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相機使用教程(iphone相機使用小技巧)

如何構圖,是所有想要學習手機攝影,甚至是攝影的使用者都會存在的問題。在所有的攝影學習中,構圖是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速成課。現在網路上關於攝影知識的講解,幾乎絕大部分都是和構圖有關,可見構圖對於攝影的重要性。而更重要的是,手機上最好的這顆攝像頭是廣角鏡頭。而因為廣角鏡頭會容納更多的景物,所以更是強調了構圖的重要性。

   

Shot on iPhone 11 Jamie-Hua

其實我在 iPhone 1.0 和 iPhone 2.0 中都提到了一些構圖方面的知識,不過都是淺嘗輒止。因為這的確屬於更加進階的知識,它需要你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但因為這次是 iPhone 相機 3.0 了,所以我覺得不管對於現在閱讀到這裡的你,還是我寫內容的我自己,都有必要接受這個「構圖」挑戰。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之所以對我自己來說是一個挑戰,是因為構圖知識是深奧的,是值得探索的。今天的我,也真的只是略知皮毛,希望這點皮毛能夠對你的手機攝影提供一些幫助。

那麼在學習構圖之前,我想先說一件事。如果你看過什麼三分法、黃金比例分割這樣的構圖法則,請先請你暫時忘掉這些。這些速成的法則就像是那些數學證明題的定律,雖然你會背了,但是不知其所以然,還是不會用,不會用來解題。

所以在這裡我們先從攝影構圖的本質開始。

好照片的三個要素

   

Shot on iPhone 6 Jamie-Hua

也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構圖?

在對我影響最大的攝影教材《紐約攝影學院》這本書中(我強烈建議你,作為攝影進階學習著一本),有著對我攝影啟蒙三句非常重要的話。我先把這三句原文打到這裡: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有時也稱之為題材);

●2.一幅好照片必須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攝主體;

●3.一幅好照片必須畫面簡潔。

   

Shot on iPhone 6 Jamie-Hua

這三句話經典的原因在於,它真的精準的從創作的角度解構了攝影作品。你現在去看任何一個你認為優秀的攝影作品,基本全部符合這三個定義所描述。我們仔細分析這三個定義的每一個內容。

條件一:一幅好照片需要一個主題。這是最為基本的,這也是我在前面的提到過的,當你拍攝一張照片的時候,我們至少要清楚自己想要表達什麼,這種表達可能哪怕是「這朵花真好看」。

條件二:一幅好照片一定要會引導注意力到主體上。在解釋這一點以前,我們先來看攝影史非常經典的一張攝影作品。

在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從「樓梯上飛奔下來」。為什麼我會認為是從樓梯上飛奔下來,因為畫面中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引導線條,這條引導線引導著我們看到了騎車的人。也就是說,畫面中的樓梯扶手它就是把我們引向被攝主體的作品。而這樣的引導是攝影師把「這條隱形的線」擺放在畫面中,也就是構圖的結果。

那麼我們就可以說,一幅好照片的三個定義中,第二個定義就是取決於構圖。

條件三:簡潔。

普通構圖和進階構圖的作品為什麼會有很大的區別?

   

普通構圖 VS 進階構圖

在看完以上的對比照片,你會發現攝影師和普通人之間即使是同一場景也有不同的一個根本原因是,攝影師的畫面中沒有「多餘的事物」。畫面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為了畫面的表達,即使有多餘的也會通過事物的擺放或者是裁切等方式去掉。而這一切,也屬於構圖。

那麼,我們再次可以說,一幅好照片的三個定義中,第三個定義還是取決於構圖。

正 確 的 構 圖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在一幅好照片的三個定義中,其中兩個都是取決於構圖,這也再次印證了構圖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清楚了構圖的意義:

當我們構圖的時候,就是通過對畫面中元素的選擇,佈局從而能夠達到:

「讓照片讀者的視線引導向被攝體,以及簡化畫面中沒有必要的元素的效果」。

   

Shot on iPhone 7P Jamie-Hua

無論是簡單還是高深,內涵還是高調的構圖方式都是如此。當然,很多構圖技法追求上的視覺美點,都不過是這兩種方式的高階進階。

那麼在知道了以上構圖的重要意義以後,對我們的構圖學習有什麼意義呢?

