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把系統遷移到新的固態硬碟裡(換固態硬碟怎麼遷移系統)
前言
人啊,一旦知道你會某種東西,就會瘋狂問你或者拜託你做那種東西,然後自然而然的稱為了那種東西的負責人,有事就找你,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朋友知道我會弄電腦,然後把他的老筆記本交給了我,還有他自己買的一款固態硬碟。等他拿給我的時候,驚了。
佰微疑雲
筆記本是聯想的G480,固態是佰微,筆記本就算了,佰微是什麼固態????
嚇得我趕緊查查這是什麼固態。
然後在百度第一頁找到了這家公司的官網。
網頁做得不錯,貌似還是很靠譜的
然後找到官網,似乎是一家專門做儲存的公司,從成立以來一直專注儲存領域,主要側重B端儲存,2016年獲得惠普品牌授權,合作研發生產並銷售惠普儲存產品,包括固態硬碟、電腦記憶體條、移動固態硬碟等,佰維為HP研發生產的儲存產品都能通過HP官方嚴格的審查標準。
也就是說是惠普的合作伙伴,現有的惠普固態可能都是這家公司做的,所以問題應該不大。
開機看配置
這個筆記本極其重,還特別厚,2年前朋友還拿來做視訊剪輯、渲染,就感覺很牛批。
再看看配置,I53230,雙核四執行緒,8g記憶體,顯示卡610M和集顯,硬碟是西數的500g。所以想想這配置沒加固態2年前拿來剪輯視訊做渲染,真的牛批。
跑個分,接近6w。
拆裝
拆硬碟
好奇心驅使我看看這是什麼樣的固態。整個包裝以紅色作為主色,上面還有鳳凰,左上角是佰微logo,右邊是容量,還有Phoenix2.5 SSD的字樣,往下是4個特色logo,高速讀寫、持久耐用、靜音執行、更低功耗,相比其他品牌,內容相對簡單明瞭。
背面是免責宣告,下面還有公司和標籤。
開啟後是硬塑料包裹的硬碟和贈送的4顆固定螺絲。硬碟以銀色為主,中間是佰微的logo,下面是固態硬碟的英文字樣。包裝主要有說明書、螺絲和硬碟,硬碟背面是固態常見的硬碟資訊,問題不大。
在得到朋友的允許,承擔白給一頓和終身售後下,決定拆開硬碟看看裡面是什麼內容。
硬碟外殼使用的卡扣連線,沒有螺絲,所以直接拆開即可。拆開後主機板由3顆螺絲固定,擰開就能拿下來了。
可以看到主控使用的是聯芸的MAS0902A,顆粒是BW29F1T08EMHAFJ4,單顆128g,正反面各兩顆。
所以硬體方面就這麼多了,還是看看實際效能怎麼樣。
拆裝
因為只需要換硬碟和拆光碟機,所以外面需要擰的螺絲只有2顆,底板固定的2顆。
先把電源拆了,有兩個扣,向兩邊撥即可,滑出電池。
擰開後可以看到硬碟、記憶體、網絡卡,繼續拆,擰掉固定硬碟的2顆螺絲。
擰開後可以看到西數的機械500g,有4顆固定螺絲,擰掉即可,繼續拆掉。
對比兩個硬碟大小一致。然後我們繼續拆。
這款光碟機固定螺絲在硬碟旁邊,有些是在外殼,大家根據實際情況找,有些是鍵盤螺絲,別擰錯了扯半天扯不出來。
擰掉之後就能嘩啦出來了。
可以對比一下兩者的區別,上面是我之前留下的支架,下面是拆出來的光碟機。
光碟機硬碟支架有2種尺寸,7mm和9.5mm,所以要根據自己的尺寸進行選擇,買小了不要緊,買大了就塞不進去了。
我的是7mm的,所以會有些空隙,我準備了一個墊,問題不大。把固態裝到原配支架,機械裝到光碟機硬碟支架。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光碟機上有一個小構造,需要從光碟機上拆下裝到光碟機硬碟支架上,這樣放回筆記本才能擰螺絲固定住。
