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為什麼受年輕人歡迎(b站為何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如果你在嗶哩嗶哩上看到孫悟空和林黛玉“在一起”了,別驚訝,因為在B站這種視訊很常見。

2016年,B站擁有超1億的活躍使用者,超100萬的活躍UP主。這時候的bilibili,是二次元愛好者的天下,動漫、遊戲是它的“代表”。

今年,小破站月活為3億,那個以小眾文化為代表的B站,站在了更多人面前

過去我們在B站追番、刷視訊,而現在,你還可以在這裡的直播間中買東西。

今天我們將以B站的發展歷程為線索,探尋“小破站”的未來。

發展歷程·“bilibili”

2009年,帶著對二次元文化的喜愛,一個ACG(動畫、漫畫、遊戲)內容創作和分享的網站誕生了。網站剛成立的時候叫MikuFans,半年之後,更名為bilibili

創始人徐逸帶著愛好和熱情創辦了網站,而後來以天使投資人出現的陳睿,則用更加專業的能力帶著B站走向更遠的未來。

B站從一開始就專注於年輕人,尤其是喜歡二次元等小眾文化的年輕人,他們因為熱愛匯聚在這裡,成為使用者,成為UP主(博主)。

發展歷程·“第一次出圈”

最開始,B站的頻道只有三個:音樂區、動畫區以及遊戲區。隨著生活、美食、娛樂等頻道的增加,更多人關注到它,小破站更具“煙火氣”。

2016年,B站的一則紀錄片,讓它徹底火了。過去鬼畜搞笑的bilibili,變得正經了起來。

《我在故宮修文物》,我想一定有很多人看過或是聽說過它,“匠人精神”震撼人心,那些佈滿歲月的文物,被修復師們賦予新的生命。

該紀錄片的爆火,讓B站破了圈層,越來越多的紀錄片在B站上線,小破站也完成了從搞笑到嚴肅,從小眾到大眾的完美過渡

兩年後,bilibili成功於納斯達克上市。

發展歷程·“再次出圈”

伴隨而來的,就是越來越多的人知曉B站,入駐B站。

2019年的羅翔老師,2020年的“雲養貓”,以及這年年初的跨年演唱會。

一直以來這都是年末最值得期待的娛樂節目,在這裡,有時下最火的明星,也有前輩歌手。

而B站,賦予了跨年演唱會不一樣的含義。它將動漫和國風結合,用音樂和舞蹈詮釋遊戲......

《後浪》是B站的另一個代表作,“更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

如今再去了解B站,你會發現,現在的它不僅有了“煙火氣”也有“科技感”。

2021年,B站正式上線了汽車專區,哪怕是新鮮的內容,也能得到使用者的喜歡,在這裡,你能真正地感受到什麼叫做“包容”。

生存之道·“探索商業化”

很多人都不喜歡廣告,但我還是希望我們能夠更加理性得去看待廣告和商業化。因為商業戰場上,沒有完全的理想主義。

B站也需要考慮現實。

從2020年開始,它重點發力於廣告商業化,並且效果顯著,在眾多網際網路公司中,它是少數能夠保持廣告營收上漲的企業。

而它之所以能夠獲得廣告主的青睞,就是因為豐富的內容和更好的包容性。

為什麼同樣的帶貨,在B站,觀眾就不會反感,甚至不在意他們帶了廣告?

因為內容。

視訊UP主不像是在帶貨,視訊重點依然在原來的內容上,對於中間的廣告,他們顯得很佛系。

生存之道·“電商難做”

將產品當做視訊的一部分加入時,無論是對UP主,還是對觀眾來說,都是一件相對容易接受的事情。

畢竟,在這一點上,他們更像是同陣營的人,內容是重點,恰飯是不得不,一方需要,一方能理解。

但是,當UP主要去做主播的時候,他們就沒那麼“快樂”了。

B站進入電商賽道其實從2017年就開始了,它上線了“會員購”欄目,不過主要產品沒有偏離B站的主航線——二次元。

其次,就是進行直播帶貨。從其他平臺來看,電商最重要的是“人、貨、場”的具備。

無論是開放“淘寶聯盟”產品池,還是為UP主上線“選品廣場”,都不難看出B站進軍電商的決心。

決心是有了,可真要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首先,是使用者,他們不一定會選擇在bilibili上看直播帶貨;其次,是UP主,他們有豐富的創意和想法,但不一定能做一個好的帶貨主播。

未來·“勿忘初心,方能始終”

B站一直以來都面向年輕人,它的包容性,是人們喜歡它的重要原因。

年輕人就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反其道而行”,在其他平臺都湧入電商之後,他們把B站當成“最後一片淨土”。

如果這片淨土也漸漸走上這條路,勢必會引來不滿。

B站啊,要想留住使用者,電商的路子就要走得慢些了。

理性討論:你覺得B站的電商值得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