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運動手錶熱量消耗準嗎(華為手錶熱量計算準不準)
上期回顧:運動手錶的熱量消耗資料準麼?華為Watch GT2硬核評測「一」
運動手錶記錄的運動資料究竟準不準?這是我一直糾結的問題,為此我抽空測試了華為Watch GT2運動手錶在不同場景應用下的表現,通過資料對比我們可以窺見華為Watch GT2能否真實地反映我們運動的狀況。
在本文中你可以看到:
1. 華為Watch GT2和著名的運動APP Keep記錄的運動資料對比,以及關於資料準確性的討論。
2. 華為Watch GT2在日常使用上的一些問題。
前言
上次我做了華為Watch GT2的運動資料初步測試,當時測試了常見的室內健身和戶外慢跑(測試結果請見:運動手錶的熱量消耗資料準麼?華為Watch GT2硬核評測「一」)。接著我又抽空進行了騎行和登山資料的測試,現在抽空把結果分享給大家。
在進行Watch GT2測試的同時,我還在對華為最新的Mate 30 Pro進行拍攝能力的硬核評測,如果感興趣可以移步以下連結:
一、騎行測試
10月22日我要去取回放在修理廠大修變速箱的小吉,看了一下距離正好20km左右,估摸著正好可以騎車測試一下Watch GT2的騎行資料。想當年我也是從北京千里走單騎一路騎回合肥的狠人,雖然已經有七八年沒騎車了,但感覺這區區20km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掃碼了一臺小黃車,騎上去才發現如今的共享單車竟然都是免維護的實心胎了。短途騎騎似乎沒啥,稍微騎得久了就發現顛得特別厲害,手攥著車把都被實心胎所傳導的震動給震得微微發麻——更別說屁股了。結果一趟騎行下來感覺腰痠腿疼,腹股溝更是給磨得痠疼,看來真是長久不騎鐵屁股功已然荒廢殆盡了。
01 距離紀錄
這一趟我用三個APP記錄了行程:和Watch GT2配套的華為運動健康、百度地圖、KEEP。他們給出的距離資料分別是:
-----------------------------------
Watch GT2:20.11公里
百度地圖:20.32公里
Keep:20.7公里
-----------------------------------
Watch GT2、百度地圖和Keep記錄的騎行距離
由於這一路大部分都沿著北四環輔路騎行,有很多地方需要鑽到四環高架底下,路上Watch GT2有幾次提示了GPS訊號丟失,但時間都不長,所以記錄下來的距離偏短就情有可原了。
根據百度地圖搜尋的距離,這一段路程大概是21.1公里,那麼三個軟體中,應該是Keep記錄的最接近。Watch GT2因為丟失GPS訊號的緣故誤差了整整1公里,可見失去了手機網路定位的A-GPS的支援,純粹的GPS還是有些誤差的。可見在城市有眾多建築的阻隔和各種訊號的干擾中,純粹靠GPS訊號並不是很靠譜。
02 海拔記錄
但是!但是!當我看了Watch GT2和Keep所記錄的高度資料後,這種情況卻倒過來了!大家請看下面這張圖,左側是Watch GT2記錄的高度和速度資料,右側是Keep記錄的高度和速度資料。
Watch GT2、和Keep記錄的騎行海拔及速度變化
基於北京四環路基本是平的、基本沒有上下起伏這點認知,我們可以發現Watch GT2記錄的海拔資料大致是準確的、波動幅度很小,符合我對四環的路況認知。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差別不大。但是Keep記錄的海拔資料就很有意思了,它記錄了227.3米的爬升,還有6.61公里的爬坡!這點顯然偏離了四環的基本路況。但是二者在海拔波動幅度上又是基本一致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思考了一下,可能原因是二者對GPS資料記錄的演算法不同:我們知道GPS資料不會是非常精確的,總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在訊號良好的情況下,民用GPS定位的水平精度一般是4米,而垂直精度(海拔)的波動一般比較大,好的時候會有10米左右的波動,而GPS訊號不好時甚至能差出100米。
