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的各種符號代表什麼意思(手機上的所有符號代表什麼功能)

話說現在已經到了人手兩部手機的年代,走在路上看見拿著兩部手機的人是多了去了。雖然兔妹妹真的很窮,不過兔妹妹也是兩部手機的人好麼,恩,只不過……兩部手機的螢幕都碎成渣渣了。有的人還不止兩部手機,不過有這麼多手機的你是不是知道手機的這些小祕密呢?比如說手機上常見的這些符號?據說,有90%的人都不知道這些符號是怎麼來的……

藍芽圖示

藍芽的圖示長得有點兒像一隻蝴蝶,其實早起的藍芽是兩個古歐字母H和B的組合。

H和B是丹麥哈羅德國王Harald Blatand名字的首字母,這哥們早年被封為“戰爭之神”,他比一般人更加嗜愛藍莓,最後連牙齒都被染成了藍色。

自此,大家給了他一個外號“藍芽王”,也就是Harald Bluetooth。符號一再演變,就是咱們現在用的藍芽符號了。

USB圖示

USB的圖示看起來有點像一隻箭頭,又像古代的三叉戟。

▲手握三叉戟的海神尼普頓雕像

相傳在古羅馬神話中海神尼普頓的武器是一隻三尺齒魚叉,也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三叉戟。人們在三叉戟的基礎上,對邊緣部分進行了修改,形成了現在的USB圖示。

USB圖示將三叉戟兩邊的尖型變成了圓形和正方形,並且將位置稍微移動了一下。

電源圖示

電源圖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二戰時期的表達可以沒有現在這麼方便。當時,科學家們為了表示電源的開啟和關閉用的是二進位制的方法,數字“1”是表示開啟、“0”則是代表了關閉。

1973年時,這個表示方法進一步發展。國際電氣工程委員會將單純的二進位制表述方法升級為圖形結合的方法,將“1”和“0”放在了同一圖形中表示備用電源狀態(standby power state)。

美國的電氣工程師覺得,你們這個表示太low了,遇到一些太“聰明”的人看不懂,於是將備用電源狀態改成了電源。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電源!

@圖示

在群裡聊天會經常用到@這個圖示,發郵件時也會用到它。這個圖示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6世紀了。

當時,修道士主要用@來代表拉丁文中的ad,就是在某處或者朝陽的意思。

1971年,美國的一個程式設計師(雷蒙德.湯姆林森)為了表述方便,讓計算機使用者可以連線到ARRnet,決定在電腦的網路地址中間插入“@”來區分使用者和終端。這個做法後來一直被沿用,就有了我們現在的@寫法。

播放圖示

播放的圖示長得和右式箭頭,這個圖示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中期。算是離我們比較近的一個圖示了。

▲老式卷盤到卷盤磁帶機

上世紀60年代卷盤到卷盤磁帶機剛剛誕生時,人們用兩個疊加的三角形來表示快進,這個箭頭的反向則是表示磁帶前進的方向。

暫停圖示

關於暫停鍵圖示的來源說法比較多,一種說法是源自於電氣原理中的開啟介面符號,另一種則是說它是被挖掉中間部分的“停止”符號。不過這兩種後來都被人認為不合理。

公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來自於樂譜中的休止符,在樂譜中這個符號表示音樂停頓和中止的意思。看起來還真有那麼一些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播放鍵和暫停鍵合成了一個整體的按鈕。這種設計主要從第一代的 iPod 開始。

這些看似不怎麼重要的圖示,每一個都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期。有的在使用過程中被慢慢保留了下來,有的則是被淹沒在了時間的長河中……

喇叭兔: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