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好用的ai續寫軟體(ai小說續寫軟體)
記者:吳濤
林黛玉大戰孫悟空;孔融讓梨因一個梨引發了血案;蒲松齡筆下的狼襲擊了多個城市無人能敵;為孩子買橘子的父親在月臺摔倒暴斃 ……
這些"熟悉又陌生"並匪夷所思的故事情節都來自 AI 續寫,並在 B 站等一些平臺引發熱議,"碳基生物寫不出這樣的文章"。AI 寫作能力已經這麼強大了嗎?人類作家飯碗還能保住嗎?AI 創作到底靠不靠譜?
AI 續寫火了!有些故事很"驚人"
在影響較大的蒲松齡《狼》AI 續寫中,屠戶被兩隻狼吃掉,兩隻狼隨後咬死很多人,甚至襲擊了很多城市,縣衙派出衙役捕捉,最後都被殺死,對此毫無辦法,最後統治階層宣佈不允許再談論此事。
故事結尾稱:最後有獵人發現了兩隻狼的屍體。60 年後,不再有兩隻狼襲擊城市的事情發生了。歷史變成傳說,傳說變成神話,你聽的這個故事又有多少真實成分呢?
網友對此熱議,"竟然有聊齋內味了""最後結尾看的竟比人類還透徹"。
類似的 AI 續寫還很多,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垂楊柳開啟反抗模式,大罵"死禿驢";兩小兒辯日,孔子竟攛掇倆小孩打架決對錯;漁人誤入桃花源,桃花源內的人都對漁人說"你已經死了",漁人被放進棺材後,桃花源一切如故,一切都沒有改變。
有網友稱,桃花源這個故事續寫驚到我了," AI 寫的這最後一句看得我頭皮發麻。"
還有網友自己也玩了起來,"讓它續寫了幾段四大名著,現在已經笑得下巴脫臼了。"
體驗:瞬間可寫 N 個版本
記者對 AI 續寫進行了體驗,例如在某 AI 續寫平臺輸入"葉公好龍",AI 續寫當龍出現後,葉公果斷選擇了報警,警察初始不相信,然後調取監控後發現真的有龍 ……
△記者體驗 AI 續寫,紅字為 AI 續寫。截圖
以"揠苗助長"開頭續寫,"一些人會認為我這種方式太過於殘忍,如果我現在不這樣做,等我擁有實力後,那些人也會用同樣的手段對待我 …… "
但也有一些 AI 續寫"很小兒科"。或是重複囉嗦;或是毫無邏輯;或是規律性很強。例如,在微軟人工智慧小冰寫的一些詩中,規律性就很強,每句都帶一個"的"。
而且記者注意到,即便是同一個 AI 平臺,同一個題材,AI 續寫呈現的內容都有所不同,所以是否能 AI 續寫出精彩內容隨機性很強。
AI 續寫都是幾秒完成,還可以一次續寫出多個版本,如果不滿意還可以再換一批,或者隨時編輯調整。甚至一些 AI 平臺還可以選擇風格,有"言情",有"純愛"等風格。
靠譜嗎?什麼原理?
這樣的 AI 續寫到底靠譜嗎?目前觀點並不一致。
有網友稱,"這就是文字堆砌,毫無邏輯""滿滿的晉江文學味""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一些網文日產幾萬字,嘖嘖"。
但也有網友認為,"寫得不錯,除了一些爽文,甚至有的內容很‘內涵’。例如在上述《狼》續寫中,這不就是在諷刺現實有些事情解決不了就不再談了?"
還有網友認為," AI 續寫質量和人類差很遠,但在構思和想象上,人類難以追趕。"
有 AI 寫作平臺介紹,"如果你每天寫作超 5000 字,那麼你需要 AI 寫作,它能幫助你推敲用法、斟酌文法、改寫文風等。"
還有分析稱,AI 續寫基於網文的大資料採集,然後經過機器學習後,產生上下文聯想等,最終呈現給大家。
我們寫作"飯碗"還能保住嗎?
幾年前,柯潔與 AlphaGo 圍棋大戰,三戰全敗讓人類看到了 AI 的強大。近幾年 AI 應用更是層出不窮,人臉識別、AI 招聘、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日新月異。
但 AI 應用大多集中在數字化、智慧製造等領域。AI 更擅長的是識別、認知、深度學習等。AI 寫作雖有涉及,但表現平平。
例如幾年前就存在的 AI 股市報盤寫作,普遍認為,AI 報盤頂多是製作了固定模型,有一定的寫作套路,只需要定時採集相關資料即可。
AI 寫詩也被認為套路滿滿,雖然 AI 小冰都出了詩集等,但終究沒引發多大反響,甚至還被嘲笑:"就是堆砌文字,我一天能寫 100 篇。"" AI 寫作也就是敢出詩,因為大家都看不懂。"
主流觀點認為,藝術創作是人類特有的能力,這是 AI 無法逾越的。但這次 AI 續寫來勢洶洶,不少人質疑:人類特有的創作能力,難道真被 AI 複製了?
不過有一點需注意,一些精彩的 AI 續寫並不是完全由 AI 完成的,會人為調整,可以說是 AI 和人類共同完成的。在 B 站上傳的一些精彩 AI 續寫也都標註為作者和 AI 續寫平臺共同創作。
你有沒有玩過 AI 續寫,怎麼看呢?
作者: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來源: 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