Watch GT2在記錄海拔時可能對海拔波動記錄的閾值較高,只有達到一定的海拔波動才會記錄,否則在一定的波動範圍內則計平均值;但是Keep在記錄時可能對海拔波動記錄的閾值較低,導致稍微有一點海拔的波動(可能並不是真正的海拔變化,而只是GPS訊號造成的誤差)就記錄下來,最終導致得出了一個離譜的海拔變動資料。所以在城市裡的海拔記錄上,Watch GT2應該更加準確。
03 速度記錄
再來看一下上圖中Watch GT2和Keep所記錄的騎行速度。
----------------------------------------------------------
Watch GT2:均速15.19km/h,最快速度27.72km/h
Keep:均速16.3km/h,最快速度36.0km/h
----------------------------------------------------------
呃,Keep竟然記錄到我把實心胎的小黃車騎到36.0km/h的極速?要知道我當初花了快10000塊組裝的30速旅行車,在設定大速比的情況下猛蹬才能達到35km/h這個速度……所以Watch GT2所記錄下的27.72km/h的極速就合理了很多,我蹬得已經盡力了……
Keep記錄下了一個比較極端的極速,我的猜測是可能GPS由於阻隔和干擾,產生了定位漂移跳躍現象。這種現象在城市中是非常常見的,Keep可能並沒有進行GPS資料的有效過濾和核查,就把定位漂移的瞬時速度記錄了下來。
04 熱量記錄
最後看一下Watch GT2和Keep記錄下的熱量消耗資料。
---------------------------
Watch GT2:749千卡
Keep:357千卡
---------------------------
Watch GT2、和Keep記錄熱量消耗資料
Watch GT2所記錄下的熱量消耗竟然是Keep所記錄的2.1倍!那麼誰記錄的資料更加準確?這時應該引用一下Watch GT2所記錄的心率資料來佐證了。下圖是Watch GT2所記錄的心率資料,平均心率144,大部分都落在了無氧耐力(31分鐘)和有氧耐力(40分鐘)之間。
Watch GT2記錄的心率資料
這種心率應該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舒適的區間,這個資料來自於下面這個一般人鍛鍊的運動心率控制公式:
最佳運動心率控制區域計演算法:(適合一般人)
(220─現在年齡)×0.8=最大運動心率(bpm)
(220─現在年齡)×0.6=最小運動心率(bpm)
帶入我自己的資料:
(220-35)*0.8=148bpm
(220-35)*0.6=111bpm
Watch GT2記錄下的平均心率是144,位於理論計算出的運動較舒適的心率區間內,再加上時不時遇到紅燈停車,我覺得運動量並沒有達到消耗了749千卡這麼多的地步。為了進一步確認理論熱量消耗資料,我再次使用了上次提到的熱量計算器:
https://www.hiyd.com/tools/ReLiang/
按照自己的條件輸入65kg體重、運動80分鐘、運動方式為騎行,得出來的理論熱量消耗資料437千卡。這個資料就有意思了,和Watch GT2記錄的熱量消耗相差也是極大的。
按照437千卡的理論資料,Watch GT2的熱量消耗資料誤差是 71.4%,而Keep的熱量消耗資料誤差是-18.3%。對於這個結果我有些詫異,按理說擁有體重資料(我自己手動輸入)和心率資料的Watch GT2應該更準確才是。
於是我又去搜尋了其他熱量計算器,後來找到了一個運動卡路里消耗計算器。這個計算器不僅能依據體重來計算騎車的消耗,還把騎行的速度考慮了進去:
https://kalulixiaohao.51240.com/
在這裡我選擇了65kg體重、騎腳踏車(19-22.4公里/小時,放鬆騎)80分鐘的選項,最後計算出理論熱量消耗為813千卡。如果以813千卡為基準,那麼Watch GT2的熱量消耗資料誤差是-7.9%,而Keep的熱量消耗資料誤差是-56.1%。如果算上因為停車等紅燈所造成的均速記錄誤差(實際均速應該比15.19km/h更快)、再加上實心胎和小速比帶來費力的騎行體驗,那麼Watch GT2所記錄的熱量消耗就非常接近於理論值了。
