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air值得買嗎(macbookair現在值得買嗎)

MacBook Air 怎麼樣?

經常關注我推文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月初到的定製版 M1 MacBook Pro 16G 1TB 版本因為遇到了品控和系統頻繁奔潰問題而進行了退貨。

由於定製版的原因,換新至少還得等一個月才能到貨。

於是我在仔細思考了自己的用途和實際測試之後,重新購買了一臺現貨的 M1 MacBook Air 8G 512G 版本。

昨天我的 MacBook Air 已經到貨,在使用了一整天之後,我可以給還在觀望的朋友一些購買建議。

· 為什麼最終選擇了 MacBook Air?

首先,我本來當初選擇 16G 1T 的 Pro 是打算一步到位,想用個四五年的,但是在使用中我發現,我購買蘋果筆記本的主要目的就是外出的時候寫寫稿子,完全使用不到這麼高的配置。

再者從配置來看,兩者的執行跑分幾乎是一致的,從處理器效能上來看,Air 並不比 Pro 差。

實際使用方面,昨天的文章就是我在外面用 Air 進行寫稿,進行 PS 處理圖片來搞定的,我沒有發現任何和 Pro 的工作區別,甚至更加輕薄的 Air 讓我放在腿上更加舒服。

· 8GB 和 16GB 有什麼區別?

日常體驗上完全沒有什麼區別,畢竟兩者我都用過。

在日常使用 iOS 程式刷抖音,玩遊戲(文明6),用 PS 處理圖片,PR 剪輯且匯出 4K 60fps 視訊中,8GB 的 Air 和 16GB 的 Pro 沒有給我任何的區別。

只有在極端場景下,例如開啟數百個網頁,數十個大程式同時執行,16GB 可以更加流暢一點,但是在日常使用中沒人會這樣幹,我也沒有這樣幹過。

不過 16GB 也並非一無是處,後面我會講,但從單純的日常使用和工作上來看,8GB 完完全全夠用。

· 沒有風扇會很燙嗎?

要知道,Air 是沒有風扇設計的,Pro 則內建了一個風扇進行散熱使用,很多人肯定會擔心,Air 沒有風扇會不會在長期使用中發燙,當然,我之前也有這個擔心。

我特地測試了重度使用,但是無論是開啟多少程式,甚至是開啟 PR 進行 4K 匯出渲染同時瀏覽網頁,Air 都沒有絲毫的發燙情況,只是有點溫熱。

在日常玩文明6,並且瀏覽網頁,聊微信的情況下,Air 即使沒有風扇,整個裝置都是冰涼的,當然了,我南昌目前氣溫為 10 度左右,可能夏天會稍微熱點。

不過這也有例外,我後面也會講到,但是從普通使用者使用角度上來說,我從來沒有覺得這玩意發熱,甚至有點冰涼。

· 選擇 256GB 還是更大?

首先我要吐槽一下,256GB 和 512GB 版本居然相差了近兩千元,導致 MacBook Air 512GB 版本都可以購買 Pro 的 256GB 了,讓人極其難受糾結。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蘋果的固態硬碟真的比黃金還貴,貴的真的令人髮指。

但是從實際體驗來看,我最早購買的 MacBook Pro 就是 256GB 版本,其實說不夠用吧,省省也夠用,就是經常得刪除不要的東西,也不敢存太多電影,讓人很難受。

由於升級 512GB 真的是貴的太誇張了,我建議預算不足還是選擇 256G 的價效比最高。

當然了,如果你買 512GB 版本也有好處,起碼不再過於擔心沒有儲存空間,並且 Air 的 256GB 版本 GPU 只有 7 核,而 512GB 則是和 Pro 同級別的 8 核 GPU。

· 和 Pro 的其他區別呢?

當然了,Air 雖然從效能上來說,和 Pro 確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除了效能之外,兩者還是有很多細節區別的。

例如 Pro 鍵盤區有個很新穎的觸控條,看起來很有逼格,不過大部分人都認為沒有太大作用,我認為有肯定比沒有好。

官方說 Pro 的外放音質更好,更加飽滿一些,不過 Air 也沒有想象中的差,也都夠用,反正我沒聽出兩者的區別。

Pro 續航方面是 20 個小時(官方),Air 續航則是 18 個小時(官方),實際使用中,兩個小時的續航區別並不能被感受出來,反正都很長,應該都是目前續航最長的筆記本吧。

比較噁心的是,Air 送的是 30W 充電頭,Pro 則是 61W 的,但是實測 Air 其實可以使用 61W 的進行充電,蘋果這是故意的減少成本,噁心!