有,且意義重大。

構 圖 法 則

在我身邊的很多攝影學習者,都會經常詢問我這樣一個問題:

「我這張照片的構圖怎麼樣,我選擇這種構圖方式對不對?」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我相信開始學習攝影的你,經常會有這個疑問。可問題是,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有「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似乎已經得出一個「適合一張照片的構圖」只有一種的結論。可如果,把攝影構圖比喻為一道數學題。遺憾的是,這道題「答案不唯一」。但攝影能夠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答案不唯一」是最為基本的條件。

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想表達的是適合一張照片的構圖方式有很多種。所以,構圖方式的選擇沒有對不對一說,更多的只能是適合不適合。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可以自行檢驗自己的構圖方式。那麼檢驗方式是什麼呢?

檢驗的方式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構圖的意義是不是每一條都符合,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

好了,在謹記以上構圖的核心要義以後,我們再進去所謂的構圖法則的學習,便會得心應手。

先從最為基礎的三分法開始吧。

   

Shot on iPhone 6 Jamie-Hua

01 三分法

三分法,又稱井字構圖法。這是幾乎每一個攝影師都需要掌握的構圖方式。在這種構圖方法中,我們需要在拍攝畫面中抽象出兩橫兩縱的線。因為這樣其實特別像是一個井字,所以我們也叫井字構圖法(以下全部統稱為三分構圖法)。

在這種構圖方法中,其實是一種構圖方法演化而來。

這就是黃金螺線構圖法則,所以我們先來說說關於黃金螺線構圖法則。

說到黃金螺線構圖法則,我們要先不得不提到攝影的老師——「繪畫」。繪畫藝術作為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一直對很多其他的藝術形式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攝影,相比較於其他的藝術形式而言,如果從時間的跨度來說不過是還處在嬰兒時期。在前面,我們也提到過,攝影是不是一門藝術,還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爭論。所以,在一開始的攝影就會存在向繪畫模仿的結論,而所謂的黃金螺線分割就是來自於繪畫藝術。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目前來看,非常多的影視作品中經常會使用黃金螺線法則這種方式進行構圖。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一般來說只有在 16:9 的畫面中,我們才會使用這種黃金比例分割。如果不是,效果反而適得其反。而如果不是 16:9 的比例我們就會對這種內容進行演化,演化的結果自然是三分法。

在畫面中的兩橫兩豎中,無論是畫面中的線,還是畫面中的點,都是人的視覺焦點。如果我們把畫面中的主體內容能夠和上述提到的點和線相結合,就可以突出畫面中的重點。下面,就是分別利用點和線的三分法。不過,相信你一定會提出這樣一個疑問,這樣的兩條線我怎麼能夠在拍攝的時候快速找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強烈要求一定要開啟網格線的原因。

   

Shot on iPhone 6 Jamie-Hua

我只要開啟一個人的手機取景器,我就知道這個人是不是真的認真對待手機攝影,因為網格線對構圖來說太重要了。

02 居中構圖

三分法太過著名了,幾乎目前只要是說自己是在學習攝影的都知道三分法。相信所有的書籍、文章都會說,正是因為居中構圖太過於死板所以三分法顯得更加靈活。這句話本身在某種語境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問題在於,我們不能輕視居中構圖本身的意義。雖然說居中構圖本身是有缺點的。但也就意味著,它本身還是具有優點的。居中構圖是一種最正經的佈局方式,很多時候也就意味著「威嚴」。所以,一些嚴肅人物的肖像照片幾乎都是使用居中構圖的方式。尤其是,當你的拍攝主題在畫面中的元素比較大的時候,選擇居中構圖沒有什麼不妥的。

   

Shot on iPhone 6 Jamie-Hua

「當所有的人都使用三分法的時候,三分法才是死板的那個,居中構圖反而就靈活了」

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哲學意味,但是本質上就是想說,三分法好雖好,但是居中構圖也有它的適用範圍。

