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失竊案怎麼處理(手機被偷後小偷會怎麼做)

近日,一篇文章《一部手機失竊引發的驚心動魄的戰爭》引發了大家對手機失竊事件的關注。

文章作者“老駱駝”表示,由於一部手機被盜,自己經歷了一場與一夥利用竊取的個人資訊盜取他人銀行賬戶資金的犯罪團伙鬥智鬥勇的故事。

無獨有偶。

10月12日,在四川眉山某大學就讀的張靈(化名)也在國慶假期遇到了類似經歷。在手機被盜後的9小時裡,雖然他採取了各種措施,但依然損失上萬元,還背上了7300多元的貸款。

張靈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手機號被繫結了別的社交軟體,自己的銀行卡被別人繫結了,對方還用自己的手機貸款購物。

從“老駱駝”和這位大學生的經歷來看,現如今,“手機變手雷”已然有可能成為我們的現實威脅。手機一旦丟失,不僅要面對存量資產被盜竊,甚至還可能會背上無端的網路負債。

移動支付廣泛應用帶來的個人資訊和財產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手機失竊,為啥我的資訊和財產也跟著沒了?

360安全研究員俞奎表示,從攻擊角度來看,在大學生張靈的案例中,存在漏洞的實體均沒有考慮手機號驗證的可信問題,即平臺驗證的是裝置,裝置在誰手中,誰就是裝置的“主人”。

北大科技園創新研究院產業研究分析師李朕認為,當前,使用者在進行各類App註冊、使用以及快遞資訊線上填報、家庭充值繳費等活動時,會無意洩露個人資訊,包括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碼以及家庭住址等。在使用者發覺資訊被盜用時,首先會想到讓運營商進行號碼凍結,但隨著犯罪分子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運營商對此毫無辦法,不能及時辨別兩方身份真假,貽誤追回損失的時機。

李朕還表示,犯罪分子往往將目標鎖定在高頻使用移動網際網路的年輕人身上,同時選擇在運營商、銀行等下班的時候進行作案,比如傍晚。在手機被竊取後迅速轉移至犯罪團伙窩點,並進行流水化作業,包括資訊竊取、資訊利用、網貸辦理、資金提現等一系列操作,最終達到利用受害者資訊進行大量資金的套現和轉移,侵害被害人財產。

“近來,許多平臺釋出的App都加入了金融功能,推動使用者使用個人資訊簡化辦理信貸業務,其所需使用者資訊較少,安全性較低,給犯罪分子提供了操作空間。”李朕說。

從具體操作情況看,運營商和應用平臺應提升安全驗證手段,幫助使用者做好資訊保安管理。對此,李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使用者首先要提升個人資訊管理和保護意識,對於各類平臺進行的金融服務,在無需求的情況下儘量避免相關業務的啟用。

使用者不要在手機裡保留自己和家人的個人身份資訊,如不儲存身份證、駕照、護照、社保卡、銀行卡等照片。

在手機丟失後,要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並通過公安機關聯絡運營商進行號碼鎖定,防止犯罪分子對手機進行進一步的操作,儘早止損。

運營商也要多加關注這類犯罪行為的特徵,摸清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方式,有的放矢地對其進行防範和打擊,與監管機構、公安機關等一起保障使用者的權益。

除此之外,還有文章也指出需要提醒網友以下2個方面:

1 不要過分相信鎖屏密碼

有些網友認為,手機丟失後根本沒必要做這些掛失、凍結的操作,因為有鎖屏密碼。他們認為鎖屏密碼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可以設定複雜一點的8位甚至16位密碼,如果加入了其他字元,就更加難破解。

這麼一想,好像別人在不知道鎖屏密碼的情況下,想要開啟手機確實沒有那麼簡單。

真的是這樣嗎?

要知道,如果你的手機是自己丟失,然後被一個普通人撿走了,那麼在他手裡的時候,或許這個鎖屏密碼還有點用。

但是一旦他把手機賣給別人,或者你的手機是被某些不法分子偷去的,那麼他們對你手機裡的照片、資料根本不感興趣,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你的手機卡。

關機,取出手機卡,插入另一部手機,然後他們就可以收到各個平臺(包括銀行)的驗證碼。如此一來,別說銀行卡里的錢沒了,你可能已經負債累累。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你的鎖屏密碼很複雜,別人破解不了,就放鬆了警惕。要知道不法分子對鎖屏密碼根本不感興趣。

2 提前設定SIM卡的PIN碼

PIN碼

是電信名詞,全稱: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是指SIM卡的個人識別密碼。

手機的PIN碼是保護SIM卡的一種安全措施,防止別人盜用SIM卡,如果啟用了開機PIN碼,那麼每次開機後就要輸入4-8位PIN碼。

這有什麼用呢?

比如別人偷了你的手機,如果你沒有設定SIM卡的PIN碼,他把卡拿出來放進別的手機,就能獲取其他平臺的驗證碼。

如果你設定了PIN碼,那麼只有輸入了正確的PIN碼,這張手機卡才能正常使用,否則不能撥打、接聽電話,也不能收發簡訊。

如果對方嘗試輸入PIN碼,一旦錯誤三次,手機便會自動鎖卡,並提示輸入PUK碼解鎖,如果繼續嘗試PUK碼,錯誤10次,卡就徹底沒用了。

可以說,PIN碼和PUK碼就是終極防禦手段。

不過要注意的是,每個SIM卡都有初始PIN碼,這個初始PIN碼比較簡單,一般都是類似1234這樣的通用密碼,所以一定要記得去把這個PIN碼改了。

PIN碼只能錯3次,如果1234不正確,記得打客服詢問初始PIN碼,再進行更改。

手機失竊後,我們能做些什麼?

作為三大運營商之一,中國電信給出了6個步驟:

第一步:手機卡掛失

我們可以借用別人的手機,撥打相應的客服電話來掛失凍結手機卡,或直接前往營業廳辦理手機卡掛失。

第二步:支付寶掛失

用手機撥打電話95188,然後按1(支付寶),對相關情況進行描述,客服就會幫你凍結支付寶賬戶。

我們也可以在手機的支付寶App上掛失。在支付寶的登入頁面上,點開下方的“遇到問題”,點選“快速掛失”即可。

第三步:掛失微信賬號

微信的客服電話是0755-83765566,撥打後根據提示操作就可以了。

我們也可以通過微信App來凍結賬戶。點選登入介面下方的“緊急凍結”,輸入相關資訊即可。

第四步:凍結手機網銀

如果手機繫結了網銀等服務,一定要馬上致電銀行進行凍結。

第五步:及時通知親友

盜竊分子盜取手機後,可能會通過手機對親友進行詐騙,要及時通知親友,並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釋出手機丟失的資訊。

第六步:補辦手機卡

當一切與自己財產掛鉤的專案都掛失完後,就可以帶好身份證去營業廳補辦新卡了。新卡一啟用,舊卡就作廢了。這時可以去解凍賬戶,最好把相關的密碼都修改一下。

看了以上內容,有網友或許還是會有些焦慮。好訊息是,這樣的“步步驚心”將有望緩解,因為法律的“定心丸”呼之欲出。

10月13日上午,個人資訊保護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記者會上表示,個人資訊保護立法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深入總結《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標準的實施經驗,並充分借鑑有關國際組織和國家、地區的個人資訊保護相關準則、指導原則和法規,建立健全適應我國個人資訊保護需要的法律制度。

相信此項立法將進一步維護網路空間的良好生態,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