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老師應該怎麼做
“每週一問”第184期
“每週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每期話題展示結束後,下期主題將在文末提出,歡迎積極留言討論。每期幸運微友將獲贈最新《人民教育》雜誌哦!
“雙減”落地後,教師們在校工作時間延長了,課堂教學質量要求提高了,作業設計更加別出心裁了,壓力也隨之增大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當如何關愛教師,如何為老師們減負?
上週的【每週一問】中,老師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讓我們一起來看~
每週一問
“雙減”之後,如何關愛教師?
@克拉瑪依市第一小學 李爽:把時間還給老師
1.實行彈性工作制。即老師根據自己當天的時間安排,在無託管的情況下,可以提前下班,或者處理自己的事,這樣老師也能夠在工作時間全力以赴而無後顧之憂。
2.整合大小會議。學校的各類會議很多,老師們常常分身乏術。建議將各類會議進行合理整合,線上線下相結合,部門傳達分工,這樣可以節約時間,老師們也能夠根據會議輕重緩急及時進行處理。
3.鼓勵創造性合作。即同組或者跨學科的老師進行教案、備課、上課、作業設計佈置等多方面的合作與整合。如同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以及其他學科的老師,可以通過聯合教研,進行課程、作業設計等方面的整合,這樣就可以提高效率,也減輕了老師們的負擔!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碧波實驗小學 王逸喬:合理計劃,陽光面對
1. 不“打地鼠”,事分輕重緩急。老師們可以把近期要做的事情羅列出來,分出輕重緩急,把一些事情歸類,集中處理,不要遇到事就“打地鼠”,弄得手忙腳亂。
2. 不抱怨,體驗酸甜苦辣。“雙減”之後,作為教師在面對延時服務以及繁多的教學任務時,嘗試轉化負能量。工作、生活本就有“酸甜苦辣”,學會苦中作樂、品味酸甜,以陽光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多姿多彩的生活。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教育和體育局教研室 馬軍剛:排干擾,轉作風,強師能,為教師減負!
過重的工作負擔會降低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削減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不利於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為教師減負,需要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
1.排干擾,不做“額外功”。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主責主業。給教師減負,首先各級政府要嚴格禁止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干擾學校工作,賦予學校、教師對非合理性工作說“不”的權利,切實減輕教師的非教學負擔,讓教師不做“額外功”。
2.轉作風,少做“無用功”。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要轉變工作作風,杜絕形式主義。在工作中要尊重教育規律,理清工作思路,避免“瞎指揮”、“亂要求”,各種評比、檔案、報表能省則省,能簡則簡,讓廣大一線教師少做“無用功”,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3.強師能,多做“有用功”。工作之餘,教師要多做“有用功”,加強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在面對新的教育形勢時,才能夠輕鬆應對,減輕正常的教學工作帶來的負擔感。
@山東省臨清市京華中學 齊欣:敬業創新,教學相長
教師減負要納入系統管理,注重整體建構推進。從制度設計上考慮教師負擔,教師要與時俱進融入其中,持有一種執著的敬業精神與專業情結,重視創新與家校合作,注重單元整合與推進深度學習。注重教學相長,教師要學會自我反思和調整,使自己永遠保持一種善於等待、寬容、分享、選擇的精神,並由此達到沉靜,從容的境界。教學中,我們既要使學生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又要通過教學活動愉悅自身的精神,真正使教學活動成為教學相長的契機。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碧波實驗小學石喜鳳:減負很難,用心至上
1.精神關懷,撫慰心靈。隨著“延時服務”的到來,老師們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校長會在群裡提醒我們注意保暖,這樣暖心的叮囑也減輕了工作一天的疲憊。
2.利用資源,減輕負擔。在課後延時服務中,學校為分擔教師壓力,可以聘請家長、社會專業人員參與課後服務補充師資。也可以調動更多教師參與課後服務工作,避免少部分教師工作量過大。
3.關愛教師,調動積極性。不少學校推出關愛舉措,如建立教師子女課後託管班、給教師安排“零星假”、“關愛假”等,讓教師能夠安心、放心地開展課後服務工作。
@重慶市奉節縣教師研修中心 李大美:“多多少少”為老師“卸擔”
“雙減”之路上,老師任重而道遠。只有全社會行動一致,才能更好地為老師“卸擔”。
1. 多一些指導,少一些批評。“雙減”政策下,上級主管部門是任務下達者,是審查者,更應是老師們的“領路人”。請多多給予老師們指導,讓老師們清楚自己前行的方向,工作的方法,不要讓“批評”成為老師前行路上的“絆腳石”。
2. 多一些關愛,少一些高壓。學校是老師們工作的地方,也是老師們最堅強的後盾。“雙減”政策下,老師們迎來新的壓力,學校應多關心老師們的身心健康,在管理制度上更加人性化,不要讓“高壓”打掉老師的職業幸福感。
3. 多一些溫度,少一些冷漠。“雙減”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不是單靠老師就能落實好的。整個社會需對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多一些理解與溫度,不要讓“冷漠”寒了老師們熾熱的心。
