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設計去哪裡找工作(學了ui設計怎麼找工作)

目前有幾個學生正在找工作,給他們講解找工作的方式時順便總結一下自己的經驗。

一、簡歷&作品集製作

UI設計師找工作時需要準備多份作品集和簡歷,建議準備一份PDF格式作品集&簡歷 一份word格式個人簡歷 一份紙質個人簡歷。

1、PDF作品集&簡歷

一份優秀的作品集是UI設計師求職時的門面,PDF格式的作品集是最好用也是最常見的作品集格式。

有些同學作品集可能會直接將所有的作品打包放送給HR,這樣的作品集既不專業也增加了HR檢視作品集的時間成本。

也有的同學會做成PPT格式的作品集,但PPT會有字型的識別問題,在PPT中使用的字型HR電腦內不一定有安裝,所以就會出現精心設計的作品集,在HR那邊開啟後由於缺失字型導致排版錯位。

還有的同學會將作品集做成一個個人網站的形式,這個應該是培訓機構專用方式,一般看見是個人網站之類的作品集,作品還比較一般的,可以直接斷定是剛培訓出來的培訓生,也就沒有後續了。

而PDF格式的問題就不會出現以上的情況,PDF檔案可以方便HR的檢視,也不會有字型錯位的情況。

我們可以將作品拆分排版成1920x1080px的圖片,再將整個作品集匯出為PDF檔案,但使用Figma或Sketch將作品集直接匯出的PDF檔案會比較大,如BOSS直聘和拉勾等求職平臺對檔案大小有限制,通常是15M~20M,而一般20頁以上的作品集直接匯出的PDF檔案就會超過這個限制導致無法上傳。

為了壓縮作品集的大小,可以將所有的作品集單獨匯出為PNG圖片,再將這些PNG圖片放到Word內,注意將Word文件尺寸改為16:9的比例,我通常使用的是38.4x21.6mm,頁邊距改為0,通過Word匯出為PDF格式,可以極大降低檔案的大小,我自己測過40頁左右的作品集使用這種方式匯出的PDF只有3M左右。有時候檔案可能會略微有些模糊,可以將設計稿直接加大,例如匯出雙倍尺寸3840x2160px的PNG圖片插入到word文件內,匯出到的PDF檔案會清晰很多,但首先要保證檔案大小不會超過求職平臺的限制。

PDF作品集&簡歷可以直接上傳至BOSS直聘和拉勾等平臺,在需要的時候直接傳送給HR,為了便於HR檢視,PDF檔案的命名也需要體現一些基本資訊,可以將名字、工作年限、職業等核心資訊作為檔案的命名,例如:Five陳UI作品集&簡歷(七年工作經驗).pdf。

有些求職平臺不能上傳文件型別的簡歷&作品集,可以將作品集釋出到站酷、UI設計等設計交流平臺,將作品集連結複製到平臺的個人介紹內,讓HR可以便捷的檢視自己的作品集。

2、Word個人簡歷

部分公司需要Word格式的個人簡歷,通常為大中型公司和駐場中介型別的公司。

大中型公司在接收到我們的PDF作品集進行檢視後,如果通過了,需要將我們的個人資訊謄抄到他們的人員資料庫內;

或是駐場中介型別的公司,需要將我們的資訊統一謄抄到他們的文件內,便於提交給甲方公司,比如某通動力,在瞭解我們的基本情況後,需要整理一份多人的個人資訊提交給甲方駐場公司,由甲方駐場公司再次篩選,為了便於他們的資訊填寫,就需要我們提供一份Word格式的個人簡歷,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學歷、專業、畢業院校、聯絡方式、工作經歷等基本資訊,Word檔案可以直接複製貼上,避免在謄抄的填寫工程中出錯。

3、紙質個人簡歷

紙質簡歷通常是面試時交給前臺或HR的,一般是A4紙尺寸的,資訊和Word個人簡歷一致即可。

二、簡歷投遞

簡歷投遞的方式通常是在求職平臺上進行,如:智聯招聘、前程無憂、拉勾、BOSS直聘等平臺,不要用某8、不要用某8、不要用某8。

1、線上簡歷編輯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拉勾、BOSS直聘等求職平臺均可填寫線上簡歷。

