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整理相簿裡的照片以及分類(海量照片如何整理)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工作流和實際使用情況吧。

0 照片體量

相機拍攝照片基本上都會同步到Google Photos上,再加上一些由於很多原因未同步的照片,量級應該在30萬張左右,加上視訊素材,原始總容量10T左右。

雖然比不上一些大佬,但是如果你的照片也在這個量級或者以下,我的工作流也許會對你有幫助。

1 使用工具

Adobe Ligtroom。

我開始玩攝影的時候,當時的版本已經是Ligtroom3,主要功能也沒有任何問題。

Ligtroom的缺點很多,這在十幾年期間也斷斷續續的用過各類的相似軟體,比如蘋果的 Aperture,飛思加的C1,但是到最後,主力工具還是Ligtroom。攝影全流程的話,拍攝,編輯,匯出,分發,檔案管理邏輯,在我看來,這些沒有一個是Ligtroom的對手。

2 流程

2.1匯入

使用讀卡器,或者直接使用資料線把相機連線到電腦,開啟Lightroom,點選匯入,匯入規則很簡單,按照時間記錄,年份下邊直接就是日期,個人覺著沒有必要再加一個月份,層級過多往往不是好事,在說你一個月能出去拍幾次,我這個拍攝強度,以日為最底層資料夾都十分好用。

2.2 編輯

使用Lightroom簡單的調色修圖,一般情況下是夠用,若有其他複雜的處理需求,也可以在Lightroom喚起PhotoShop或者其它的修圖軟體,修過之後的改動也能在Lightroom體現,由於這篇主要講圖片管理,修圖部分不再贅述。

2.2 匯出

Lightroom提供很多照片檢索和標註的工具,你可以標星,標旗,設定標籤顏色,方便你選圖操作,也有關鍵字功能,但是我從來沒用過,主要是懶。

將圖片匯出為JPG,通常上短邊在2000px以下,足以滿足99%的日常應用中。

由於匯出之後,需要快速識別,匯出的資料夾名通常會在時間之後增加一個關鍵詞,人像的就直接寫名字,風景的就寫地點,產品照就寫型號,自己能分清即可。

注:此步驟照片都儲存在電腦硬碟上。

3 檔案管理

3.1 檔案移動和備份

現在的電腦SSD都不算大,又有可能幾個月或者半年的素材就會塞滿你的硬碟。

我會在照片過時三個月或者是電腦硬碟將滿的時候直接將2.1步驟中匯入的資料夾剪下到一塊外接硬碟上。

這是之前的做法,現在是把這個資料夾放在NAS上,理論上是一樣的。

會用NAS組Raid你就組,不會的話直接USB懟硬碟就行,多塊硬碟的話,那你就買個硬碟盒。

由於原始檔被移動,所以在Lighroom上的資料夾就會顯示一個?號。如果你需要再次使用已經被移動的RAW原圖,二次編輯的話,很簡單,只需要右鍵尋找缺失資料夾即可。

以前做過的調整,修改都會完全儲存。

每半年,我都會把這半年的RAW資料夾增量備份在另一塊機械硬碟上,以備容災,如果你的照片並不是這麼重量,RAW備份這一部分其實可以省略。

而匯出的JPG資料夾,我會保留近一兩年的在電腦SSD上,以備隨時取用,而且一兩年

JPG相對佔用體積較小,放一兩年的也不會對SSD造成負擔。

時間久的JPG資料夾,同RAW一樣,備份到外接硬碟,通常上,這個資料夾我會強制做備份。

3.2 網路備份

使用工具:Google Photos

其實從硬碟插入到電腦的那一刻起,我的Google Photos就開始備份了,不論是RAW還是JPG都可以完美備份。

Google Photos有桌面同步工具,十分好用。

之所以選擇Google Photos,是因為之前宣傳的是無限空間,用了這麼幾年之後很爽,幾乎把所有圖片都上傳上去了,再換別的產品明顯不現實。

雖然之後宣佈收費,但是我一直用的是高質量上傳的方式(每張圖片佔用空間少),我現在10萬的照片,目前用了才不過30G,而且Google One的價格不算貴,100G才150港幣,挺划算的了。

另外,手機的照片也會用Photos同步一份,理論上,Photos上有我最齊全的照片。

3.3 檢索

近期檔案,其實是不需要檢索的,因為你大概都會有個印象,很快就容易找到。

這裡的檢索主要是一些老檔案,或者不常用的照片。

檢索還是通過Google Photos,因為Google的AI演算法,確實足夠強大,比如我要找一個『沙漠』的照片,直接就在搜尋框裡邊輸入沙漠就好了。

比如我要找個『索尼』的相機,一樣的方法,另外這個功能還支援OCR,即使文字檢索也沒問題。

雖然各類的相簿軟體都有類似的功能,論準確度,相關度,關鍵詞覆蓋程度,但是目前來說,做的最好的只有Google,準召率遠遠高於其他軟體。

若是常規使用,直接用Google Photos上這張圖片,即使是壓縮上傳,Google Photos上的圖片質量也足以滿足常見的網路使用。

如果需要列印,或者更高質量的照片,我會先在Google Photos上找到,檢視資訊,找到拍攝時間以及檔名,很容易就在RAW備份資料夾中找到這個圖片的原始檔案。再使用Lightroom或者其他檔案開啟。

4 一些tips

1.

Lightroom是以目錄作為單位管理的。但是一個目錄下圖片過多的話,會引起軟體的卡頓,建議每年都建立一個新的目錄檔案。將老的目錄檔案和RAW資料夾備份在一起。

比如你要找到2016年的檔案以及在Lightroom的修改記錄,直接開啟lightroom 2016這個目錄檔案就好了。

2.

除非是照片有相當明顯的瑕疵,個人是不建議狠刪照片的,硬碟才幾個錢。

3.

個人建議沒有必要整什麼類似,工作,生活,旅行之類的分類歸檔,因為很多事情是不能分得這個清楚的,比如我寫一個相機評測,去風景區拍照,算是旅行還是工作?如果你按照這個方法,經常會陷入糾結中,而時間是不存在的這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