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顯示器引數怎麼看(電腦顯示器引數在哪看)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右側的電影級色域DCI-P3。

要了解色域這個引數的概念,首先就要理解這張色域圖:

這張圖的來源和它為什麼是馬蹄形狀背後有非常複雜的原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翻閱一些學術科普文詳細瞭解。

在這裡,小編就概括的來說。人眼有三種視錐細胞,分別對藍色、綠色和紅色更敏感,所以我們所能看到的所有顏色都可以用這三種原色以不同配比疊加來呈現。由此來看色域本應該是一個以三原色作為頂點的三角形,但又由於視覺細胞對三種原色的敏感程度並不等同,並且當光進入眼睛時,三種細胞會同時做出反應而不是分工明確地各司其職,所以實際上人眼能夠看到的色域就成了現在這個形狀。

這樣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顯示裝置的色域都是標準的三角形,因為他們就是依靠RGB三個顏色的光源來構成各種不同的顏色的。

上圖的每一個三角形,都是一個色域標準。不同大小的色域標準是為了適應不同播放裝置或者印刷媒介而制定的。比如其中的sRGB(s代表standard)是最早期的色域標準之一,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它是由當時的微軟(software)與惠普(Hewlett-Packard)共同定製於1996年,並且得到了來自業界的W3C、Exif、Intel、Pantone、Corel以及其它許多業界廠商的支援。

而Rec.709,是數字高清電視(HDTV-HD)的色彩標準,廣泛應用於1080P、720P,和sRGB的大小几乎相當。再往上,DCI-P3,是電影業數字電影投影色彩標準,應用於電影領域。Rec.2020,是超高清電視(UHDTV - UHD)的色彩標準,應用於4K、8K。

將色域與上文中提到的色深結合起來看,能包容的亮度範圍越大,亮度的層次也會越多,色彩和灰度這些資訊也會更加豐富,更大的色域(底面積)在HDR技術下意味著能表現更多的色彩數量(體積)。所以說,DCI-P3相比於sRGB雖然在面積上看只是大了一圈,但實際顯示效果要差出數倍之多。

更大的色域當然在一定程度上會更好,但同時每個色域也都有其特定的專精用途。對於攝影師或者專業的設計師,能夠解決印刷與電腦顯示器顯現顏色不同問題的Adobe RGB可能更為適合。而對於電影場景來說,擁有更廣闊的紅色/綠色系色彩範圍,更加註重於視覺衝擊的DCI-P3則能夠更好地滿足人類視覺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