其中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不便直接上傳我們做好的PDF作品集,所以線上簡歷是公司瞭解求職者的主要途徑,需要詳細填寫,並在合適的地方附上作品集在站酷、UI中國等設計平臺的連結地址。

拉勾和BOSS直聘可以新增附件簡歷,我們可以將做好的PDF作品集上傳上去,投遞簡歷時直接投遞給公司,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HR可以直接檢視我們精心製作的作品集,對我們的能力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便於雙方後期的溝通;而那種連我們的作品集都沒有看過就直接邀約面試的公司,大概率是浪費時間的。

2、打招呼語

部分求職平臺可以直接投遞簡歷,但也有如同BOSS直聘這種可以先溝通,有所瞭解後再傳送簡歷的平臺,智聯、前程無憂、拉勾也都可以線上溝通。而且BOSS直聘是需要對方回覆資訊後才可以傳送附件簡歷,但HR每天都會收到幾百甚至上千個打招呼資訊,不可能每個都會回覆,那麼設定一個讓HR願意回覆的打招呼語就尤為重要了。

切忌使用預設的打招呼語,如:“你好”、“你好,可以聊聊嗎”、“我對貴公司很感興趣,希望和你聊聊嗎”之類的,沒有任何營養也無法體現你的任何資訊和價值,無法激起HR回覆資訊的慾望;打招呼語的文字需要精練,也要能體現求職者的個人資訊、價值、能力等,如:“您好,我具有xx年的工作經驗,做過xx行業的專案,具有xxxx的能力,可以完成xx等工作”,如果公司的招聘資訊中有具體的行業資訊,而你又做過同型別的專案,也可以加到打招呼語中。這樣HR在看到資訊後可以評估出求職者的基本資訊是否符合自己崗位的要求,如果符合自然就會就有後續的交流。

3、簡歷投遞的時間

投遞簡歷的時間也有一定的規律,並不是越早越好,絕大多數的未讀訊息排序方式都是時間最早的在最下面。如果求職者投遞簡歷的時間過早,HR在檢視簡歷的時候可能需要翻到最下面才能看到,降低了簡歷的被檢視機率,所以要在HR正好在檢視簡歷的時候投遞才是最佳時刻,可以第一時間被檢視到。

最佳的投遞時間應該在上午10:00後,和下午15:00之後,HR在上午來到公司後以及午休後一般都會先調節一下個人狀態,所以上午10:00後和下午15:00後就是HR調節好狀態開始處理簡歷的時間,這也是絕大多數公司的面試時間都是上午10:00後和下午15:00左右的原因。

三、面試

1、面試流程

前期準備

1)在接受到面試邀請後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提前檢視好路線和通勤時間,最好留出半小時的緩衝時間,避免遲到;2)提前檢視好該公司的一些基本資訊和公司主營業務(這一步應該在投遞簡歷時就需要提前瞭解, 但現在很多人都是海投,那麼在接到面試邀請後至少要對自己需要面試的公司做詳細的調查瞭解)。3)準備好裝有作品集的U盤、個人紙質簡歷,現在還需要提前做好核酸檢測。

公司報道

到達公司後一般由前臺接待並安排到相應的會議室等待,這時候前臺一般會向求職者索要我們準備好的紙質簡歷,部分公司還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等。

HR面試

由HR瞭解基本個人基本資訊,一般是詢問個人工作經歷、上家公司離職原因等。

用人部門面試

由用人部門面試,通常是UI這邊的負責人,考察求職者的作品和設計能力等。這一步也是最容易刷掉求職者的環節,因為負責面試的是專業人士,很多培訓生或能力不足的設計師,雖然通過過度包裝或盜用作品集的方式獲得了面試機會,但專業人士在溝通的過程中很容易拆穿求職者的本質,所以要通過這一關是需要真材實料的。這也是很多人說現在的UI設計行業比較飽和的原因,現在和14、15年那幾年不一樣了,那時候國內UI行業起步不久,很多公司都沒有UI設計師, 負責面試的時候都是業餘人員,比如老闆、HR、研發、專案經理等,並沒有UI設計經驗,求職者培訓一下學點軟體,面試的時候稍微忽悠一下基本上都可以很輕鬆的通過面試。但現在負責面試的基本都是專業的UI設計師,培訓生和能力較弱的初級UI光靠忽悠已經很難通過這一關了。