03 對稱構圖

對稱構圖是一件比較「形式化」的構圖,這裡的「形式化」並不是貶義的。而是說,形式化本身追求的是一種視覺的美感。對於畫面內容的貢獻本身的意義僅僅是重複一次的強化。一般來說,對稱構圖有兩種基本形式:

鏡面對稱

我們可以找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反射面。這些反射面是最為簡單的產生對稱的方式,比如水面的倒影就是一個最為簡單的對稱構圖方式。如果是很大的湖(海)面,我們在拍攝鏡面對稱的時候,只要稍微放低角度就可以輕鬆完成拍攝。例如下面這張: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但是如果你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水窪,想要拍攝鏡面對稱,那我們可能就需要更低的角度。但是當你實際操作的時候,就會發現有的時候即使手機已經貼緊地面了,但是角度仍然不夠低。這個時候,我們僅僅需要把我們的手機倒轉一下,這個時候鏡頭幾乎已經完全貼近地面的時候,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完成拍攝。不要小看這種拍攝方式,這很多時候可以讓你的照片增添很多光彩。

   

Shot on iPhone 6 Jamie-Hua

例如,我在日本旅拍的時候下面這張照片,就是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在拍攝這張寺廟的是時候,東京塔和寺廟過於接近。

   

Shot on iPhone X Derrick Zhang

當我們想要把二者拍攝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出現前景地面的大量空白。要是白天還好,但是現在是晚上,基本上就是一片死黑。這個時候,我便想起我的揹包裡還是有一些礦泉水的。立刻毫不猶豫的灑在地面上,做出了一個小鏡面。這樣東京塔的光影就可以倒影下來。為前景增添一抹非常好看的靚麗顏色。

元素對稱

說到元素對稱,我們就不得不提在這一方面已經有著爐火純青的電影導演韋斯·安德森。這是一個在視覺上有著極高造詣的藝術家。他的色彩,也是我們要重點學習的物件。但在這裡我們先來學習他的構圖。像知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不用多說,已經是獲得奧斯卡的佳作。

   

(截圖來自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如果你沒有看過可以仔細觀影,如果已經看過,相信看了我說下面關於對稱構圖的內容,一定會有新感覺。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什麼是元素上的對稱構圖呢?最為簡單的就是我們在畫面中繪製一條線。在畫面中線的兩側有著互相的呼應,這就是對稱構圖。這一點,在他給 HM 拍攝的廣告中,可以說是爐火純青的演繹。

   

(截圖來自 H&M 廣告)

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構圖的本質是一種均衡感,其實從視覺服務上跟對稱還是有些神似,但是其實還是有著本質不同的。因為在對角線構圖中,我們的元素不需要「呼應」關係,需要的是「對立」關係,例如下面這張圖: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可以看到,我們可以用畫面中的對角線為分割點。

在對角線的兩側可以是對立的點,也可以是線,更可以是面。一般來說,使用對角線構圖是兩個畫面主體存在的情況下經常使用的構圖方式,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看到對角線構圖的原因。

04 引導線構圖

引導線構圖需要我們細緻的聊一聊。因為在所有的構圖方式中,如果能夠用好引導線構圖絕對會讓你的作品脫穎而出。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我們先來聊一聊引導線構圖本身延伸出來的一些簡單的知識點,例如什麼是「滅點」。

如果你走在路上,你會發現腳下在向前延伸的同時會逐漸交匯並消失在一點上,那麼這個點就是叫做滅點。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我們看到這樣一幅面的時候,最為直接的視覺過程。首先,我們會最先注意到這些地面的印跡,因為一根線條很容易在一個面中脫穎而出。那麼在視線聚集到這個線條上的時候,我們的視線就會繼續跟隨著線條的延伸方向直到滅點。

也就是說,引導線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引導我們視線的方式。通過引導線可以讓我們的視線在畫面中流動,從而展現畫面中的不同主體。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去看,非常多的風光攝影佳作,幾乎隨手可以看到風光攝影作品中使用引導線構圖的原因。

