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同樣的東西在拼多多便宜很多(拼多多為什麼這麼便宜)

#頭條創作挑戰賽#

網際網路時代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很多工作、生活上的事情。以購物為例,電商的出現直接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很多人以前購物是“逛”,現在購物是“刷”,用手機刷各種商品就能完成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購物需求。

2003年5月淘寶正式上線,2004年1月京東開闢電商創業試驗田,在很長時間裡,電商平臺是淘寶和京東二分天下的局面。依賴於使用者粘性和使用習慣,其他平臺很難搶佔市場或者只能佔據相當少的市場份額,這個局面直到拼多多的出現。

2015年拼多多橫空出世,目標明確瞄準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攜帶“便宜”之勢殺出一條血路。早期的砍價還沒有現在這麼讓人厭惡,這種“拼單享折扣”“分享領紅包”“好友助力砍價”等社交遊戲模式的購物方式,迅速吸引大批使用者。到2020年時,拼多多年活躍使用者數就達到了近8億,超過同期的淘寶,成為我國最大的電商平臺。

其實人們生活中都碰到過打折、促銷之類的優惠活動,價格相對平常更便宜。但是那只是短期的,拼多多是怎麼做到長期的低價優勢,甚至攜“便宜”之勢登頂第一的呢?

一、首創“拼單”模式

拼單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使用者通過團購的方式獲得價格優勢,吸引到大量使用者一同購買,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2017年間,拼多多平臺上的交易基本上全部是拼單模式。通過這種分享、拼單的裂變模式,使得拼多多消費者的規模快速擴大,從而也吸引大量商家入駐。

彼時淘寶和京東正因誰的假貨多而爭論不休,嚴格核查平臺商家的同時在做自建品牌的發展,這樣就趕走了很多中小賣家。拼多多的大力發展就吸引了這些因為淘寶和京東門檻變高而無法入駐的商家。拼多多平臺有大量使用者,商家要賣貨,讓出利潤少賺點很合理。

實際拼多多兩個人就能拼單,而且有商家爆出實際購物一人也能拼單,使用者下單後商家假裝另一使用者拼上,拼單完成!這一單也沒有賣出幾十上百份,利是薄了,銷量沒上去,這麼便宜不是虧了?別急,往下看。

二、一分價錢一分貨

雖然拼多多說是瞄準下沉市場,專賣便宜貨,但實際上淘寶、京東也有日用類單價很低的商品,拼多多能做到價格更低,只能是從成本入手了。以服裝為例,如果商家換季或者清庫存,實體店也能有很大的折扣,如果拼多多的商品是這一種情況,那便宜也可以理解。還有一些商品質量不太合格的殘次品,如果按正常價格銷售,消費者退貨、差評可能很大,但如果低價銷售,那這些小問題就不會被消費者太重視了。我們一定得明白,“物美”“價廉”兩者本身就是矛盾的。

筆者只在拼多多買過一次東西,就是幫人砍價的時候送了張新人劵。幫砍價這個事估計很多人都經歷過,新使用者有補貼也是現在很多平臺引流的手段,兩者結合筆者用幾塊錢買了一提捲紙,想著質量再差能差到哪去?結果貨一到,好傢伙,只有正常捲紙的一半大小,你想象一下那一卷紙能有多大?想著它質量可能差,沒想到從重量上也能剋扣!一分價錢一分貨,古人誠不欺我。

三、流量 資本

網際網路時代的營銷,永遠都是“流量為王”,得流量者得市場。那麼拼多多以“便宜”作為噱頭達到了什麼目的?就是引來流量!巔峰時達到近8億的活躍使用者,拼多多龐大的使用者群體就直接等同於流量,不管使用者是因為什麼來的,大量使用者在這裡就是結果。轉化率不變的情況下,流量基數大購買的使用者數量也多。

拼多多有便宜的商品,但並不全都是便宜的商品。還有大量使用者在拼多多購買平價商品,這些就為拼多多帶來了利潤。為了改變消費者對拼多多廉價的印象,同時從其他平臺拉來成熟的使用者,拼多多對3c數碼、美妝時尚等中高階產品的“百億補貼”活動持續了好幾年。高價值的東西價格對比會更直觀,這類產品在拼多多的補貼之下確實便宜不少。

“百億補貼”效果也很顯著,其營收從2019年的301.4億到2021年的939.5億,可謂大幅飆升,並且在如此大的補貼力度之下,實現了盈利。商業競爭首先就得有資本去砸,而資本投資的目的還是為了盈利。拼多多靠流量 資本的模式站了起來,但一定還要從市場拿到他們想要的。

結語

商業行為的目的一定是利潤,商品的賣出也要獲得利益。所以如果商品賣的很便宜,別人又能保持利潤,那肯定是其他地方有問題。消費者在價格和質量中更側重哪個,就要看自己的需求了。

你從拼多多買過東西嗎?還會再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