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盤和百度網盤一樣嗎(百度網盤和阿里雲盤哪個好用)
應該11年左右的時候就出現網盤了,從網盤出現我就開始申請註冊網盤號了。剛出現網盤的時候,每家的容量不是很多最多的也就100G左右,當時由於每家的網盤容量比較小,所以註冊多家的網盤,印象最深的有115網盤, 天翼網盤,迅雷網盤,360網盤,網易雲盤,新浪網盤,騰訊雲盤,還有就是百度網盤。網盤剛出的時候,基本每家網際網路公司都推出自己的網盤,也有電信公司和科技公司。
推出的公司多了,競爭也越來越大,所以各家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增加容量吸引客戶,其中最猛的是360公司,開始是大容量,到達1T,跟進的也就只有百度和騰訊,慢慢的就把其他小容量的網盤甩在後面了,使用者就放棄了其他小容量的網盤,使用者們選擇360,騰訊,百度,後來360直接來了一個殺手鐗,無限容量!!
記得當時360無限容量,我把筆記本上的所有資料都傳上去了,晚上也不關機,電影可以肆無忌憚的下載存上面!
由於市場上主要集中在百度網盤,360網盤,騰訊網盤等大企業,小的網盤公司逐步的選擇關閉和退出,我記得當時360釋出的說他們永遠不會退出網盤市場,結果最後他們………
後來由於網盤的變現能力不明確,廣告收入不能抵消網盤的投入,又不是一個長期有意義的專案,不像門戶大戰,瀏覽器大戰,百團大戰,可以吸引廣告快速變現,或者吸引大量客流為自家其他產品引流,所以最牛的360網盤通過衡量利弊,最終選擇放棄個人網盤市場改為企業網盤,實行收費模式。
其實這是360的緩兵之計,如果直接關掉網盤,會被很多使用者罵死,嚴重影響品牌和市場口碑。所以他們才推出企業網盤,和實行收費模式,讓客戶心裡認為買一個網盤沒必要,而且當時也有百度網盤使用,所以才改變網盤模式。細想有多少公司會買企業網盤?有多少錢花錢買網盤?即使有也會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從現在看來360的網盤確實已經沒有了。
由於360的退出,市場上僅有百度一家獨大,開始把各種功能實行收費模式。用的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動備份資料夾功能,我感覺對經常外出辦公和出差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很實用的功能。你在公司處理的各種檔案,只要開啟百度網盤,網盤就會檢測到檔案的改變,即使在表格或者Word中加減一個文字,百度網盤都會探測到就會自動更新已上傳的檔案。如果出差的話就在外地的電腦上下載一個百度網盤,在網盤裡下載檔案處理就可以了。真的很實用,後來改成VIP才能用。還一個就是下載速度,大家都知道。
由於百度網盤一家獨大,限速、套路。網民們哀聲怨道,所以阿里瞅準時機,推出阿里網盤。網民們終於盼來了競爭者,來壓制一下百度網盤。但是從容量上來看阿里網盤的容量和百度還是有些差距。不能全部挪移過去,還是以百度為主。更重要的是從電腦端和手機端的軟體更新速來說,半年了。阿里網盤的更新速度很慢,既不增加功能也不做介面優化,是不是阿里已經忘了自己還有網盤這塊業務了。
為了吸引客流,阿里網盤也是贈送容量,推出各種贈送活動,開通保險箱贈送容量,分享贈容量,備份贈容量。但是一看底下有效期一年。你說我要是上傳完了各種檔案,容量也用了,到期後怎麼辦?讓我續費還是減掉容量,最後還是一頓白折騰!還不如現在少送點是永久容量呢,少點套路多點真誠,網友的心的亮的,眼睛是亮的。不知道大家用百度的多還是用阿里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