4.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老師們實施教育的物件是學生,家長是老師最好的“合作伙伴”。在“雙減”的道路上,家長應對老師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援,不要讓指責成為老師的“捆綁繩”,家校共育,方能達到雙贏。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李碩:從“心態”減起
心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心態真的十分重要。減負,首先要減掉心態的負擔。在教學過程中,不要焦慮。與同事,可以經常取長補短、互幫互助;與家長,可以經常溝通,求同存異,儘量爭取家長的理解和幫助。同時進行雙向教學,學生已經會的不需要講,學生自己可以學會的可以不講。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一起思考、爭論和探究。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史雨田:營造氛圍為教師減負
1. 豐富生活,為加班老師增加營養。學校從細節出發組織教師舞蹈、籃球社團,豐富業餘生活,緩解工作壓力。
2. 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權。給予教師自我管理的空間,讓老師有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去思考;讓老師能夠安心地備課,上課,研究教學。
3. 幫助家長正確認識教師的職業特點。指導家長給予教師尊重、理解、信任,以寬容的態度對待教師,配合、支援教師的工作,還教師寬鬆的家校共育環境。
@浙江省溫州外國語學校 胡繼東:做好加減法,給老師幸福感
1.減去對老師時間的佔用。“雙減”對老師提出更高要求:備課、改作業更細緻,管理更深入等,這需要老師投入更多時間。所以,給老師最好的支援,就是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工作和休息。比如會議統籌安排,適當合併,讓會議變少變短。又如,減去教師與教學無關的任務,避免教師承擔不必要的工作。平常也要關注老師的休息,確保他們有不受打擾的“小憩”時間。
2.增加對老師必要的輔助。“雙減”不應是老師的孤軍奮戰,而是各方的群策群力。學校努力做到“教學上添助力,管理上有依靠”,讓老師們工作起來更輕鬆。比如分享“雙減”的具體做法和先進經驗,介紹提高工作效率的實用工具等等。又如,舉行班主任沙龍活動,討論“雙減”背景下現實問題的解決辦法等等。
減去負擔,增加輔助,讓“雙減”下的老師更幸福!
@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 陳玲:一舉多得,助力幸福感
當老師們的在校時間變得充裕,我們也可以發展一下自己的小愛好。比如:栽培一些可愛的小植物,一方面給自己減壓,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植物帶入班級,邀請學生一起來觀察和照顧,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增添樂趣。此外,還可以作為進步學生的獎品來發放。這樣一舉多得,提升老師和孩子們的幸福感!
@山東省臨清市京華中學 相煥香:幸福連連看
在給學生減負的同時,老師的在校時間更多了,我們學校為了給老師們減負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1.老師們每天上班打卡,每個月給5次補卡機會,可以在時間上隨機安排。
2.為了彌補老師們陪伴家人的時間,除了公假之外,在父母、愛人、孩子生日時,給假專門陪伴家人。
3.為了提高備課效率,減輕老師們的負擔,每個學科統一安排時間集體大備課,輪流由主備人發言,論述課題授課措施,個人只負責個案調整。為了減少師生負擔,老師們通過大集備討論上課方法,調整自己的課堂方式,準確把握重難點,切實提高課堂效率,當堂達標。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丁藝瑩:調整身心,恬淡自然
教師需要快速適應“雙減”大環境,調整自己的心態。多些自己的時間精心備課,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老師也要樂觀看待學生的不足。學生課業壓力減輕,難免存在小失誤,教師要以包容的心態面對。多給孩子成長的時間,綜合看待學生的優勢與不足。多鼓勵學生,也肯定自己的付出。
@江蘇省崑山市婁江實驗學校 方蓴:老師要“減負”,清單來相助
“雙減”背景之下,我們老師可以通過列出清單來給自己“減負”。
1. 時間管理清單。我們可以利用番茄時間表對自己的時間進行管理,還可以藉助手機電腦中的各類軟體對每天的事務性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
2.關愛自身清單。我們只有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因此,我們不僅有必要定期進行體檢,也要有意識地利用課間操時間和學生一起進行鍛鍊,強身健體。盡最大的努力不熬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保持良好的心態。
3.專業發展清單。在有限的時間內,只有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減輕自身的負擔。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我們不僅可以通過自身鑽研,還可以通過和同事探討、網路學習等多種手段來實現。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 陳躋雲:合理統籌,高效轉達
學校應做好合理統籌,減少集中會議的頻次。“雙減”後,新增了延時服務,原本教師們集中開會的時間被佔用,而調課又非常困難,因此可以改集中開會為年級組長轉達,輔以“告老師書”下發的方式,將近期重要的事務分條列出,還可用紅色字型加粗提醒,每組安排老師助手進行溫馨提醒,落實工作是否達成,以此減輕老師們的工作負擔,不用在一次次忙碌的換課中倍感慌亂。
@甘肅省金昌市第八小學李豔:上下級協同,讓老師減負