由於資料誤差太大,在騎行這一環節我並不能給出Watch GT2還是Keep記錄的資料更加準確的判定,我只能說腰和屁股的痠痛更加接近749千卡這一資料。
二、登山測試
為了完成登山的熱量消耗測試,也為了順便測試華為Mate 30 Pro的拍照能力,我跑到了北京懷柔的箭扣長城。登上箭扣長城的路有好幾條,我揹著10公斤重的攝影包選擇了最簡單的一條路線。這段路程我全程完成大概25分鐘左右,如果是平時缺乏鍛鍊的朋友大概需要40~50分鐘左右。
01 路線一瞥
這條路的情況大概是這樣的:先要爬15分鐘的野山,到登上長城的垛口後再爬10分鐘左右落差很大的牆體,最後到達我預定的拍攝位置。
先爬15分鐘左右的野山
再爬10分鐘左右陡峭的長城
最後到達的位置(我辛苦背上來的無人機自拍的)
箭扣長城是北京周邊有名的險峻的長城。這段登城最短的山路雖然海拔落差不大隻有200多米,但由於是下過雨後的山上鋪滿了落葉,所以非常溼滑,加上背後揹著攝影包,爬起來也是挺難的。
02 距離紀錄
在測試時我分別記錄了上山和下山的熱量消耗,而不是一直開著Watch GT2和Keep全程記錄。正是這點讓我在下面的對比中得以弄清楚了很多問題。我們先看一下Watch GT2和Keep分別記錄的上下長城的距離(上圖為上山距離,下圖為下山距離)。
Watch GT2和Keep記錄的上下山距離
距離誤差這裡比較大,Keep記錄的距離比Watch GT2記錄的距離多出了快一倍。為了驗證距離,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測量,在衛星圖上測量了起止點和路線轉折點的距離。起止點間直線的距離是650米左右,而算上路線的轉折點,直線距離是800米左右。
Watch GT2記錄的距離是直線距離的 20%,而Keep記錄的距離是直線距離的 91.25%。考慮到這段山路並不是非常蜿蜒崎嶇,我的感覺是Watch GT2的資料會更加接近真實的距離。有朋友或許會注意到上下山相同的路程記錄的里程也有差別(Watch GT2上下山分別為0.96公里和0.84公里,Keep上下山分別為1.53公里和1.24公里),那是因為我下山時爬下了一段長城才想起來要開始記錄……不過這也驗證了Watch GT2比較準確,因為那一段絕不會有Keep記錄的相差300米那麼長,相對來說Watch GT2差出的120米更加接近那段沒有記錄的路程的長度。
與城市GPS訊號阻攔和干擾強烈的情況相反,在比較開闊的戶外,即使在山坡有樹林遮蔽(這種遮蔽不如城市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產生的遮蔽效果強烈)的情況下,Watch GT2的GPS仍然能夠準確地記錄距離資料。
03 海拔紀錄
Watch GT2記錄的上山高度差是210米,下山高度差是177米;而Keep記錄的上山高度差是204米,下山高度差是178米。第一次見到Watch GT2和Keep記錄的資料誤差能這麼小。
Watch GT2和Keep記錄的上下山高度差
雖然高度差已經接近到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是我們還得看一下海拔的準確性。根據在Google Earth上測量獲得的最低點海拔資料是658米,我們可以看出Watch GT2的GPS所記錄的654.9和652.4米已經非常接近658米了,去除掉定位誤差可以認為這個資料和理論資料是基本一致的。
Keep並沒有給出精確的高度資料,但根據高度參照線,我們可以看到記錄下的最低點海拔應該是在510米到520米之間。所以在登山的高度記錄上,雖然海拔高度差的誤差範圍Watch GT2和Keep記錄下的資料都是基本一致的,但Watch GT2的海拔依然更加準確。
04 熱量記錄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下Watch GT2和Keep的熱量消耗記錄。
------------------------------------------------------
Watch GT2:上山274千卡,下山145千卡
Keep:上山145千卡,下山140千卡