另外唯一讓我有比較深的感覺區別就是觸控板,Air 的觸控板要比 Pro 略小一些,我剛上手的時候有些不習慣,但是在使用了幾小時就習慣了。

當然 Air 觸控板也很大了,只是觸控板這東西,真的越大越舒服。

· 能執行 Windows 嗎?

在之前,我會很遺憾的和你說,M1 的唯一遺憾就是不能再安裝 Windows 了。

但是昨天開始,我告訴你可以了!!

我昨天已經成功的通過網上教程安裝了 PD16 虛擬機器,並且成功執行了 Windows ARM 版本,由於微軟的 21277 更新,現在可以在上面執行 64 位的 exe 應用了。

從體驗上來看,我的 MacBook Air 可以完美的執行 Windows 虛擬機器,分配了 8 核心和 4GB 運存的情況下,處理器跑分居然比我的 i7 8700K 臺式處理器還要強大!

我在後續還安裝了坦克世界網遊,CS 等遊戲,都可以完美執行,不過不知道為什麼,LOL 可以進入遊戲介面,但是無法進入地圖,可能是我的設定問題,但是理論上也是可以執行的。

是不是感覺不科學?確實不科學,我居然通過以虛擬機器的方式,模擬執行 Windows ARM 系統,而 Windows ARM 系統又通過模擬 64 位的方式執行 64 位應用。

就這種層層套娃的方式,處理器的執行效能居然還是如此強大,居然可以完美呼叫蘋果的 CPU 和 GPU 來執行 3D 遊戲。

我也覺得不科學,但是確實是成了,我昨天就這事研究了一晚上,一直感嘆這不科學。

· 那麼缺點在哪裡?

在沒有安裝 Windows 虛擬機器的時候,我覺得手上這臺 MacBook Air 8G 512G 是完全夠用的,和 Pro 真的沒有太大區別。

但是在安裝虛擬機器後,我發現 16G 和 8GB 版本執行虛擬機器效果就是天差地別,16GB 版本的執行 Windows 虛擬機器可以分配 8GB 運存過去,同時重度執行 MacOS 和 Windows 都很流暢。

而 8GB 版本就只能分配 4GB 運存過去,導致雙方效果都差了一點兒,所幸日常使用也夠。

並且 Pro 帶風扇的優勢也顯而易見了,在執行 Windows 虛擬機器下玩遊戲,例如坦克世界這種 3D 網遊,Air 發熱極其嚴重,而 Pro 有風扇肯定會好很多。

不過在日常使用中,我不會真的拿我的 MacBook Air 去執行 Windows 虛擬機器玩大型遊戲,我只是用來臨時應急,而在日常 Windows 中開網頁聊微信 QQ ,Air 都不會發熱。

另外,要用虛擬機器執行 Windows 的話,256GB 肯定就不夠了,畢竟安裝個系統都要幾十個 G ,你另外安裝 exe 檔案還得更大的儲存,在執行虛擬機器的時候,還會有巨大的快取檔案出現。

· 結論是什麼?

今天確實說的太多了,相信能看到這段話的朋友肯定都是對新款 M1 晶片 Mac 感興趣的使用者吧。

總的來說,我建議普通使用者其實購買 MacBook Air 8 256 或者 512GB 就夠了,這個價效比也是最高的。

MacBook Air 上 16GB 運存真的沒有必要,因為當你要用到這麼大的運存的話,散熱又會嚴重影響你。

對於想用的舒服,並且想當做主力機來用的話,畢竟現在 Windows 支援有這麼棒,未來更新後會更好,最好還是考慮 16GB 512GB 以上的 MacBook Pro。

不過想買來,完完全全的使用 Windows 系統,並且非常想用這臺裝置執行 Windows 系統,來天天玩 LOL 等遊戲,我不建議你現在買。

雖然目前虛擬機器確實已經很不錯了,但是依然處於極其初始的版本狀態,穩定性不好,也存在各種奇怪的 BUG ,而這個價位你可以買到許多遊戲性強大的 Windows 系統膝上型電腦。

另外給各位男士同志提個醒,最好別買金色,那個金色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