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貫是指什麼意思啊(籍貫正確填寫方式)

說起“籍貫”,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從一出生開始就要填寫,而且在今後的一生還要多次填寫。如上學、找工作、結婚、做生意、買房、貨款等等都要填寫很多表格,籍貫就是其中很常見的必填內容。很多人經常填寫,但並不是十分清楚“籍貫”是什麼?怎麼來填自己的“籍貫”?今天小編我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個“籍貫”。

一、什麼是“籍貫”?

籍貫通常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從原則上來說,籍貫一般都跟隨父系,只有個別特殊情況會跟隨母系,因為在公安部公通字號檔案中有明確說明,公民的機關應為本人出生時祖父的居住地或戶口所在地。

籍貫又叫做原籍地,它的意思就是原來的籍貫,籍貫一旦登記之後,即使你的祖先因為各種原因又進行遷徙,又更改了戶口,那麼籍貫也不會再跟隨戶口更改了。這是因為寫籍貫的目的就是要以後可以追溯到你祖先的出生地的,這樣就有利於你或你的家族知道自已祖先最早是從何地遷徙而來的,這叫追根溯源,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人們填寫籍貫大多都隨父親,也有個別人跟隨母親的。一個人一生下來,隨父親籍貫就隨父系,隨母姓就隨母親,基本上一輩子不會再改了。這在上戶口填寫籍貫時,工作人員會提醒懸跟父親,還是隨母親。在我國,人們大多隨父親,隨母親的較少。

二、如何填寫自己的籍貫

可以說,填寫籍貫是一個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事。不少人在填寫自己的簡歷、資料時,競不知道自己的籍貫這一欄該如何填寫。有的人還搞不清楚自己的籍貫是哪裡?我們該怎麼確定呢?

這個其實也很簡單,只要翻開家裡的戶口本,就一目瞭然了。按戶口本上記載的填寫就行了。大多數籍貫都是填寫成省份,還有縣市。或者就按照父親的籍貫填寫也行。

但要記住,籍貫一經確認填寫後,是不能隨意改動的。如需要改動,就必須向戶口登記機關進行申報,經稽覈後,才能夠進行變更。

有些材料上要求填戶籍地,這要注意,戶籍地不一定就是的籍貫所在地。有人在填寫自己的籍貫的時候經常會把自己的出生地當籍貫來填寫。出生地是你出生的地方,籍貫是你祖上居住的地方。這二者有時並不一致。

戶籍地就是戶口所在地,是居民戶口簿登記的地方,是指父母出生時戶口登記地方,由於本人戶口會遷移到學校、單位等,因此,戶籍所在地也會隨著發生變更。

如何準確填寫自己的籍貫呢?參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號檔案,公民的籍貫應為本人出生時祖父(爺爺)的居住地(戶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寫祖父去世時的戶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戶口的,填寫祖父應落常住戶口的地方;公民登記籍貫後,祖父又遷移戶口的,該公民的籍貫不再隨之更改。

三、籍貫存在還有意義嗎?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快,人口流動越來越快,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對下代、下下代人來說,他的籍貫、戶籍和他祖上出生地的已沒有太大關係了。籍貫還有沒的有意義呢?

我認為,不論到什麼時候,籍貫都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也許到時候籍貫失去了實際意義,但它仍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籍貫最終會成為一個人對自己故鄉,對自己根在哪裡的一種思念和追憶。

若干年後,人們對自己的籍貫可能會模糊,甚至是沒有任何印象。那麼怎麼才能不忘自己的根是在哪裡,自己的又是從哪裡來的?人們除了看家譜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這種代代相傳的登記本上知種材料上登記的,自己的“籍貫”。只有它才能喚起你對遙遠故鄉思念,和對自己祖輩的感恩,這種“根”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根植在心田裡的永恆的記憶。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