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tn螢幕和ips螢幕哪個好(ips屏和tn屏的優缺點)

以前,大家對電腦的理解的主要是CPU、顯示卡、記憶體 等耳熟能詳的東西,然而對電腦螢幕等其他不太直觀的東西就避而不談。

近些年來,隨著手機廠商的不斷加入,膝上型電腦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起來,攪動了這攤曾經的死水。現在,很多產品都會標註螢幕引數了。

那麼對於螢幕引數你瞭解多少呢?是否懂得怎麼選購符合自己需求的螢幕呢?

一、一個螢幕主要的引數:

一個顯示屏需要考慮到的引數非常多,但在筆記本上只需要看其中的幾個。

面板

一臺電腦的好壞首先要看它的面板,因為面板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電腦螢幕自身的定位和效能,以及我們的觀看效果。

TN屏;

優點:適合打遊戲,尤其是射擊類遊戲,重新整理率夠快,螢幕響應快,不拖影。

缺點:普遍泛白。觀感差一些。

AHVA屏

適合打遊戲、做設計,但顏色偏暗。

IPS屏:

適合做設計,玩遊戲,但價格昂貴。IPS屏的話響應速度會根據螢幕解析度有所偏差,解析度越高,重新整理率越低,大家不妨可以試一試,關於重新整理率下面會講到!

IPS螢幕與TN屏區別:

1. 可視角度

TN螢幕液晶分子因為有垂直方向,因此當光線打出來的時候,光是垂直於螢幕的,所以,我們人眼也必須正對螢幕,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視覺效果,一旦出現傾斜,那麼就會有明顯的偏色。

相反的,IPS螢幕一直處於水平狀態,所以無論在哪個方向看,顏色差異不大。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可視角度。TN屏的可視角度非常低,而IPS螢幕可以高達170度到接近180度的水平。

如上圖所示,IPS屏與TN屏最大的差距便是可視角度,從左視角度觀察螢幕,左邊的TN屏已經無法還原螢幕內容,而右邊的IPS屏依舊保持本質的畫面色彩,這就是螢幕可視角度導致的差異。

色域

通俗的說就是一套顏色的顯示標準系統,一種顯示技術中能夠產生的顏色的總和。當一款螢幕的面板決定後,還要看螢幕的色域範圍,即使是同一個面板,色域範圍不同,一樣會有很大的差別。

目前筆記本中主要參考的標準有3個:

SRGB:由微軟牽頭,多家企業共同開發的一種彩色語言協議,目前應用範圍最廣。特徵:接近真實效果。

Adobe RGB:Adobe公司開發,在SRGB的基礎上加入CMYK印刷用色域空間,比SRGB顯示的顏色更多,同時有更好的色彩層次表現。

NTSC: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開發的一套美國標準電視廣播傳輸和接收協議。特徵:色域範圍廣。

NTSC色域分3種:45%,72%,94%

45%是普通螢幕,只要沒標註高色域之類的字樣,都是45%NTSC色域,如果是TN屏,注意了,一定不要選45%的色域,否則就會像上面圖片一樣,顏色非常泛白!IPS屏倒是無所謂!

72%是NTSC中看起來最舒服的色域,一般會有標註,TN屏選擇72%色域就很舒服了,看起來和IPS屏的差別就會很小,不會出現顏色泛白的情況

94%是最高的NTSC色域,只有TN屏才能達到94%的色域,IPS屏最高基本就是72或者85的色域,但是這種高色域的顏色看起來很假,雖然非常鮮豔,這個就看自己愛好了,畢竟上面也放了圖片對比,如果我選擇的話寧可選45%的IPS屏

備註色域越高畫面越色彩豐富。

色準:螢幕能表現色彩的精確程度。

解析度

主流解析度正在從1366x768過渡到1920x1080,2K、4K螢幕也在逐漸增加。更高的解析度意味著可以顯示更多的內容或者更精細的內容。

顯示器能顯示的畫素點,畫素點越多畫面越精細。但高解析度,也需要高效能才能顯示出來。

如果不是超級有預算,筆記本並沒有必要上到2K,筆記本的螢幕尺寸,並不能體現出2K的畫質。

重新整理率

簡單的解析重新整理率是螢幕每秒畫面被重新整理的次數,重新整理率越高,眼睛感受到的畫面動態效果越穩定。同樣高重新整理率也需要高效能帶動。目前常見的重新整理率為60Hz、75Hz、120Hz 、144Hz 240Hz。

比如經常玩射擊遊戲的人就適合購買144Hz疾速重新整理屏的ROG 槍神2,

那麼什麼是重新整理率?重新整理率指的是螢幕每秒鐘能夠顯示的畫面數量,比如說60Hz重新整理率便是一秒鐘顯示60張的畫面,144Hz便是一秒鐘顯示144張的畫面,144Hz的重新整理率比60Hz快上一倍多,在激烈的射擊遊戲中,玩家能夠準確地捕捉到畫面實時的動態變化,包括敵人的動態位移、子彈的瞬時擊打點,那麼玩家就更能夠針對戰鬥做出最快的反應。

