相機拍照時的體驗。什麼是“魚眼”效果呢?主要是指使用光學鏡頭,特別是廣角鏡頭拍攝照片時,照片的邊緣會出現彎曲變形的現象,人們習慣性地稱為“魚眼”效果。
造成魚眼效果的原因,是因為凸起的光學鏡片對色光的彎曲能力不同,使成像點與光軸距離不同,側向放大率亦不同,結果造成了實際成像與理想影像的像差(Abbreviation),我們就會看到影象失真的狀況。
起初人們認為照片中出現失真,當然是不好的,於是不少廠家通過軟體修正的方式削弱這種影響;而後來,人們漸漸地發現“魚眼”失真能帶來另類的視覺體驗,於是人們利用了失真這一特點發明瞭魚眼鏡頭,從而有意塑造出誇張的畫面效果。下面這兩張照片,是不是有不一樣的感受?
雖然我們經常在攝影界聽到“魚眼”這個詞語,但其實這種現象並不是照相或者攝影的“專利”,而實際上是與光學鏡頭相關聯的,因此對於使用光學鏡頭成像的裝置或者儀器,都可能出現類似的問題,無損檢測裝置——工業內窺鏡就是其中之一。
工業內窺鏡的探頭前端往往安置有鏡頭和光電感測器,探頭送入被檢測裝置內部後,通過鏡頭以及感測器成像後,檢測影象被傳輸到檢測者所觀察的螢幕上,從而實現對裝置內部的無損檢測,效果非常直觀。
韋林工業內窺鏡現場檢測圖
在使用光學鏡頭的情況下,因為鏡片凸起的特性,檢測影象同樣會出現邊緣彎曲的“魚眼”效果,特別是使用廣角鏡頭時會更為明顯。但是對於檢測裝置來說,這種失真並無益處。例如:我們在檢查渦輪葉片或其他物體的邊緣時,因為“魚眼效果”導致的失真彎曲,很可能會影響檢測過程中所作出的判斷。
由於失真並不是影象資訊的丟失,而是某種程度上的資訊錯位,是可以通過專業的影象處理技術進行再計算和調整的。因此像韋林工業內窺鏡的產品,往往會在軟體系統中整合失真校正功能,自動校正各種視野的光學鏡頭所產生的廣角邊緣失真,呈現邊緣平直的影象,從而讓使用者可以放心使用光學鏡頭,而不必擔心因為變形而可能帶來的誤判、漏檢、或者影響檢測效率。
擴充套件閱讀:工業內窺鏡有哪些影象處理功能?失真校正的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