在用人部門面試的時候一定會看求職者的作品集,這時候不要呆呆地坐著,最好在他檢視的時候及時對作品做相關的講解,這個專案的起源?針對的使用者群體?專案的風格?為什麼用這樣的風格?為什麼用這些配色?在做這個專案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故事?遇到過哪些問題?如何解決的?體現出你的能力、思維和在工作中的價值。

領導層複試

通過用人部門的面試後,有時候還需要更高一級負責人的複試,考核價值觀是否符合公司要求等比較縹緲的情況。

HR複試

通過用人部門的面試後和領導層的考核後,HR會再次複試,這時候就是聊公司的作息時間、福利待遇、薪資、入職時間等行政相關問題。

2、面試問題

a)介紹一下自己

所有面試的開場白,如果是多輪面試,可能在HR、用人部門、領導層複試的時候都會有這個環節。

自我介紹並不是簡單地說下自己姓甚名誰、家住何方就可以,還需要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如:您好,我叫xx,重慶人,從事UI設計xx年,以前做過xx型別的專案,具有xxxx的能力,自學了xxx軟體和技能,可以完成xx等工作。檔案簡練但又能讓對方對自己有個較為全面的瞭解。

b)你上家公司是做什麼的?

據實回答即可,一般是想了解下求職者上家公司業務和自己公司的業務有無相匹配的地方,如果你上家公司的業務和他們公司完全無關,最好補充一句“我以前在xx公司做個xx型別的專案”,專案型別和麵試公司的業務型別最好有所關聯,增加你與該崗位的匹配度。

c)你上家公司的離職原因?

為了瞭解你離開的原因,看看他們公司會不會有同樣的問題,如果你離開的原因他們公司也存在,也就意味著你在他們的公司可能也幹不長,比如:上家公司是大小周,接受不了,而這家公司正好也是大小周,那基本意味著面試失敗了。

儘量避開可能會和麵試公司有衝突的回答,可以說一些和職業規劃相關聯,且和麵試公司又相匹配的原因。比如面試的公司是做做智慧家居專案,可以回答離開的原因是上家公司做的專案型別過於單一,不利於自己的行業發展,你比較看好智慧家居的未來,所以想轉智慧家居行業等等。

不要說任何關於上家公司的壞話,所有的前任都是曾經的現任,所有的現任都可能成為未來的前任,現在你離開上家公司後就各種吐槽說公司的壞話,那面試的公司有理由相信,當你以後離開他們公司之後也會跟別人說他們的壞話。都說離職看人品,現在就是體現你人品的時候,所以你的離職一定不能是因為與公司發生了矛盾或不愉快,只能是和職業發展和個人的規劃有關。

d)請問你最滿意、覺得做得最好的作品是哪個?為什麼?

隨便挑選一個專案作品,但原因一定不能是因為它比較好看之類的,因為好看還是不好看過於主觀,而且好看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給公司帶來價值。需要圍繞項專案本身所產生的價值、自己在該專案中做了哪些工作、獲得了哪些提升和成就、得到了怎樣的成長、及該專案為公司和自己帶來了哪些收益進行回答。我們所做的專案核心的價值就是讓公司掙錢,對於老闆來說,再好看的設計,不能給他帶來收益,那就是一堆垃圾。

e)某某專案是你主導設計的嗎?

說明他們對該專案的設計比較感興趣,需要知道你在裡面做了多少工作。可以回答“是的,我們公司有x名設計師,但我們通常都是各自負責不同的專案”或“是的,我們公司團隊不是特別大,只有我一名UI設計師,所以UI設計部分都是我自己獨立完成的”,說明你具有獨立設計專案的能力。

f)未來的工作目標及個人目標?

想了解你是打算長期從事UI設計崗位還是會有調崗的想法,有些UI可能會計劃轉產品經理,不管目標是什麼都需要說出具體的實現方案。比如有的會回答打算長期的做好UI設計,那麼就需要說出具體的計劃:未來半年內除了做好份內的工作外,還會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哪些技能、做哪些練習、提升自己哪些能力、讓自己達到怎樣的一個狀態,一年後大概的計劃等等,給人一種你是一個有目標且有具體計劃的人。只有目標而沒有具體的實現計劃猶如空中閣樓,並不會給你的回答加分。

g)你上家公司有幾個UI?團隊構成是怎樣的?