1. 改變上級對學校的考核,讓學校有權拒絕社會性事務。現在地方上依舊存在一些干擾教學的行為,如其他部門來檢查、寫材料報材料、手機答題等,不僅讓老師無法靜心,有時還會牽扯到家長,讓家長也疲於應付。首要減去這類事務,老師才能減負。
2. 改變學校對師生的評價,讓師生能關注過程性學習。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成績不再是教師考核的重點,那麼師生就不會如此焦慮。改變評價方式,讓老師能專注於過程性的付出,看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未來發展;讓學生享受學習過程,而非功利性的刷題拼分數。
3.改變教師上課滿堂灌,讓一課一得有實效。“雙減”後老師要精用時間,將更多時間用在研磨教材找重點上,“磨刀不誤砍柴工”,上課著力突破重難點,當堂解決重點問題,講透練足,師生皆輕鬆,雙減變雙贏。
@江蘇省常熟外國語學校嵇怡:青藍結對,事半功倍
老教師和青年教師結對進行教學和班級管理,更好地適應雙減政策的推行,可以讓彼此的工作更得心應手。
1. 老新配合。老教師主動傳授教學經驗和方法給年輕教師,協調教學進度和任務;年輕教師則可以在教學形式,特別是教學技術支援方面給老教師提供幫助。彼此的合作與交流,共享與支援,能事半功倍。
2. 教育協同。新老班主任可以協同組成管理體系,共同管理彼此的班級。老班主任豐富的管理妙招加上年輕班主任的新鮮活力和幹勁,合作型管理模式下能適時減輕彼此的負擔,同時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班級管理的效果。
每週幸運微友
本期的【每週一問】,有三名留言微友獲得我們贈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雜誌,分別是@李大美、@胡繼東、@李豔。恭喜這三位老師,雜誌會在近期寄出,請以上老師注意查收!(也請這幾位老師將詳細郵寄地址與郵政編碼在留言告知,感謝!)
本週,我們特別邀請崔清明老師給大家帶來分享:
(安徽省肥東縣第二中學 崔清明)
三方協力為老師減負
教師是“雙減”的第一踐行者。我們要學會給教師減壓,讓教師能夠靜下心來關注學生、研究教材、鑽研課堂、優化作業,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課後服務質量,讓“雙減”真正落到實處。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優化教育資源
學校應首先轉變辦學理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足學生髮展的實際,著眼培養核心素養,從重智育、唯分數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轉變,從終結性評價向過程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轉變,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習體驗,關注學生和教師的心理健康,從真正培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角度看到教師的育人實效。
學校要優化教師資源配置,通過學科教師共同體、班級教師共同體、“青藍工程”結對子等為年輕教師專業發展賦能,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完善導師制管理,聘請音、體、美、心理等學科教師擔任學生髮展導師,實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教育活動,豐富課後服務的型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
學校還要善於做加減法。做好加法,充分利用好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社羣、文化和體育部門的作用,發揮這些機構的人才和資源優勢;做好減法,適當拒絕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項檢查,減少與教師教育教學發展無關的各類會議,讓教師能夠安心投入教育中。優化教師管理,實施彈性考勤,允許開展課後服務的教師提前回家處理教師家庭事務,以人文關懷給教師減壓。
教師:發展教育素養,提升教學能力
“雙減”背景下,教師首先要轉變育人理念,立德樹人,做到“心中有愛、眼中有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體驗,善於從學生的優勢智慧區突破,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激發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要專注於有效備課、上課,用好教材,理解學生,預設生活情境,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生成高效、有趣的課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用高效課堂給自己減負。
教師還要發揮教研組或備課組力量,優化作業設計,集體開發適合學生髮展的校本作業。同班級教師既要嚴格控制本學科作業量,又要協調各學科的作業總量,在教師共同體當中互相減負。
家長:提升自身素質,家校共建共育
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學會用心陪伴孩子,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促進孩子全面發展,避免因為家庭教育跟不上導致學校教育效果不佳。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對老師也是極大的減負。
家長也要轉變家教觀念,樹立正確的育兒觀,既要重視孩子的智力培養,也要重視孩子的體質健康、勞動技能、品格塑造等方面的培養。家長要善於從孩子的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出發培養孩子,不盲目攀比,學會理解教師工作,積極支援班級的家校共育活動,不給孩子和教師增加額外負擔。
來源: 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