當然,引導線構圖,絕不僅僅是隻有線條的這樣一個方式。其實,只要是畫面中,任何具有指引含義的物體,都可以算作是引導線構圖。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例如,有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畫面中的視線延伸。在一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構圖形式,例如我們在這一章節開始的舉例,就是這樣一照片。

我們先來綜合剖析這一張作品。

在這張作品中,我們最先要確定的構圖方式是三分法。

   

亨利·卡蒂埃·佈列鬆 作品

我們先在畫面中畫上三橫三縱的線。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驚訝的發現畫面中的人物正好在,四條線交點上。那麼更為直接的就是畫面中樓梯的延伸線,可以讓我們的視線直接蜿蜒到騎車人身上。

當然,整個畫面最有興趣點的就是由於延長線的延伸關係,會讓觀眾有一種騎車人是從樓梯上走下來的感覺,所以這就是引導線構圖的魅力所在。

這是,佈列鬆非常經典的一張作品,這張作品除了佈列鬆的「決定性瞬間」,更為經典的就是這種高超的構圖手法。很多人就覺得攝影構圖是一種過度解讀,但其實不然,這更像是一種規律。而這種視覺規律可以進一步成為一種經驗,正是這些經驗可以讓我們拍攝出精彩的照片。

   

Shot on iPhone 6 Jamie-Hua

在基礎構圖階段,我自己有一個經驗。很多人在學習了不同的構圖技巧以後,會存在只知其表,不知其裡。這又和我們數學中的定力和法則相似,如果我們僅僅是知道結果不利於使用。構圖法則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僅僅是記住了這些構圖法則的形式。不去了解每個構圖的本質內涵,當然不能夠靈活的使用。

因此,這裡特別建議大家想要真正的掌握一個構圖技巧,不如試試強制地不斷重複。例如,我會在某一段時間裡,只使用三分法,在某一段時間裡只使用引導線構圖等等。只有自己不斷地使用,才能夠逐漸瞭解每一種構圖的精髓所在。

甚至是,其實構圖方法, 並不一定知道的越多越好。而是使用的越精越好。就像是韋斯安德森一樣,只用一種對稱構圖就可以做到極高的視覺審美。

進 階 構 圖

上述所有提到的構圖方式,都是最為基本的構圖方式。這些構圖方式,是你一定要掌握的方法,而下面我們將要介紹的都是一些更進階的構圖方式。之所以會說進階是因為這些構圖方式會更加抽象。已經不僅僅是二維的點線面,很多甚至是需要著一定空間想象力。而之所以強調這一點,並不是讓你感到這件事很難,而是讓你瞭解到如果這裡的內容你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不好懂。沒關係,我在一開始學習這些內容的時候也是雲裡霧裡。看了很多書的時候,也是痛罵作者寫的太晦澀。

所以這部分,需要你在罵完我以後,通過實踐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來完成。

01 前景

是不是能夠利用好前景,目前已經是一個合格的風光攝影師的必備技能。其實前景是一件非常好辦到的事,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之所以不能有效的利用前景,本質上是因為缺乏前景意識。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我們需要前景。一般來說,我們的照片都是二維的。但是本質上並非如此。我們在前面的對焦部分了解過這裡的知識。大部分的拍攝都是主體和背景兩個部分來完成。基本上,畫面的空間感只能來自於主體和背景之間的距離。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加入前景,那麼這個時候這張照片就變成了:

前景、主體和背景。

也就是說,我們的空間開始加入了第三個層次。那這第三個層次就會極大地豐富整個畫面的空間感,這也是前景最為基本的作用,或者說是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下面這張照片: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會發現,前景的好處遠不止提高空間感中這樣一件事。如果你是大面積使用前景時,還起到了簡化畫面的作用。例如,很多時候我們會使用一些植物花朵進行遮擋,讓整個畫面更加乾淨。所以,如果下次你的畫面比較雜亂,不妨就可以使用這種方式來簡化畫面。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最後,如果有一天,你的前景使用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地步時,你甚至可以讓前景的使用更加進一步。比如,我們甚至可以讓前景和畫面中的主體產生互動,例如下面這張作品: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當然,其實生活中的前景無處不在,我們可以使用任何可以出現在畫面中的內容,進行前景的遮擋。但在這裡需要給大家說明一點,前景的出現一定要自然,不要刻意。