裝回去就好了。
光碟機硬碟支架需要擰螺絲固定,特別是這個方向,全擰進去,擰不進去就擰出來,不然裝不進去。
塞回去,少了一塊擋板,需要從光碟機上拆下來,扣上就好了。
原來的機械硬碟開機1分鐘,好久沒有見到這樣的時間了。
建立分割槽
在裝置管理器中可以看到BIWINTECH Phoenix 512G和原來的西數500G機械盤。
在計算機右鍵選擇管理。開啟磁碟管理可以看到未分配的硬碟,所以新建簡單卷即可。
不特別分割槽,所以直接下一步下一步完成就好了。
512g的佰微實際容量是476.94g,相比500g的西數容量要多一些可支配的空間。
開啟CrystalDiskInfo看看硬碟的情況,放在筆記本主硬碟位置溫度還是挺高的,不過筆記本的散熱擺在那裡,通電次數3次,通電時間0小時,全新確定,另外可以也可以看寫入量和讀取量,還是很透明的。
系統遷移
這裡主要用到傲梅的分割槽助手。
開啟軟體可以看左邊區域,遷移系統到固態硬碟、上面區域遷移系統都是擺的比較醒目,所以直接選擇遷移系統到固態硬碟。
選擇需要遷移到的目標硬碟,就是之前新建的F盤,下一步。
選擇分配的空間大小,應該會和目前的系統盤大小一致。所以也直接下一步。
直接選擇完成。
完成後是沒有操作的,需要到左上角選擇提交才會開始。
可以看到操作的大致內容,確定沒有問題直接執行。
選擇進入PE模式,這裡會重啟進入PE系統
後面全程自動不需要操作,中間有硬碟對拷,速度取決於硬碟,所以等了一段時間自動重啟。
保險起見進入bios選擇硬碟啟動順序修改為佰微這款固態。F10儲存重啟。
成功進入系統,不過變成G盤,順序有點錯亂,不過後面修改碟符就好。
再看看硬體,主硬碟變成佰微,跑分也從1700提升到了13000,所以提升還是非常明顯的。
效能測試
AS SSD Benchmark
順序讀寫508mb/s和470mb/s,4K讀取22.85mb/s,寫入61.41mb/s,表現中規中矩。
CrystalDiskMark
資料都在比標稱的順序讀取530mb/s,寫入500mb/s要高出一些,4k表現比在AS SSD中要好。
TxBENCH
這裡資料和AS、CDM測得的資料差不多,而且非常穩定。
ATTO
在ATTO的跑分裡發現小檔案的速度基礎相對高,而且速度提升也很快,後期速度穩定寫入494mb/s,讀取524mb/s。
HD Tune
主要測試快取大小,結果測了3次才找到具體的數值,第一次測50gb,結果速度一直很穩定沒有下降。
然後又測試100gb,發現依然穩定沒有下降的趨勢。所以繼續放大到200g。
總算找到快取大小,大概118gb這樣,而且緩外速度的下降沒有特別明顯,讀取依然穩定,寫入降到400mb/s左右。經過了解這款產品使用了Dynamic SLC FW技術,對不超過設定的高速緩衝區大小的檔案,讀寫效能非常友好,實際表現也是這樣。
總結
這次升級還是比較簡單,換個硬碟換個光碟機就搞定了,系統依然用win7,因為朋友需要,光碟機換成硬碟也是朋友要保留檔案,所以買了個光碟機硬碟支架。系統遷移也是非常順利和簡單,整個體驗都不錯,比較意外的是佰微這款固態,以為是雜牌,沒想到和惠普有合作,而且效能表現不俗,測試過程中速度保持穩定,小檔案的表現好,另外快取夠大,超出快取降速不明顯。
以上,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