------------------------------------------------------
Watch GT2和Keep記錄的上下山熱量消耗
很明顯,Keep在登山的熱量消耗記錄上是完敗的,而且我覺得這更像是一個低階的bug:Keep的上山和下山熱量消耗竟然只相差5千卡。一定是Keep的碼農在寫程式時忽略了高差的變化才會導致如此離譜的資料。
而Watch GT2記錄的上山比下山多出129千卡的資料就顯得合理多了。那麼我們再進一步探究一下Keep的資料究竟是上山資料準還是下山資料準?根據對比Watch GT2和Keep的資料,我們會發現它們所記錄的下山資料基本是一致的(Watch GT2 145千卡 vs Keep 140千卡),上山資料相差非常大(Watch GT2 274千卡 vs Keep 145千卡),所以Keep的上山熱量消耗資料應該是不準確的。
我們用心率資料來佐證一下上面的猜想,看一下Watch GT2的心率資料我們就能知道上面的判斷是否準確了。上山因為山路溼滑、揹著10公斤重攝影包、加上很久沒有爬山的緣故,心率一度躥升至170bpm,平均心率也達到了150bpm,基本都是位於無氧耐力的區間;而下山時因為掉海拔較輕鬆,再加上走走停停拍照的緣故,平均心率只有101bpm。所以上下山的熱量根據心率資料來說應該相差比較大,而Watch GT2的熱量消耗資料正好符合了這一猜想。
Watch GT2記錄的心率
三、華為Watch GT2的日常使用
01 續航能力
經過近一個月的佩戴,我發現如果每天進行一小時的運動記錄,基本一天會掉電20%左右,如果天天都記錄一小時左右的運動,那麼Watch GT2充一次電可以使用5天左右。如果進行運動記錄,那麼每天掉電大概在10%左右,充一次電可以使用8~10天。
02 睡眠監測
Watch GT2的睡眠監測能給出深睡、淺睡和快速眼動資料,作為一個技術宅每天醒來看看這些資料,總有一種人生盡在掌握中的無聊趣味。但是在火車上,睡眠監測功能都會失效,具體表現是不會記錄下任何火車在運動時的睡眠。我估計這應該是加速度感測器的鍋,希望華為在這方面能夠通過軟體優化一下。
Watch GT2記錄的睡眠資料
03 公交卡
基於內建NFC的公交卡很好用,每次只要很酷地把Watch GT2往地鐵或者公交的刷卡機上一貼,就能在別人詫異的眼光中完成公交刷卡操作。我一開始繫結的是北京公交卡,一直都沒有問題。後來去上海繫結了上海公交卡,第一次刷卡竟然提示錯誤,刷卡機螢幕提示讓我去地鐵站問訊處處理。我當時比較急,就直接買了張地鐵票進站。到了出站時我去了問訊處,結果工作人員告訴我應該在進站站點的問訊處處理,否則就要扣掉這次旅程的費用4元錢。不知道這是不是兩張公交卡轉換時會出現的bug,希望華為能夠處理一下。當時所有操作都按照提示進行,上海的公交卡也設為預設卡了。
04 二維碼錢包
這個功能我也嚐鮮用了一下,總體來說使用沒問題,具體實現的方式是先繫結支付寶,然後往這個錢包裡充錢,比如100塊。這100塊會直接在支付寶餘額裡凍結,在手機上不能使用,但是可以通過刷手錶上的二維碼使用。不方便的地方就在於手錶螢幕太小,很多刷二維碼的掃描槍識別起來非常費力,往往要嘗試好幾次才能成功。無論是手持的掃碼槍、還是大的掃碼器,都是要試好幾次才能成功。
05 防水和聲音外放
Watch GT2可以外放音樂,我有一次洗澡時突發奇想想戴著手錶放著音樂洗,然後順便試試防水功能。事實證明防水是沒任何問題的,但是外放的音腔只要稍微一沾水就會讓音量驟減,以至於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還以為是Watch GT2被水給沖壞了……後來甩甩手錶把音腔裡的水掉,聲音才又恢復,反覆了兩三次才發覺是音腔被水堵了的問題。所以想邊洗澡邊拿Watch GT2聽歌這種惡趣味是無法實現了。
最後放一張在箭扣長城航拍的日落作為本篇的結尾吧。之前在這裡航拍的視訊有幸被《流浪地球》使用,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可以點這裡:我為《流浪地球》貢獻了三秒畫面
航拍箭扣長城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