前景仍然需要低調。很多人使用的前景過於明顯,這種明顯可能是來自於顏色,明暗等等。所以大多情況下需要記住前景是為了主體服務的,不能夠喧賓奪主。

   

Shot on iPhone XS Max Derrick Zhang

再次強調,就像是我們開頭所說的一樣,很多時候,之所以很多人不能使用前景構圖,是沒有使用前景的意識。所以下一次,當你到達一個拍攝現場的時候,不如好好地找找周圍哪些物體可以作為一種前景存在。

02 尋找畫框

在瞭解到上面說的前景構圖以後,那麼其實我們接下來需要了解的框式構圖也非常好理解。

框式構圖,就是儘可能地使用生活中一切可能的「框」把我們的主體,框在其中的方式。本質上,其實框式構圖的好處和前景非常相似。首先是依然會營造一種獨特的空間感。這種空間感和前景不同的是通過營造畫框外和畫框裡兩個世界來進行。也就是說,框外一個世界,框內一個世界。讓我們照片有更加豐富的層次。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另一方面,畫框的確也是一種簡化畫面的作用,就像前景一樣,可以讓我們的畫面乾淨整潔。

生活中的畫框有很多種。甚至是,很多時候我們可以自己創造一些框架。最為直接的就是生活中的門,各類窗子。最為經典莫過於火車的窗子,是很多人文攝影中出鏡率最高的場景。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即使沒有畫框,我們也可以使用各種技巧去創造畫框。最簡單的,你一定會有的,手機本身也可以是一種畫框。

03 明暗構圖

其實這在深層次上涉及的是一些影調方面的知識,因為這一部分我已經在前面的曝光裡有提到。但其實明暗元素也可以是作為一種構圖的方式。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04 質感構圖

說到質感,是一件值得仔細探討的內容。當然,這種質感有很多的元素一起組成。而我們這裡討論的質感是最為直觀的一種。攝影是一種視覺為主的藝術,這裡面是所以使用了「為主」這個詞是因為,其實攝影可以不僅僅是視覺。我們所有的構圖技法都是服務於視覺上的刺激。但人對這世界上的事物很多時候時候是一個綜合感官的產物,例如我們可以聞到氣味,吃到味道以及摸到的手感等等。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而有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讓觀眾感受到事物的質感。當觀眾一看到事物的時候, 手指上就能夠想起觸控的感覺。

這就是我們所說使用質感構圖。在使用質感構圖的時候,我們需要強調畫面中能夠讓人感受到「觸控」的質感

05 重複構圖

我們都知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本質上是因為在語言上,重複就意味著一種強調,其視覺上也是如此。這也就是重複這種構圖形式的基本意義。其實想要拍攝到重複的構圖需要取決於景物本身,因為只有景物本身具有重複特性,才能進行拍攝。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最多的重複場景莫過於是重複的,鱗次節比的高樓大廈了。當然,其實只要我們多多觀察,生活中的重複場景還是十分豐富的。

後期是我第一次加入到 iPhone 相機操作指南的內容。前兩篇文中,我都沒有涉及到任何的後期知識,因為我認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但是有兩件事讓我覺得在 3.0 中加入關於手機攝影后期的部分尤為重要。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首先是,大多數人對於後期的認知偏差。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對於後期的理解都過於極端。

要麼認為攝影作品不能夠後期,因為似乎只要是任何作品只要一進行後期就變的不純粹。要麼認為攝影作品都是靠後期,後期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前期隨便一拍就可以。很明顯,這兩者都是錯誤的。

著名的風光攝影師安塞爾亞當斯,也是我最喜歡的風光攝影師,它其實已經對攝影后期有了一個非常精準的表達:

「攝影的拍照就像是譜曲,而後期就像是演奏。」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時至今日,如果有人說iPhone不是最好的拍照手機,我已經不會反駁。不會反駁不是因為我已經認為 iPhone 不是最好的拍照手機,而是今天的智慧機發展已經到了各取所需的程度。

不同手機已經演化出不同的拍攝風格,只不過我自己本身最鍾愛 iPhone 拍照僅此而已。而且需要承認的是,這幾年安卓手機在鏡頭硬體上更為大膽,動不動就是大底、長焦、高畫素的確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但在我用過絕大多數的安卓旗艦裡,拍照效能都能讓我滿足,拍照介面審美我也能適應,但唯一不能讓我適應的是:

「系統本地相簿編輯」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沒有任何一個手機品牌重視自己的相簿,但 iPhone 一直都很重視。而 iPhone 相簿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組成功能:

編輯和篩選

很多人經常會看到我的照片以後問我什麼軟體後期的,而我的答案也非常簡單:

「相簿自帶的編輯」。

是的,包括本文中 70% 的作品都是用系統自帶相簿內建修圖後期完成。

任何一張照片,我們都可以直接在 iPhone 的自帶相簿裡進入編輯介面。點開編輯介面以後,我們會看到它會有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

引數調整、濾鏡、剪裁矯正

其實這幾個部分已經基本上涵蓋了目前主流攝影后期軟體的絕大多數功能。當然,肯定沒有一些專業的後期軟體功能齊全,但是 iPhone 的相機調整有兩個重要的核心優勢,也是我為什麼推薦的原因。

1.相簿中的所有調整都是可逆的。這是說不管你在相簿裡如何進行畫面的調整,無論是調整過程中還是調整之後,都可以重通過「復原」按鍵回覆到畫面最原始的位置上。

2.快捷方便。如果你要是使用一些後期軟體來後期,那麼也就意味著你需要至少三個過程,分別是匯入照片、調整照片、輸出照片。但是對於iPhone 自帶的相簿編輯,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直接省去了匯入照片和輸出照片的部分。

所以,如果你沒有使用 iPhone 自帶相簿編輯的經驗,尤其是 iOS 13 更新以後一定要嘗試一下。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我們先從引數調整開始吧。

參 數 調 整

其實在不同的攝影后期軟體裡,基礎後期的工具基本上都是老幾樣,所以 iPhone 自帶相簿的基礎調節工具和一些後期軟體調節工具基本沒有差別。

首先,自動功能值得一說。現在什麼都是講究所謂的人工智慧的,那麼修圖也是,雖然這件事在我看來,就是攝影藝術的「玷汙」。但是對於普通使用者分享社交網路來說,所謂的一鍵修圖是絕對的夢想,所以現在很多修圖軟體都主打這一功能。但是經過我的嘗試,我最後發現竟然都不如 iPhone 相簿裡的「一鍵自動」。

再怎麼智慧的修圖,基本上都是要有審美參考線。那麼 iPhone 自動調整的審美參考線自然是大眾化的「顏色足、對比大」,但好在整體上在可控範圍內。所以如果僅僅是發社交網路的圖,我都會點選一個自動試一下,往往都可以獲得滿意的效果。

調整一張照片的基礎後期一共有兩個重要部分:一個是光線、一個是色彩。所以你首先要知道的是,不同的調節工具不過是為了調整這兩個部分即可。

這一引數基本上大部分人都知道,直接控制畫面的明暗,用來控制一張照片的整體影調。

這個調節功能,絕對值得一吹。不僅僅是我自己,身邊的很多攝影師都對這個調節選項讚不絕口。更重要的是,這個鮮明度僅此一家。我沒有在任何後期軟體上看到過這個調整功能,就算有也是指顏色。而在這裡,你可以理解為:

「智慧 HDR 的後期調整。」

比如說,如果你拍攝了一張耶穌光的照片,但是發現效果並不明顯。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嘗試使用鮮明度,你會發現耶穌光立刻會變得明顯起來。

