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企業微信私域流量(企業微信私域流量池)

私域流量受追捧,根本原因是“流量陷阱”(即貴流量、假流量、死流量)。企業不得不重視精準使用者的獲取和留存,這也是微信個人號存在的重要意義。畢竟好友型私域流量是信任度最高的關係,對於轉化和復購非常有效,尤其是對於線上教育等高決策產品。

因此,本文對微信個人賬號的運營策略進行了梳理。清晰梳理出以微信個人號為主體的私域流量執行邏輯,幫助線上教育同行少走彎路,避免更多坑。

(需要拓客系統的私信我,精準客戶一鍵加微信,白嫖不要錢)

一.建立賬戶

微信個人賬號運營的第一步是打造一個優質的賬號,它不同於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個人賬號,也不同於隨處可以一眼認出的廣告號。

這樣的賬號是“養”出來的,需要做兩件事,即立人和建朋友圈。

1.人造建築

所謂個人設計,就是把你的微信個人號塑造成一個容易識別的賬號。通過新增您的朋友,您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您做了什麼。這樣他有需求的時候就會想到你。

微信個人號可以體現人物設定的區域如下:暱稱、簽名、頭像、首頁背景牆。經常玩個人數字的人稱之為“四件套”。

「四件套」一般是怎麼設計的?核心原則是圍繞人的統一定位來填充內容。比如線上教育的微信個人號,可以由專家來設定,比如入學專家、家庭教育顧問等。個人號可以做成專業KOC,具體設計如下:

(1)暱稱:機構名稱 老師/真實姓名,如“新東方XX老師”。

(2)簽名:精簡簡歷,如“專注英語教學10年,幫助孩子避免學習困難”;或者傳達感受,比如“讓孩子愛上學習就是最大的動力”。

(3)頭像:少用機構的logo,可以用象徵企業的卡通動物形象,儘量用職業照或者生活照。

(4)首頁背景牆:兩種,一種是圖片版的個人介紹,突出專業簡歷,與企業調性相匹配;另一個是看朋友圈內容的圖片指南。

2.建立朋友圈

就個人號而言,朋友圈是其最大的價值,好的朋友圈內容會加速彼此的信任,因為99%的人加好友後,第一個動作就是翻看朋友圈,這是瞭解對方的第一步。甚至可以直接判斷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可見建立朋友圈的重要性。

對於以服務企業成長為目的的微訊號,朋友圈多為企業相關內容。這樣的朋友圈毫無價值,個人號多的朋友圈就是“貨架廣告”。

好的朋友圈當然可以幫助對方。如果對方有問題,可以通過翻看朋友圈找到相關的解決方法。不一定要徹底解決,至少能給人啟示。

關於朋友圈的內容型別,推薦以下三種,可以合理規劃分發:

(1)乾貨:與你所在領域相關的乾貨知識,可以是圖片、文字、文章、小視訊等任何形式。;

(2)雞湯:正面情緒引導的小故事或金句,配表情包、日籤或海報;

(3)評價:貼近你領域的實用產品的評價和推薦,可以是自己的產品,也可以是其他品牌。比如教育領域可以推薦書籍、筆、筆記本等學習用品。

這裡強調一下,以上方法只是個人建議,並非絕對原則,因為微信是熟人社交,信任永遠是第一位的。越生活化的個人號越容易產生親密感,越不容易失去朋友。

二、內容運營

微信個人號可以對好友產生影響。除了一對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對方的內容是否有價值,比如朋友圈分享,乾貨資訊等等。

尤其是對於個人號的引流和留存,好的內容的作用幾乎是決定性的,尤其是業餘愛好者設定的個人號。沒有權威背書,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供有價值的剛需內容。

如何找到並運營這樣的內容?

我們可以明確的是,內容不是憑空搜尋出來的,而是為了滿足目標使用者的需求。這是在搜尋內容之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具體方法有三種,即使用者調研、追蹤競品和行業熱點。

尋找內容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搜尋整個網路。基本邏輯是儘可能詳盡地列出這個領域的所有關鍵詞,然後依次在百度文庫、微信等平臺搜尋,優先免費下載,其次是付費下載。

當然,在搜尋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讓你輸入個人資訊的連結。你必須對此保持謹慎。另外,如果需要新增微訊號才能獲取內容,一般會被要求提前付費。如果你買得起或者覺得內容值得,可以選擇。

除此之外,另一種尋找方式是入駐多個垂直論壇、小型微信官方賬號、付費社羣、知識星球等。,把裡面的內容全部下載下來,然後儲存在自己的內容平臺上,比如百度網盤,或者直接下載到自己的電腦上。

當然,如果你覺得找起來很麻煩,想自己製作,也可以,前提是你有這個基礎或者相應的內容團隊。如果你有條件有資源,優先推薦,因為它會成為你的核心壁壘。

我們找到內容後,還要進行整理,因為以後會經常搜尋,會不斷介紹。雜亂的內容庫對整體運營效率和效果非常不利。

由於不同領域內容的分類標準不同,很難給出一個構建內容庫的方法論,但基本原則只有兩個:

