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被設定為緊急聯絡人怎麼辦(網貸被留了緊急聯絡人怎麼辦)
來源:北京青年報
莫名其妙成網貸“緊急聯絡人”怎麼辦 緊急聯絡人無須承擔保證責任及還款義務 受到電話騷擾可錄音留證 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向有關部門投訴
“前老闆都兩年沒聯絡了,催債的電話卻每天打到我這裡,真是鬧心。”“借錢的人我一點兒印象都沒有,催收的人死活不信,還是每天打來。”近日,多名讀者反映,因為有人在網路平臺貸款把自己列為緊急聯絡人,借款人逾期還款後,平臺的催收電話就不停打過來,煩不勝煩,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緊急聯絡人”的投訴也多達1.3萬餘條,幾乎都是投訴貸款平臺“不講武德”成天騷擾緊急聯絡人,甚至有借款人本人現身要求平臺停止這種操作。
現象
不知情情況下成為緊急聯絡人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地成為了某人在網貸平臺的“緊急聯絡人”。有些人表示認識借款人,但對方從來沒告訴自己這事;還有人稱,根本想不起借款人是誰。
接到催收電話後,市民陳宇(化名)才得知自己被前老闆列為緊急聯絡人。兩年前他曾經在一家小公司短暫做過幾個月行政後勤工作。沒想到前老闆借了好幾家平臺的錢沒還,還把陳宇當成了“緊急聯絡人”。催收的電話三天兩頭打來,讓陳宇轉告前老闆趕緊還錢。可陳宇早就跟對方斷了聯絡,不知上哪裡找他。催收的人根本不聽解釋,還是執著地騷擾陳宇,電話號碼還不時變化,手機攔截功能都沒用,害得陳宇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接任何陌生電話。
公司職員小琳則是被分手多年的前男友所累。她說,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前男友設定為網路貸款的“緊急聯絡人”,其實已經和前男友分手多年,這期間雙方一直沒有聯絡。第一次接到催收電話時,她向對方說明了情況,但對方表示聯絡不上其前男友,只能找她幫忙“帶話”。接下來的一個月之內,幾乎每天都有催收電話或簡訊輪番到來,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
陳宇和小琳至少還跟欠款人過去有過一定交情,還有不少人與欠款人沒啥交情甚至不認識欠款人,也莫名其妙就成為“緊急聯絡人”。林先生曾經接到過催收電話,問認不認識借款人,讓他聯絡借款人處理,不然就要走法律程式。他說了句“不認識”就掛了電話,結果剛放下手機就收到了幾十條簡訊轟炸。
發現
不填緊急聯絡人無法申請貸款
據瞭解,借款人在申請網路貸款時,平臺要求填寫緊急聯絡人的姓名和手機號碼。如果不填寫,貸款申請都提交不了或者會大大降低貸款額度。
比如,某消費金融公司旗下一款下載量近百萬的借款App的《隱私政策》明文規定:“為向您提供消費貸款服務及完成授信額度使用申請審批,我們需要對您的用款需求及風險資質進行充分評估,故您還需要填寫貸款期數及用途資訊(如需)、兩位緊急聯絡人資訊(姓名、手機號),如您不提供該等必要資訊,您將無法成功提交貸款申請及額度使用申請。”
另一款借款App則規定:“為了讓您能夠更加快捷地通過授信機構的借款資金額度的審批,基於授信機構的具體需求及委託,經您單獨同意後,您可能需要向我們提供您的學歷水平、手機號、性別、行業與職業資訊,以及根據驗證流程可能會採集的身份證正反面照片、緊急聯絡人資訊、人臉資訊、收入資訊、負債資訊以及居住地址(居住省份/城市/區),如您拒絕向我們提供前述資訊,我們無法向您提供更高的授信機構額度,但不影響您獲得較低的授信機構額度。”
問題
借款平臺不與緊急聯絡人核實
既然必須填寫緊急聯絡人,隨便填個不存在的人名和電話可以嗎?網友小李表示,據他的經驗,有些借款平臺確實可以這樣,即使緊急聯絡人是隨意填寫,也不影響額度審批。
小李曾經編造了兩位聯絡人姓名及電話提交,在某平臺順利獲得1.5萬元額度的貸款。“不過,大部分平臺會讓你開啟對通訊錄的訪問許可權,在填寫緊急聯絡人時,要求必須在通訊錄裡選擇。”小李說。