這就是我所說的後期 HDR。畫面中的高光和陰影都可以有機的調整,最重要的是整體的過渡都會自然很多。而且這種效果你想要單純的自己壓低高光或者是提高陰影基本上很難得到。所以如果你的照片想要突出畫面中的光線氛圍,都可以嘗試使用鮮明度。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都會有很不錯的效果。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高光是指調整畫面中亮度較高的部分。如果畫面中有過亮的地方可以通過高光進行調節。很多人會喜歡用這個工具壓曝光。但是其實數碼攝影的特點就是一旦過曝就會損失很多細節。所以其實大多數情況如果畫面中出現過曝的情況,想要拉回很多細節是很難得。

不過,還是會有效果。而且實際使用中,因為這一代的 iPhone 智慧 HDR已經非常好,照片高光過曝基本上只會在超廣角鏡頭中出現。我更喜歡使用這個工具增加高光,因為這樣很多時候可以給畫面中帶來光線感。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陰影是指調節畫面較暗的部分。一般如果你拍攝的畫面中較暗的部分較多,想要更多細節,可以通過提升陰影獲得。而且數碼相機的特點是,陰影中往往會包含很多細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沒有節制的提升陰影,會使畫面出現很多噪點,所以一定要控制好量。

對比度可以讓畫面中暗的地方更暗,亮的地方更亮。這種調節方式可以讓畫面直接變的更加立體。也會更加具有層次感,如果因為天氣等原因你拍攝的照片有些偏灰,那麼對比度調節可以讓畫面更加通透。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亮度調節主要是調節照片的中間調。如果你想保護好陰影或者是曝光不要受過多的改變,那麼調節亮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過我基本上很少使用,因為我認為中間調對於照片的整體色彩和層次還是影響比較大的。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畫面的陰影從某一個亮度開始全部變黑。正常後期很少修飾,如果拍到了很灰的照片那麼這個功能可以讓照片更有對比。

調整照片的整體顏色濃度。如果是在一些風光作品、或者是靜物作品中,我建議使用飽和度進行顏色的調整。一般來說大家都會喜歡讓照片的飽和度更高一些,這樣更加吸引眼球。但是高飽和度往往不耐看,相反,一些低飽和度的照片反而能夠經久耐看,所以這也是什麼很多經典的攝影作品都是低飽和度的原因。

   

Shot on iPhone 11 Pro Max Jamie-Hua

我自己其實很少調節飽和度,如果是想要照片的飽和度更高一些我會使用自然飽和度。自然飽和度一般來說都會提升畫面中相對中性的顏色。更加關鍵的是,自然飽和度會適當的保證膚色不受影響,這對一些人像照片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人增加飽和度都會發現膚色變的很奇怪。

白平衡的知識在本文中一直沒有被提及,主要原因是我認為這個知識知道結果完全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後期也有很大的調整空間,比如色溫調節。你只要知道這個引數可以讓你的畫面偏藍還是偏黃,從而整體影響畫面的冷暖調即可。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你只要知道這個引數可以讓你的畫面偏綠或者是偏洋紅即可,也是整體上影響畫面的冷暖調。

其實這兩個引數從原理上來說,區別並不大,只不過是一個作用範圍的問題。銳度更像是強化畫面中邊緣線條之間的過渡,而清晰度則是畫面整體的對比度。這兩者都可以讓你的畫面看起來更加清晰,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調節就好。

   

Shot on iPhone XS Max Jamie-Hua

噪點消除一般都是用在弱光照片中,用來提升畫面的純淨度,但是有一點要說明的是:

「噪點消除的使用一定要有度,如果過度的使用會讓畫面的清晰度直線下降。」

所以一般來說,如果我使用了噪點消除我還會給畫面增加一點清晰度。

這是一個在人文紀實作品中經常使用的後期手法,即通過四周的曝光減淡,從而突出畫面中央的主體。簡單來說,就像是一個聚焦的過程。不過還是那句話,一定要適可而止。

哦對了,在引數調整介面還有一個隱藏引數。這就是在上方的「去紅眼」功能,所謂的去紅眼功能是用在閃光燈拍攝照片,可能會導致眼睛出現紅色效果,這是因為閃光燈把眼睛裡的血絲拍攝出來的原因。那如果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要驚慌,只需要進入相簿裡一鍵去掉就可以。