(1)分類要詳細明確,每個類別、每個子類別的內容要設立單獨的資料夾,獨立存放,統一命名規則,便於查詢和檢索;

(2)合理安排使用的時間、目的和次數,最好建立排程制度,避免混用和誤用。

比如朋友圈乾貨的輸出,要合理規劃每天釋出什麼。這些內容會形成一個時間表,可以減少重複內容和劣質內容,大大減少不良體驗。

第三,尋找種子使用者

“養”微信個人賬號時,會被要求儲存一群好友,需要做一些互動,降低後續大規模新增的風險。當準備期結束後,你要尋找真正的種子使用者,為持續的創新和轉化做使用者資源儲備。

其實任何渠道的流量都可以作為個人號的使用者來源,只是梳理一下微信群的搜尋方式,因為微信群是最便捷的加人渠道,比從微信外部引流更快更直接。

1.從微信官方賬號找

正常的微信官方賬號都會有一個入群入口,要麼在選單欄,要麼留個人號讓你新增,然後拉你進群。

2.進入付費社羣或知識星球。

相比免費社羣,付費社羣在使用者質量和活躍度上要高很多。如果想要精準的種子使用者,付費社羣或者知識星球是首選。

3.參加競爭性的活動或課程。

任何企業只要做活動,都會成立一個動態群。任何知識付費和教育培訓公司,只要是賣課程的,都會成立服務組。你要做的就是參與,不管是免費還是付費,只要確定有適合你的使用者就行了。

無論哪個渠道,只要加入群,都會想盡辦法加好友。有兩種最好的方法。一種是跟組長打招呼,主動推薦你,一種是主動,比如發紅包,發資訊,發觀點等。,並被動新增。

四。裂變傳播

微信積累了第一批種子使用者後,需要維護。具體方法因業務而異。在這裡,我們將重點討論如何利用種子使用者的信任來拓展新朋友,即以新帶舊。

首先是怎麼玩。微信的生態裂變有很多種玩法,比如微信官方賬號裂變、微信群裂變、小程式裂變,可以引導個人號,而基於個人號的裂變有兩種:

(1)強制分享:新增好友->提供海報和文字->要求分享並截圖->回覆截圖->新增新好友。

(2)幫助邀請:新增好友->回覆邀請碼獲取文字和海報->完成指定邀請任務->新增新好友。

其次,建群,目的簡單,集中運營種子使用者,引導分享,提高新老效率。至於涉及到的集團運營玩法,其實非常多樣,核心邏輯是“統一共識 價值激勵”。

所謂統一共識,就是強調群體的目的,明確群體成員聚在一起是為了什麼,有助於統一行動。價值激勵更好理解。簡而言之,就是告知群成員,分享後可以獲得利益,或者設計一個競爭機制來引導群體交流,從而產生更大的裂變。

可見,好的玩法和社群運營相結合,才能不斷放大微信個人號的勢能。

動詞 (verb的縮寫)精確銷售

微信個人賬號運營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大概率的轉化和復購,而銷售是個人賬號私域運營體系中最關鍵的一環。至於怎麼賣,總結了兩個策略。

1.分層變換

對所有好友進行標籤化,根據渠道來源、交流頻率、是否入群、是否付費等多個維度劃分為多層次使用者。先轉化等級高的使用者,等級低的引導進入長期流量池進行培育。

實際上,具體的換算方式需要根據朋友的真實情況來設計。至於長期流量池,完全可以用個人號碼代替。方法是建立一個矩陣號,即流量號、活動號、交易號。使用者的準確率也會反過來提高。

2.待售劇本

因為朋友圈的開啟率是微信生態中最高的,所以釋出朋友圈進行營銷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方式,基於此的營銷方式就叫指令碼販賣。底層邏輯是根據使用者心理提前設計營銷環節,增強轉化。

具體步驟如下:

(1)產品預熱:提前製造懸念,吊起使用者胃口,倒計時海報,文案不清晰是基本配置。

(2)互動戰役:推出抽獎、贊集等互動遊戲。參與的前提是傳播活動,目的是擴大聲勢。

(3)慾望增強:在朋友圈釋出過往使用者截圖或使用效果圖,製造信任,強化預期。

(4)限量預售:在有限時間內開啟固定數量的產品預售入口,目的是刺激第一波意向使用者轉化。

(5)權威推薦:展示購買產品的重量級客戶往往是某一領域的意見領袖,目的是加強轉化。

(6)價值贈送:正式發售前要求開啟社群推廣,活動時間一般為1-3天,模仿釋出會模式。

(7)引導購買:在正式售賣過程中,仍採用限時、限量、從眾等策略,並會配合獎金、團報等新的優惠措施,保證意向使用者的最大轉化。

總之,通過層級轉化和劇本營銷,基本可以覆蓋絕大多數的精準意圖使用者。轉型後可以用意想不到的服務實現持續復購,剩下的只能靠長期培養和機會轉型。

以上都是微信個人賬號運營體系的搭建技巧。我們可以發現,核心邏輯是“內容 運營”,這也是私域流量運營的本質。希望能對線上教育同行有所啟發。

(需要拓客系統的私信我,精準客戶一鍵加微信,白嫖不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