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為什麼要支援登入多個賬號??
微信目前的使用者規模已經是9個多億,在國內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微信使用者,所以增長乏不乏力不是微信首要考慮的問題,如何維護好使用者、如何更大程度得開發海量使用者的價值才是微信經營的重中之重。
微信一直不願實現多開功能
其實對於微信多賬戶切換功能的呼聲一直很大,很多安卓系統也都在系統層面上給安卓使用者提供了微信多開功能,但微信官方一直不支援這個功能,去年情人節的晚上,騰訊突然對同一臺手機上的多開微信進行封殺,很多做微商和傳銷的人幾十個號同時被封。
對於不開啟微信分身功能,微信官方的迴應是,不想走QQ的老路,變成一個過於商業化的地方。
不過我覺得,微信之前不願意實現多開功能還有另外一個意圖,就是試圖把微訊號打造成一個個人電子身份認證,包括了個人信用體系、支付等。我們知道,現在大家交流基本上用的都是微信,在各種場合認識新的朋友,也都是直接加微信,微信在這種場景下替代了名片和手機號的作用。
如果微訊號能慢慢打造成個人唯一的電子身份認證帳號,那微信的價值估計會翻幾倍都不止,這意味著基本上全國的人的所有個人資訊都在騰訊的大資料庫裡,更便於騰訊瞭解使用者習慣,挖掘更大的使用者價值。
同時,這還有利於騰訊打造一套全方位覆蓋使用者的信用體系,阿里已經通過芝麻信用建立起一套關於使用者財務的信用體系,如果騰訊未來想在海量使用者的基礎上爆發出更大的價值,建立一套能與芝麻信用抗衡的信用體系必不可少。騰訊目前已經在嘗試做遊戲領域的信用體系,預計以後這套信用體系會在遊戲業務運用成熟後推向其他業務板塊。
一人多號需求強烈 微信無奈妥協
微信的使用者相對於QQ的使用者來說,年齡都偏大,很多微信使用者每天需要處理的資訊都很多,需要為工作多開一個工作微訊號,以此來與私人微訊號區分開。由於微信只支援一人一號,用安卓系統的微信分身又有被查封的危險,大家只得帶著兩部手機,很不方便。
相信微信官方也聽到了使用者越來越強烈的呼聲,意識到一人多號的需求不能再視而不見,否則會傷害使用者體驗,減少使用者的滿意度,所以在權衡之後,推出了微信內帳號切換功能,類似與微博和支付寶,使用者不用退出再登入,直接在微信裡就能切換微信帳號。
但微信還是堅持了不過於商業化的原則,切換帳號不是普通的微信分身,不能同時接收兩個號的資訊,也就是說,登入一個號,另外一個號就處於離線的狀態,接收不了資訊。
雖然這個功能還是不如微信分身那麼方便,可以同時接收好幾個微信帳號的資訊,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比原來方便了許多。
微信還是一直保持張小龍“剋制”的原則,切換帳號是微信妥協的結果,但這種方式也保持了對微商等營銷資訊過多的行業的壓制,正如微信官方所言,希望微信保持自己的調性,不要過於商業化。這個方向是對的,相對純淨和私人的環境,才能讓一個社交平臺運營得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