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如何置換濾鏡?

當看到類似於以下這些圖片的時候,首先就要想到“置換”。


既然講置換,今天就說幾點很多人對置換容易忽略的知識點。為了照顧到更多人,所以我將會從最基礎開始說置換。


置換在哪裡?

答:在濾鏡選單裡面。


什麼是置換?很簡單理解,這個命令相當於把一張圖案貼到一個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圖案將會自動匹配背景紋理


這是圖案:


這是背景紋理:

清楚了嗎?一定是圖案匹配到背景紋理。


比如當前這個狀態,上面是圖案,下面是背景紋理。


當“選中”圖案圖層的時候,在濾鏡選單下找到“置換”即可完成,很簡單。

       

選擇圖案圖層


找到置換。


一旦點選置換後,會有一個對話方塊出現。這些引數我們暫且不去研究。


當你再次點選確定後,會變成這樣,軟體會讓你選擇一個檔案,作為置換的檔案。簡單點說就是讓你選擇一個紋理。


當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們來理一遍。

問題:為什麼會彈出一個對話方塊,讓你選擇一個紋理?

1、這是整個置換命令的關鍵。剛才已經說過,實際上它的原理是要把圖案匹配到紋理上面去。

2、如果你不告訴photoshop要選擇什麼紋理,那軟體怎麼知道你要把圖案置換到哪裡去呢?它沒法工作呀,是這個道理對吧?

3、比如你要把“卡通畫”印在“人臉”上,很顯然,卡通畫就屬於圖案,“人臉”屬於紋理。但是photoshop它不知道,所以你需要指定一個紋理給PS。明白了嗎?

4、當你知道這個原理,你就再也不要去記操作步驟了。


那如何製作紋理呢?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背景的木頭就是紋理,所以我們只需要把這個圖層單獨複製出來即可。


選擇紋理圖層,找到“圖層”-“複製圖層”。


很簡單理解,相當於你為“背景紋理”這個圖層新建了一個文件,這個文件的名字叫做“整體紋理”。當點選確定後,就會變成這樣:

就是為剛才的紋理圖層新建了一個文件而已。我們拿這個文件來作為紋理。這樣的話,PS就知道它需要把圖案貼在哪個紋理上面了。


再來分析一個問題:

問題:為什麼圖案會沿著紋理的凹凸起伏來進行匹配?

1、重要的原因是因為PS能夠獲取到紋理圖層的明暗關係。

2、明暗關係越強烈,匹配的就會越貼切。


問題又來了:如何加大當前影象的明暗關係呢?

1、毫無疑問,把影象變成黑白即可。

2、變成黑白有太多方法,你可以使用去色、也可以使用黑白調整層、也可以使用漸變對映。

3、這個沒有硬性要求,你想怎麼來都可以。


經過操作後,當前影象就變成了黑白。

當沒有了色彩,明暗關係就會變得更加明顯一些。


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可能網上很多教程就會讓你儲存PSD了。

來,今天我們稍微做的精細一點。當你把影象放大觀看的時候,請留意。

除了整體大的明暗關係外,還有一些細小的明暗關係。


在放大看一下。

如果我們能夠得到整體的明暗關係的同時,還能得到這些區域性的明暗關係,是不是效果會更加好一點。


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對明暗關係分開進行獲取。

首先我們獲取整體的明暗關係。你只需要把當前的紋理進行模糊處理即可。


強調一下,不要去記引數,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整體的黑白關係,所以你的模糊數值只需要把那些區域性的細節模糊掉即可。