第三部分基本上的調整主要是視覺透視剪裁的調整,最常用的自然是剪裁功能。只要點選就會進入剪裁介面,也可以任意裁切你想要的照片大小。當然你可以點選右上角的比例選擇,在這裡提供了非常多的比例選擇。不同照片比例選擇對於照片的整體影響,其實我們在教程的一開始就已經說夠了,所以在這裡就不再贅述。

剪 裁 和 校 正

在比例選擇的左面分別是鏡面對稱和照片旋轉。這兩個功能的作用名字就看得出。不過這裡可以分享一個小技巧。如果你覺得在後期的時候,你的畫面平平無奇,可以嘗試旋轉照片看看是不是會有一個新感受,尤其是完全倒轉照片。其實在大畫幅攝影時代,相機的取景去很多時候都是倒立的。這種倒著觀察世界的方式,反而給很多攝影師不同的角度。

最下面的三個功能分別是:

校正:調整畫面中的橫平豎直。基本上我很少用到這個功能。很簡單,如果你在之前做到了開啟了拍攝介面的「網格」參考線,能夠在前期就可以輕鬆做到橫平豎直,所以基本上我拍攝的照片都不需要進行這項調整。

水平和垂直:校正空間的透視,由於視角差異的「見大遠小」,所以我們的畫面中的直線可能並不垂直地面或者是水平地面。我們就可以通過這兩個工具進行調整。基本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在一些建築攝影中,基本可以取代 SKRWT 這個軟體。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頂部的「自動」功能,這個功能其實是很強大的,我們在開啟「視覺透視剪裁的調整」,通常它會直接進行自動調整。在前期拍攝了一些有一定視角歪斜的照片,絕大部分時候可以非常完美的一鍵式的完成校正、水平和垂直,當然你也可以關閉「自動」,然後手動進行調整。

以上基本上就是 iPhone 自帶相簿的功能,我相信其實很多人以前都沒有了解到 iPhone 自帶的修圖相簿就可以這麼強大,但還不僅僅如此。

被忽略的技法

還有兩個很重要卻容易被忽略的獨門祕技值得分享,首先是:

1.所有我們上述提到的引數調整,不僅僅適用於照片,也同樣適用於視訊。是的,這些引數調整很多後期軟體在照片上都很常見。但是這麼豐富的視訊調整工具,很少有軟體具備。所以如果你想要給自己的視訊進行調整那麼 iPhone 相簿目前看來竟然是最佳選擇。

視訊編輯介面

2.可以在相簿內直接呼叫第三方調整工具。我就拿我自己非常喜歡的 Retouch 這個軟體舉例,這款軟體可以是快速地消除畫面中不必要的部分。但是大多數人,肯定是先要倒入照片進入到軟體,然手再操作後使用軟體匯出。其實我們只要在相簿編輯中,點選右上方的更多按鈕,然後直接選擇 Retouch 就可以直接呼叫手機裡的修圖工具。

最後,歸根到底以上提到的都是後期調整的工具。你永遠要清楚的是,並不是你清楚的瞭解了這些工具的用途就可以馬上修理出好照片。就像我,清楚的知道每個工具的用途,但依然沒有成為攝影大師。在攝影后期中,不是工具驅動著你去調整,而是:

「自己先想好需要怎樣的畫面,再使用工具進行實現。」

而這裡需要實現怎樣的畫面,就完全取決於你的審美和眼界。所以無論任何時候,多去經歷、多去看才是提高 iPhone 攝影后期技術的核心。


由於平臺篇幅所限,本文其他部分會持續陸續更新,請大家持續關注。

iPhone 相機操作指南 3.0 (一)

iPhone 相機操作指南 3.0 (二)

iPhone 相機操作指南 3.0 (三)

作者 | @Derrick Zhang

編輯 | Ni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