一般培訓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很容易穿幫,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回答這樣的就是硬傷。團隊做的專案型別不同,團隊構成的人員比例也不同,比如電商專案的公司設計就會略多,不過多的是視覺設計,而不是UI;而一些做智慧硬體的公司,安卓工程師的人員比例就會略高於做其他專案的團隊;做區塊鏈專案的團隊java等底層架構的人員又會稍微多一些,所以人員構成 上家公司是做什麼的,兩個問題就可以刷掉大部分的培訓生。而具有真實工作的UI照實回答上家公司的人員構成就行。

h)你的個人評價

不要光聊生活上的,比如自己是個暖男之類的這種奇葩評價,儘量與工作掛鉤,比如自己具有怎樣的工作能力,熱愛學習,自學過哪些技能之類的。

i)你的薪資待遇是多少?

按照自己提前規劃給出明確的期望薪資即可,不要給浮動,如:12k左右就行、至少10k之類的回答,過於模稜兩可,說明你對自身的價值沒有明確的認知,也就是你對自己的能力沒有認知。

3、揚長避短

面試無非就是一個揚長避短的過程,公司一般會對求職者的學歷、專業、能力、年齡、工作經驗、專案匹配度進行綜合對比。所以我們應當儘量展現自己具有優勢的一面,用自己的長處去掩蓋自己短處,比如有些同學的學歷不高,但能力很強,那就儘量展現自己超強的工作能力,只要你展現的能力足夠強,可以超出其他求職者一大截,那麼你的學歷短板也就不再那麼突出了,面試通過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4、貼合公司需求

公司的規模不同、招聘的群體不同、專案的型別不同,對求職者的要求也都有所不同,投其所好往往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機會。

面對校招群體一般會對求職者的所學專業、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等有較高要求,而對設計能力的要求反而沒有那麼高;面對社招群體則相反,會對工作能力、設計水平有較高要求,學歷和專業佔的比重會偏低。

大一些的公司會對求職者的設計水平、理論知識、方法論、設計規範性、專攻的UI設計方面有較多的考核;中小型公司會更看重求職者的實戰能力、效率、全面性,不僅要會做UI,可能視覺、平面、建模、動畫都需要會一點,要求不會特別難,但偶總會有些奇奇怪怪的需求要處理。

公司的主營業務不同對設計師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做電商的公司需要UI也有一些視覺的能力;硬體比較多的公司可能需要UI會一些簡單的KeyShot操作,可以簡單的渲染一些裝置配圖;有些公司比較側重B端;有的公司更側重於APP專案;有的公司主要做資料視覺化。投其所好,展示我自己更貼合公司主營業務方面的能力,往往更容易通過面試。

四、接收offer

很多新人在面試後都會很忐忑的等待面試結果,甚至打電話詢問公司自己是否通過了面試。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成年人的世界, 已讀不回就是拒絕,公司方面沒有主動聯絡你,就已經說明了你沒有通過。我們要做的不是糾結已經完成的面試是否通過,而是調整好心態,全力準備下一場面試即可。

面試通過後公司HR會主動聯絡求職者,詢問是否同意入職、約定入職時間、入職時需要帶的資料等,然後以書面的形式向求職者的郵箱傳送正式的offer,所以簡歷中一定記得填寫電話和個人郵箱,這是後期HR聯絡我們最主要的通訊手段。

接受offer前最好再詳細調查一下公司的情況,看有無加班不給錢、拖欠工資、工作時間和HR有差異、公司文化比較奇葩等問題,百度、知乎、微博等都可以嘗試搜尋該公司的具體資訊,避免踩坑。

五、入職

入職時一般需要帶齊身份證、公司指定的銀行卡、社保卡、上家公司的離職證明、畢業證等個人資料,另最好用U盤帶上自己常用的軟體安裝包、軟體外掛等,便於快速的在辦公電腦上安裝自己需要的軟體。

一般公司都會有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不等的試用期,這算是求職者最後的一個關卡,度過了試用期基本就算是穩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