然而空有重新整理率是不足夠的,這個時候還要看螢幕的響應時間。顧名思義,螢幕響應時間指的便是畫面反映到螢幕上所需的時間,一般廠商的引數標準為GTG(灰階到灰階響應時間),簡單點說如果螢幕的響應時間太慢,使用者在使用的時候就會感受到明顯的拖影,尤其是玩射擊遊戲的時候,如果用的是普通的60Hz 25ms螢幕,當玩家開著高倍準星遠端狙擊,畫面中的敵人迅捷移動卻留下了無數身影,這將極大影響玩家的操作。ROG 槍神2的螢幕就不僅採用144Hz,還採用3ms響應時間來進一步提升畫面表現,自然能為玩家帶來流暢的遊戲體驗。

解析度

解析度的高低決定著畫面顯示效果的好壞。如下圖等畫質下不同解析度的表現,720p最直觀的感受便是模糊,其次是畫面的鋸齒更為明顯。解析度指的是螢幕的畫素點分佈,畫素越多,自然螢幕呈現出來的畫面效果就會更為精細。

圖片來源於:中關村

簡單總結一下:如果你是從事設計工作的,對螢幕的色彩表現有一定需求的,那麼就要多多關注螢幕的可視角度以及色域範圍

如果你是遊戲玩家,經常玩射擊遊戲等對瞬時反應有極高要求的遊戲,那麼就要配備一塊高重新整理率的螢幕,同時還要關注螢幕的響應時間

如果你現在用的螢幕很容易看到畫素顆粒,同時平日裡也常看電影,那麼你就需要一塊高解析度的螢幕,這樣才能為你帶來更為細膩的畫面呈現效果。

尺寸

螢幕尺寸指的是螢幕對角線的長度,單位:英寸。筆記本常見的尺寸為,13.3英寸,14英寸、15.6英寸,17.3英寸。螢幕尺寸大小和筆記本機身尺寸大小,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平常買電腦說這款筆記本多少寸的,指的是螢幕的尺寸,而不是機身的尺寸。

材質

分類:

表面處理分為鏡面和霧面,其實只是外表一層膜的區別。

霧面屏:表面有霧化、有防眩光功能、但是亮度比較低。

鏡面屏:亮度高、色彩好、容易反光刺眼。

螢幕材質(OLED單獨作為一類暫且不談),根據液晶分子排布規則可以分成TN和IPS類(IPS、ADS、PLS、AFFS)。

TN具有響應速度快、成本低的優點,但是大部分低端TN屏的色域、可視角度都不佳;

而IPS類則具有可視角度高、對比度高的優點,但是響應時間比TN要長(可能造成拖影),普遍有不同程度的漏光。

面板背光:早期的CCFL因為功耗和環保問題已經全部淘汰,現在WLED是應用最廣泛的背光源,廉價而且能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更高階的有RGB-LED,能提供高精度的色準和更廣的色域,不過由於成本高昂目前已經停產。

訊號介面: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從LVDS到eDP的過渡,後者能提供更高頻寬,支援高解析度。小結:現在的筆記本廠商考慮到,長時間使用螢幕對眼睛的刺激,為了提升使用體驗,基本採用霧面屏。

邊框

現在筆記本或者顯示器基本是超窄邊框,甚至是無邊框。無論是視訊剪輯,或者遊戲娛樂,都能帶來更好的視覺沉澱體驗。

無邊框圖

三、選購

在瞭解了以上關於顯示器的各種引數後,接下來就是按照自己的狀況選購了。

設計師:

考慮的因素:面板>色域>尺寸>解析度。

以影象設計為例,對於設計師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色域、面板。一些高品質的面板可以有效降低色差、漏光。最大程度還原真實顯示效果,而色域越接近00%sRGB,螢幕就越接近自然色彩。

影音娛樂/辦公:

考慮的因素:尺寸>解析度>面板>色域

這類使用人群,如果是經濟型人群,筆記本預算基本在4000元以下的,其實沒有多少選擇空間,但一般選擇個TN屏,普分屏也夠用了。要不然就預算上W,

溫馨提示:一塊螢幕引數再好,如果有質量問題那依然不能算是好螢幕。大家遇到最多的問題:有瑕疵例如:壞點、殘影、大漏光。

選購技巧:

1.可以觀察全屏情況下 各種純色的畫面,觀察是否有不發光的畫素點

2.在純黑畫面下,觀察是否有嚴重的漏光。

3.進行測試。

遊戲玩家:

考慮的因素:面板>重新整理率>解析度>色域。

FPS類遊戲玩家:可以考慮使用TN屏,雖然色彩顯示偏白,但有著超高重新整理率和響應時間。

而其他的玩家,建議選擇AHVA面板/ IPS面板 解析度在17英寸以下的螢幕選擇1920*1080的即可。重新整理率、色域這些附加因素,則是越高越好。

有的時候,好的不一定是適合的,大家都認為是好的,並不一定真的適合自己,大家都覺得不好的,也不一定一無是處,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