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基金的人怎麼買基金(小白買基金入門知識)

很多理財小白初次購買場外基金時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很多的困惑,今天就來和大家講講購買基金時買前、買中、買後會遇到的三個問題。

在購買前開啟基金資訊,會看到有那麼多的淨值,有時候不知道這些淨值有哪些作用或者對於我們選擇基金來說有什麼幫助。

       

不同淨值的意義與作用

份額參考淨值是交易時間內,基金實時份額價值,在交易時間內會隨著持倉資產價格波動而波動。份額參考淨值可以提前告訴你基金今日的預估參考單位淨值的多少,為你的申購和贖回提供參考。一般基金持倉均為國內股票或資產的都容易看到實時淨值。如果持有多隻基金,可以在支付寶中通過新增自選基金檢視所有持倉的基金交易時間內的估值(支付寶中的淨值就是基金單位淨值,估值就是份額參考淨值)。

       

支付寶基金檢視估值

但是像QDII這種基金資產包含了國外股票,因為時差關係一般沒有份額參考淨值。如果一定要了解基金大概的漲跌情況,可以通過支付寶—基金—自選基金—點選想要檢視的基金—基金檔案--持倉,可以看到基金持倉的每隻股票當前漲跌幅,可以大概估計一下基金是漲還是跌。每次特朗普發推威脅又要加關稅的時候,我都會在交易日的最後幾分鐘看看基金實時淨值是不是又大跌,就主動加碼買入。

基金單位淨值很重要,是日常交易的價格,正常情況下,申購和贖回均依據單位淨值計算。而累計淨值體現了基金從成立以來所取得的累計收益,更多時候是充當“業績參考值”。提示:基金淨值的高低並不是選擇基金的主要依據,基金淨值未來的成長性是判斷投資價值的關鍵。

在購買的時候,有時又會碰到前端收費和後端收費的問題,兩種收費有什麼不同呢?

前、後端收費是同一只基金針對認申購費而言不同的兩種收費模式——

  • 前端收費是指認/申購時繳納申購費,贖回時繳納贖回費;
  • 後端收費是指認/申購時不繳納申購費,贖回時一併繳納認/申購費與贖回費。

前端認/申購費隨認/申購金額的增加而遞減,後端認/申購費且隨持有時間的增加而遞減。

一般情況下,前端收費適合於短期投資者;後端收費適合於投資期限較長的投資者。客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的收費模式。有些基金公司預設所有產品都採取前端收費。

購買後,基金公司會發簡訊告訴你,一個工作日後確認結果,確認淨值為多少。申購的淨值以哪天的為準呢?這裡就要說到購買基金的一個原則—未知價原則以及T日的概念。

“未知價原則”——投資者提交交易申請時,並不知道其基金淨值。所以,投資者按照金額申購(申購多少錢的基金產品)、份額贖回(贖回多少份的基金產品)。上面提到的份額參考淨值只能作為一個估計值,與基金的真實淨值會存在一定的差異。

T日——T日是指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日,週末和節假日不屬於T日(交易日),T日以股市收市時間為界,每天15:00之前提交的交易按照當天收市後公佈的淨值成交,15:00之後提交的交易將按照下一個交易日的淨值成交。比如週五15:00之後提交的交易將視為下週一的交易,T日為下週一,以T日的淨值成交,T+1(下週二)確認交易,QDII基金T 2(下週三)確認。

所以如果申購基金一般不要在週五15:00之後提交,因為這樣會佔用資金兩天時間,與下週一提交申購是一樣的效果。

今天的基金理財知識就到這裡啦,如果有幫助的話就點個 贊 轉發吧,謝謝~~~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看其他文章哦這樣投資基金,幫助你少虧損3%

(文中出現的任何基金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基金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