很多莫名其妙成為緊急聯絡人的市民表示,在接到催收電話前從來沒有接到過平臺徵求意見或正式告知的電話。如果借款人沒有逾期還款,他們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曾經被列為網路貸款的“緊急聯絡人”。
某借貸平臺App的隱私權政策條款規定,平臺為與借貸者取得聯絡以便對還款逾期進行提醒,需要借貸者提供兩名緊急聯絡人及手機號碼。與此同時,平臺無需聯絡緊急聯絡人進行核實,由借貸人本身承擔不實資訊帶來的法律風險。
平臺為何可以如此“心大”?有消費金融行業的業內人士分析,平臺之所以不核實緊急聯絡人是否知情和同意,一方面是工作量太大,另一方面是考慮借款人也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外借錢。另外,很多借款App通過使用者授權可以訪問通訊錄,也能確保緊急聯絡人的確是借款人的熟人。更重要的原因是,緊急聯絡人是一個聯絡渠道,不影響借款人的資信稽覈和償債能力,也不承擔擔保作用。
說法
填緊急聯絡人時要慎重並提前告知
不過,這並非意味著平臺和借款人可以對緊急聯絡人“為所欲為”。北京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許桂林律師指出,借款人填寫緊急聯絡人需要慎重,並且應當向緊急聯絡人如實告知情況。因為手機號碼等個人資訊受法律保護,未經本人允諾,他人無權透露。特別是在填寫的緊急聯絡人被惡意騷擾等情況下,若借款人未提前告知,可能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許桂林建議,借款人應當將親友或者信任的人列為緊急聯絡人,並確保在必要時,可以通過這位緊急聯絡人聯絡上自己。一些借款人亂填緊急聯絡人或編個假號碼,其實是在借款時就想著逃避債務,方便自己借款後“玩失蹤”。這種做法並不能減輕債務,反而對借款人自己很不利。因為就算被告下落不明不出庭,法院也可以直接缺席判決,放貸方也可申請強制執行。到時,借款人會面臨罰款、拘留、被追究拒執罪等一系列不利法律後果。
關注
緊急聯絡人無須承擔保證責任
緊急聯絡人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對這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浙江龍遊法院法官助理陳越表示,緊急聯絡人無須承擔保證責任,也不會影響個人徵信。
陳越指出,《擔保法》第六條與第十三條規定,“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保證人與債權人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保證合同”。由此可見,要成為保證人,需要本人與債權人簽訂書面的保證合同。所以,不用擔心被網貸借款人列為緊急聯絡人要承擔保證責任。
本組文/本報記者 程婕 統籌/餘美英
提示
受催收騷擾可留證報警或投訴
雖然緊急聯絡人不需要承擔法律上的還款責任,但三天兩頭被催收電話騷擾誰也受不了。面對這種局面,該如何應對呢?
浙江龍遊法院法官助理陳越建議,首先,要穩定“軍心”,認識到對方的恐嚇都是誇大其詞,對方騷擾你、嚇唬你的目的都是讓你“背鍋”,而緊急聯絡人並不用為借款人的借款承擔任何還款義務。其次,要保留好證據,在接到騷擾電話時要及時錄音,並告訴對方,自己已將通話錄音,警告對方不要再來電騷擾,否則將尋求法律救濟。如果對方仍不依不饒,可以在收集好證據後,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門投訴。
網友小魚曾先後被兩個不靠譜的朋友列為緊急聯絡人,在與催收人員“鬥智鬥勇”的過程中,小魚總結出了一套經驗。他建議,第一次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說出你的名字並問你認不認識某某人時,千萬不要馬上答覆,要先套出對方的身份和找你的目的,一旦發現是催貸公司,立馬告訴對方不認識借款人,自己也不是他要找的人,是對方打錯電話了,然後就結束通話電話。如果對方再打電話,就多吼他幾次,告訴他打錯電話了,這樣對方一般會停止騷擾。如果他們還不依不饒,就將所有陌生號碼進行攔截設定或者設定來電轉駁。情況更嚴重甚至受到威脅的,可以將通話錄音,並擷取電話記錄,向號碼運營商投訴,同時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