這個時候我們把這張圖片儲存成為PSD。


比如我們稱它為“整體紋理”。

請一定注意,檔案格式是PSD。這樣的話就得到了紋理整體的黑白關係。


然後我們再來獲取區域性明暗關係。

同樣,把這個圖層再次進行復制。


老規矩,還是變成黑白影象,加強明暗關係。


如何得到區域性紋理呢?其實我之前講銳化的時候就說過,使用“高反差保留”即可。


再強調一次,不要去記引數。這一步的目的只是為了得到這些細節紋理,引數自己控制。


如果做完覺得明暗不夠強烈,你甚至可以再次新增曲線調整層,加大對比。

總之,用你能想到的一切辦法,加強明暗關係即可。


然後我們把這張影象再次儲存成為PSD。我們就叫它“區域性紋理”吧。


這樣的話,當前你有了三個檔案。

紅色的是原始檔;黃色的是整體紋理;綠色的是區域性紋理。

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回到案例裡面來。

我們要為當前的圖案使用“置換”來進行紋理匹配。


只需要選中這個圖案圖層,在濾鏡裡面找到“置換”即可。


這裡的水平和垂直比例,你可以簡單理解為拉伸的數值,數值越大,拉伸的區域就越大。


當你點選確定的時候,軟體就會讓你選擇一個紋理。


假設我們首先選擇區域性紋理。

看這些字母的邊緣,軟體會拿這張圖案去匹配剛才我們製作的區域性紋理。

記住,是區域性紋理。


同理,我們再次找到濾鏡,執行置換。這一次我們找到“整體紋理”。


發現沒有,我們做了兩次置換,第一次做區域性,第二次做整體。當然,前提是要把圖案圖層轉換為智慧物件才行。這樣的做法細節會更加豐富。


當你看到這張圖的時候,“置換”能做的工作就全部完成了。也就是說它已經將“圖案圖層”根據“紋理”的明暗關係進行了貼合,剩下的工作就不關它的事了。


很明顯,這張圖看上去還達不到要求,為什麼?

1、因為當前只是外觀上進行了匹配而已。

2、還缺乏光影和質感,所以就會導致你看到的畫面不合適。


稍微有點基礎的朋友首先想到的就是更改圖層混合模式,同時這也是你在網上大部分教程裡面看到的方法,這種說法實際上是片面的。

假設我把當前影象改為“正片疊底”。

你還是會覺得有些彆扭。


為什麼說單純的去修改圖層混合模式的做法很片面呢?請看這張圖。

假設當前的圖案是黑白的。


當你把混合模式修改成為正片疊底的時候,會變成這樣:

不單細節質感沒有表現出來,就連中間的白色字型也全部被遮蔽了。因為這就是正片疊底的特性。(當然,的確是有方法辦到的,今天不在這裡囉嗦,不然講不完了)


所以說置換命令,在某些案例裡面,嘗試更改這些混合模式起不到作用。

有時候需要我們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分析。


在這個案例中,既然想要得到一些凹凸的紋理,但圖層混合模式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時候。不妨試試我們之前學習過的顏色混合帶。

關於什麼是顏色混合帶,我就不解釋了,之前出過文章,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如何快速增加照片氛圍?PS顏色混合帶如何使用,原理講解


經過這樣操作,就會變成這樣。

相當於利用顏色混合帶,把下一圖層的暗部紋理翻上來了。這是有些混合模式做不到的。


如果你看到這裡,覺得自己目前已經會操作了,給你看幾張圖。

下去做練習的時候,麻煩把圖案的顏色稍微更換一下,你就會發現各種問題等著你來處理。這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試一下。


總結

今天告訴你的是PS置換原理和一些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小細節,你可以用這種方法去做服裝貼圖、人物貼圖、器械裝備貼圖... 都是沒有問題的。

1、你知道了置換命令的作用和原理,實際上就是給PS指定一個紋理,讓軟體識別到紋理的明暗關係後,從而達到貼圖的目的。

2、我們詳細分析了紋理明暗關係的技巧,如果我們想要做的精細一些,你可以分別獲取整體紋理和區域性紋理的明暗關係方法,這也是一些細節上的小改進。同時你也知道了為什麼要這樣操作。

3、等到置換完成的時候,你大概知道了需要結合不同圖片進行不同分析,不要一上來就說要更改圖層混合模式,同時你也知道在有些案例裡面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

4、不要侷限在固有的知識觀點裡面,對於置換來說,網上很多教程會告訴你更改圖層混合模式。但今天你知道了當混合模式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通過顏色混合帶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5、當我們在任何一個小工具裡面進行琢磨,你總會發現一些很細緻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