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網盤會員是幹什麼用的(百度網盤普通會員能幹啥)

作為最早被廣大終端使用者所接受的網際網路雲服務專案,網盤憑藉著更為便利的使用體驗和初期相比U盤更大的儲存空間,也早已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而在這一領域中,早在2012年初就已上線的百度網盤,如今也成為了國內市場的領頭羊。但隨著這一市場的不斷變化,並且雲服務本身就有著不小成本壓力的情況下,行業中的諸多平臺也都面臨著營收方面的焦慮。

為了提高使用者的付費率,各網盤平臺自然在市場動作上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例如不久前,115網盤就推出了11.5年的超級VIP會員,可享受長達11.5年的VIP(共138個月)服務時長,並贈送5TB空間和1個社羣碼。無獨有偶,百度網盤也在幾乎同一時期釋出公告稱,將對SVIP超級會員的特權進行優化升級,新增檔案恢復服務、並行下載、批量檔案重新命名、視訊定點標記、極速同步、同步不限流、TV特權和分享面板管理共8項特權。

儘管百度網盤此次SVIP的新增特權並未引發外界的關注,但在會員權益的調整中,關於第三方廣告特權下線的訊息,卻引發了熱議。據官方公佈的資訊顯示,第三方廣告特權將於6月30日0點下線,為確保老使用者權益,新版本v11.11.0會對下線前已經獲得SVIP身份的使用者,繼續免除第三方廣告直至會員中斷或失效。對於長期續費的使用者來說,固然可以長期享受無廣告的體驗,但其他付費使用者來說體驗可謂是將大打折扣。所以百度方面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抉擇,也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下架廣告特權,百度網盤為何“逆勢而為”

作為國內網盤領域的領頭羊,百度網盤儘管憑藉著更多的使用者量與豐富的付費會員功能,也受到了許多朋友的青睞。據艾媒諮詢公佈的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7月,國內雲盤儲存APP月活躍使用者分佈中,百度網盤的MAU已高達3983.2萬人,排名緊隨其後的微雲與115,則分別為437.4萬人及386.7萬人。

儘管在MAU方面有著幾乎絕對的優勢,但對於百度網盤來說,使用者粘性顯然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但其此次廣告特權的下架,卻不免讓使用者產生被“脅迫”的意味。事實上,廣告特權作為其超級會員專享權利,可為使用者帶來在APP中免除第三方廣告打擾的體驗。但“老會員”不續費將無法享受、“新會員”則無法消除的新規則,毫無疑問將會大幅降低使用者體驗,畢竟相比於非會員的“限速”,“回收”廣告特權對於使用者粘性顯然可謂是百害而無一利。

事實上,作為工具性質的服務型別產品,網盤的變現難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中都可謂是大名鼎鼎。並且此前並非沒有網盤平臺嘗試通過廣告模式來變現,但作為工具類軟體,幾乎很少有使用者會在使用網盤程式時還會盯著介面去,所以最終在廣告收效並不好的情況下,才使得會員費成為了如今諸多網盤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結合此前百度網盤宣佈回收免費空間,也讓外界不難推測出其在營收方面的壓力。

網盤頭部效應凸顯,使用者量成為最大的護城河

整個網盤賽道從2013年起勢到2016年的退潮期,其實也經歷了諸多的波折,並且包括UC網盤、新浪微盤、360雲盤,以及樂視雲盤等一眾平臺也已經紛紛退場。同時也正是在2016年3月,百度網盤上線“超級會員”服務,併為付費使用者提供更大的儲存空間和更快的傳輸速度。而在行業初期的圈地跑馬階段,下載不限速、超高免費容量,以及無廣告,則是當時各平臺之間競爭的關鍵所在。

直到2019年,包括百度網盤開始對非付費會員限速、騰訊網盤限額、網易網盤關閉等事件,也明確表明了這一行業面臨的諸多問題。並且由於在運維和服務維持需要巨大投入的情況下,針對C端使用者的網盤業務也成為了各家雲服務的邊緣產品。如今在這一行業中,限速限容量更是幾乎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

但相較於其他行業,網盤這一賽道有一個天然的護城河,那就是使用者量。由於網盤通常會被用於進行大檔案的傳輸,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使用者量越大的平臺來說,勢必將會吸引更多的新使用者加入,事實上這一點從行業資料中就已經可見一斑,作為領頭羊的百度網盤,如今相比第二和第三名在MAU上幾乎是有著十倍左右的領先優勢。

阿里雲盤入局,但依舊很難改變行業現狀

儘管網盤這一賽道如今來看並沒有特別好的表現,但在不久前上線即火的阿里雲盤,卻憑藉在使用體驗上的優勢在行業中端出了一劑猛藥。根據我們三易生活此前的實際體驗發現,阿里網盤在使用者最為最為關心的容量與資料傳輸速度方面,都有著極強的優勢。不僅如此,在早前移動端上線後,日前阿里雲盤也上線了PC版,儼然已經在全方位直面與百度網盤的競爭。

早在阿里雲盤宣佈開啟公測時,官方就已宣稱,“無論免費收費,未來都不限速”,這也被外界認為毫無疑問是直指百度網盤對免費使用者下載限速的問題。此外,阿里雲盤還提供了類似福利社等活動,為使用者提供了額外的儲存空間擴充渠道。因此即便是在當下網盤行業前景並不太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下,阿里方面進入這一賽道也很快就成為焦點。

事實上,整個網盤行業在拉新階段的圈地跑馬都有著相似的“手段”,儘管BAT都並未放棄這一賽道,但阿里此次的入局或多或少也帶來了變局的可能。但在這一服務中,對於服務質量、運維,以及內容稽覈等方面的支出,使得其可以說始終是一個相當重資產的業務。於此同時,無論是對於廣告業務還是新的營收渠道開發不利,暫時都很難怪變網盤行業並不好做的現狀。

阿里的逆勢入局、騰訊的堅強求存,以及此前迅雷在這一賽道的加碼,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這些也或將使得原本百度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存在出現變局的可能。但在強工具屬性暫時難以改變的情況下,網盤行業的未來依舊還未找到一條陽關大道,而無論是115網盤的超長時間會員,還是百度網盤對於付費會員特權的新規,或多或少都透露出整個行業對於營收方面的焦慮,因此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發展與求存之間的矛盾也或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記憶體在。

而當這一矛盾無法得到實質性突破的情況下,變現方式無疑也將成為所有頭部平臺都需要面對的一道難題。即便是在阿里雲盤與百度網盤的持續競爭下,使用者可以在這一時期享受到短暫的紅利,但未來如何始終將會存在變數,所以如何實現盈利,如何良性、持續的發展,當下依舊是整個網盤行業所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