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環用處大嗎
時隔兩年之後,華為的旗艦手環產品再次和我們見面,全新的華為手環 B6 延續了這個系列最大的賣點:手腕上的藍芽耳機,也就是手環主體機身可以與腕帶分離,作為單耳藍芽耳機使用。
那麼華為手環 B6 相對於 B5 有什麼提升?誰最適合選擇這樣特殊的產品?這篇評測就是我從 B5 換成 B6 之後得到的答案。
設計與體驗:
在拿到華為手環 B6 的第一時間,如果只是乍一看外觀,那麼你可能會覺得除了新的材料和顏色之外 B6 的變化不大,還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設計上要保留華為的風格,而且手環的形態本身也比較完善,沒有太多可以更改的地方了。
但當你把華為手環 B6戴在手腕上並且點亮之後,我相信你就能感受到它的不同.首先是螢幕尺寸,B6 的螢幕變得更大更清晰了,相對於之前的 1.13 英寸,B6 的尺寸達到了 1.53 英寸,比之前提升了接近一半。
而且螢幕解析度也更高,PPI 也達到了 326 這個“視網膜”的水平,當然有的人可能要說這是 OLED 會有折損,但它只是一個手環而已,作為一個腕上裝置,這樣的尺寸和清晰度是綽綽有餘的,而且能讓你一眼看到更多的資訊。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預設錶盤,對於一個手環來說它能顯示的資訊豐富程度可以說是多到「令人髮指」,左上角是運動距離,右上角是電池電量,中間能顯示時間,步數和卡路里消耗,下邊還有心率和天氣資訊,把 B6 這樣一個高解析度大螢幕的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無論是微信訊息,簡訊或者其他 App 的通知訊息,在 B6 上你能看到的字數其實已經接近很多手錶能顯示的字數了。。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手環 B6 不僅表面玻璃採用的是 3D 弧面,而且連螢幕也是真的弧面,所以 B6儘管體積沒有比 B5 變大,但顯示面積卻多了 50%, B6 看起來也 B5 只有玻璃是弧面,螢幕依然純平看起來更自然,也更貼合我們的手腕曲線。
可拆卸的設計依然是華為手環 B6 最大的特點,按下機身插槽的兩側按鈕,手環就會自動彈起,這時華為手環 B6 背面的耳套終於現身,B6 成功變身為了藍芽耳機。
在來電時,如果想要拒絕接聽,只需要從下往上拖動拒絕圖示;如果想要接聽,那麼拿下耳機之後通話就會被自動接通。如果想要主動打電話,其實也不需要手機,因為 B6 能保留之前的通話記錄,只需要點選任意的記錄或者選擇在收藏聯絡人中選擇一個,然後拿起耳機就能撥出電話了。
另外 B6 也改進了 B5 的一些細節,之前我作為華為手環 B5 使用者的時候,對於 B5 的耳機套一直都有一些吐槽,主要原因在於耳機套支撐力度不夠,大幅度甩頭容易不牢固,另一方面是耳機套的材質並不耐髒,對於油性耳道的人來說清潔起來並不方便。
現在 B6 只有 12.6g 的機身重量,不會給使用帶來什麼負擔,而新造型設計也一定程度改變了它的重心,用耳塞掛住耳道的時候能相對更貼近臉頰。同時,耳機套的材質也有改變,從普通矽膠變成了液態矽膠,所以變得更容易清潔了,隨便找一個衛生紙一擦,汙漬就能消失不見,大大方便了我這樣的油耳使用者。
另一個很重要的設計改變在介面:你會發現華為手環 B6 的充電介面也換成了 USB-C, 這樣就更方便我們直接使用手機充電器給它充電,不需要像上一代一樣額外準備一個 Micro USB 了。
當然,在手環的基礎功能方面,華為手環 B6 也做到了很不錯的水平,除了通話和健康健身這樣的大類功能之外,它還能實現很多功能,比如:鬧鐘、秒錶,倒計時和天氣,還有支付寶付款碼,遙控相機,音樂播放控制甚至是手電筒功能,而且手電筒功能的亮度還挺高,在黑暗中足夠用來照明找東西了。
差點忘了,華為手環 B5 還能使用語音助手小藝,這都是因為它擁有麥克風,所以你也可以在手環上通過語音進行一些簡單操作,它能識別一些常用的語音指令,但和直接上手機上喚醒的小藝有一些區別,比如你跟他說“倒計時五分鐘“它就沒辦法識別,算是一個比較可惜的點額,期待以後能增加更多的功能,向手機看齊。
通話與連線體驗:
我相信如果你對華為手環 B6 感興趣,那麼大概率還是因為它「腕上藍芽耳機」的設計,我也認為這個功能是讓 B6 區別於其他手環的重要因素。
- 用耳機通話的本質是私密/便利的需求
相對於功放來說,耳機的私密性更強,你的談話內容不需要擔心被其他人聽到;而便利指的是相對於拿著手機打電話,它可以解放我們的雙手(也比舉著手錶/手環通話更方便)
- 戴手環生活的本質是效率/健康的需求
手環和手錶的效率性則在於它們能在抬腕的瞬間能顯示資訊,同時作為最貼近使用者的可穿戴裝置,我們能利用它的感測器實時檢測和記錄自己的健康狀態。
我認為手環 耳機是 Form & function 最好的結合案例之一:
你當然也可以用手錶打電話,但是這要求你一直用怪異的姿勢讓手腕保持在嘴邊,如果環境聲音比較嘈雜,可能還聽不到對方在說什麼。
如果你有一個 TWS 耳機當然也可以用來打電話,但是這就意味著你需要隨身多帶一個耳機盒額外佔空間的同時,而且每次臨時需要打電話,放回/取出耳機的動作都不是瞬間能完成的,這些都是 B6 更有優勢的地方。
- 是的,它的音質肯定不如 TWS, 但是也沒有人會用它聽歌啊
- 是的,它的功能不如智慧手錶全,但它也能實現 90% 以上的手錶功能啊
所以說華為手環 B6 把很多裝置的很多功能融合在了一起,它找到了一個細分場景並且在這個領域做到了領先的地位,是我目前最喜歡的高階手環。
無論是走在路上或者開車的時候突然來了電話,又或者臨時需要開會,都只需要取下手環,我就擁有了一個耳機,不用擔心通話內容被其他人聽到,在嘈雜環境下的收音質量也很有保證。
在連線性方面,華為手環 B6 最大的升級和特點就是麒麟 A1 晶片了,而這一顆晶片只要是熟悉華為可穿戴的人估計都不會陌生,我們之前已經在華為的 FreeBuds 3 和華為 Watch 系列上看到過它的身影。
作為華為自研用於可穿戴裝置的晶片,麒麟 A1 採用了先進的藍芽處理單元、強勁的音訊處理單元,能與華為手機或者其他裝置得到最好的配合,更低的延時以及更低的功耗都不用說了,它也是華為手環 B6 支援藍芽 5.2 以及雙裝置連線的基礎。
在和我的 P40 Pro 連線使用時,即便是在人員流動大的密集場合,它的連線性和穩定性都沒有讓我失望,從來沒有斷連的情況,同步推送手機的訊息也很及時。
而在通話音質方面,華為手環 B6 擁有兩個麥克風,所以能通過它們實現通話降噪的功能,我也分別使用華為手環 B6 和 P40 Pro 本身的話筒做了通話效果的對比測試:
從上邊的聲音波形來看,我們也很難分出上邊哪一條音軌對應的是本機,哪一條是華為手環 B6, 它們的人聲波形都很突出,說明降噪效果都很好,而波形區別也不算大,實際聽起來音質也只是 B6 受限於藍芽的頻寬會有一些電流感,在藍芽耳機裡表現不錯。
運動與健康:
當然,作為一個旗艦手環,華為手環 B6 的感測器陣容也不可忽視,它包括加速度感測器,陀螺儀,心率感測器,環境光感測器和霍爾感測器,通過這些硬體再加上華為自研的 TruSeen 3.5心率監測技術,還有與301醫院一同進行的心臟健康研究計劃,能更準確監控日常活動和身體狀況,也能更全面的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
在運動方面,華為手環B6支援9種日常運動模式:戶外跑步、室內跑步、戶外步行、室內步行、戶外騎行、室內單車、橢圓機、划船機、自由訓練,
在運動過程中能獨立記錄運動的基礎資料,然後在手機上檢視,並且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不過我個人並不是太熱愛運動,所以我的重點會是在健康功能上。
華為手環 B6 的健康功能從初級到高階都有覆蓋,全天實時的心率監控自然不用說,還有可以用來輔助判斷由於非病理性(焦慮疲勞)或者病理性(心肌類疾病)的心率不正常提醒,以及睡眠健康和睡眠建議。
更高階的比如與 301 億元合作的心臟健康研究和睡眠呼吸暫停風險篩查。前段時間我有一次熬夜,自己當時倒是沒什麼感覺,但在華為的心臟健康研究 App 裡就找到了異常心率的提示,而且第二天胸口確實也隱隱發悶:
在這方面,我作為一個普通的使用者並不瞭解醫學,但這一次的正確提醒確實讓我對 B6 的信任倍增。
總結:
華為手環 B6 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產品,作為華為旗艦級的手環,它的功能定位都讓它與其他手環/手錶等等產品有了明顯的區隔,就像我們前文中說的,它是這個細分需求市場中的領跑者。
讓手環變身藍芽耳機的設計,對於經常有通話需求的手環/手錶使用者吸引力是非常強的,因為你仔細一想:
支援通話的智慧手錶價格更高,沒有隱私可言而且一直抬手打電話很累,單獨使用 TWS 打電話相當於增加了日常出行的負擔。
而華為手環 B6 走的高價旗艦路線讓它能在功能上儘可能的貼近智慧手錶,現在 B6 的螢幕更大 PPI 更高,在顯示資訊方面不比手錶差,感測器的配置也都用料十足。
非要說功能的話,我自己也是智慧手錶的長期使用者,坦誠地說在智慧手錶上,我們主要還是以接收資訊為主,想要在手錶處理或者輸入資訊是非常困難的。
這時華為手環 B6 反倒擁有智慧手錶無法實現的優勢,首先它的續航比手錶更長,一般來說功能齊全的智慧手錶續航都在一天出頭,最多很少能超過一天半,但是華為手環 B6 即便是功能全開也可以達到 3 天以上的續航。
而在充電方面,B6 不需要手錶那樣的專用無線充電器,只需要拿手機充電器就能通過 USB-C 介面在 1 小時左右完全充滿,而且充電 10 分鐘就能得到接近 50% 的電量,智慧手錶很難達到這樣的續航和充電體驗。
所以,如果你有經常通話的需求,並且需要或者想嘗試手環的運動和健康功能,華為手環 B6是你為數不多能在市場上找到的符合需求的產品,它在設計質感,運動和健康分析,還有藍芽連線穩定性上都有著很不錯的體驗看。
目前我覺得它唯一的遺憾就是語音助手支援的命令還不夠多,如果之後的 OTA 更新能補全這一塊的話,這可能就是我今年心目中最接近完美的手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