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需求優先順序(需求優先順序排序方法)
編輯導語:需求的優先順序是產品經理工作中常被提及的,那麼在產品工作中,要如何去評估需求的優先順序呢?本文給大家介紹一個作者常用的優先順序界定方法,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工作有所幫助。
最近經常被業務逼問,為什麼我的需求提了那麼久,你們一直不做,你們到底是怎麼評估優先順序的?
之前也看過很多文章用不用的模型來定義需求優先順序,如KANO模型、四象限法則、時間評估與價效比等等,但是當模型一旦多的時候,反而無從下手。本文同一個【四象限法則】的定量模型入手,深入跟大家聊一下需求優先順序是如何定義的。
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就是以【重要】和【緊急】程度進行劃分,劃分為【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以及【不重要不緊急】這四類。但是很少有文章會講,如何定義什麼是重要,什麼是緊急,怎麼確定落在哪個象限,都是在同一個象限時,怎麼來評估需求的優先順序。本文就聚焦在這幾個方面,一一進行講解。
從定性角度,我們可以很好地對需求進行劃分,但是如何客觀地把需求合理地進行評估並放在對應的象限上,這就需要物件限進行劃分和定值,也就是轉變成定量分析的方法。以橫座標為例,我們對重要性進行劃分,10分是最重要,5分是中間狀態,0分為最不重要,中間的座標為(5,5)。
1. 重要性的定義
當我們在定義並衡量一個需求是否重要時,需要考慮幾個因素。
- 產品方向是否吻合:很多需求雖然重要,但並符合現階段的產品規劃方向。比如,現階段產品處於起步階段,很多基本功能都沒有搭建完成,如果有一個需求是促活拉新的需求,這種需求就跟目前產品現階段的定位有所偏差。這種需求就不能定義為重要的需求。
- 通用型需求(使用者量大):當有兩個需求,需求1的影響範圍是全部使用者的體驗提升,而需求2的影響範圍是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使用者。這時,從需求的影響價值範圍的角度來看,需求1相比之下,其重要性更高一點。(同時,也需要考慮使用者的重要程度,比如一個使用者是關鍵使用者,另一個使用者是普通使用者,這時關鍵使用者帶來的價值可能是N倍的普通使用者帶來的價值)
- 商業價值體現:一個好的產品一定是能夠實現商業閉環,帶來商業價值的。如果有個需求是可以撬動商業點,帶來商業價值的,這一定是重要的需求。比如微信的紅包功能。
結合這3個因素,就可以給重要性進行打分。舉例,一個產品的第一維度:產品方向的吻合度方向得分是3分;第二維度:需求的通用度得分是8分;第三維度:商業價值體現得分是8分;那麼這個需求在【重要度】的整體得分為6分。PS:當然評估維度的根據自己的定義來調整。
2. 優先順序
當我們在定義並衡量一個需求是否緊急時,需要考慮幾個因素。領導加塞的需求類別不屬於本次討論範圍內。
- 是否阻斷型問題:一些缺陷引起的功能阻斷,導致無法正常執行下去,使用者行為發生阻斷,比如使用者在商城支付時,無法下單,這種問題一定是極其緊急的。
- 搶佔市場先機:很多需求的產生是為了搶佔市場,這時候機會不等人,優先發布就會優先獲得使用者,從而增加使用者離開該產品的替換成本。因此這種需求也一定是緊急的。
- 雪中送炭需求:很多需求更多是錦上添花的需求,當真正有對使用者來說是雪中送碳的需求時,這種需求更加迫切,優先順序一定較高,也更加緊急。
同樣,結合這3個因素,就可以給緊急性進行打分。舉例,一個產品的第一維度:問題的阻斷嚴重程度得分是3分;第二維度:需市場佔據的迫切性得分是8分;第三維度:被迫切需要的程度得分是8分;那麼這個需求在【緊急性】的整體得分為6.25分。PS:當然評估維度的根據自己的定義來調整。
3. 確定橫縱座標
根據上面的演算法,就可以得到該需求的座標為(6,6.25),處於第一象限,是【重要且緊急】的需求。第二個問題:如果另一個需求是(6.25,6)那麼這兩個需求哪個優先順序更高?或者當兩個需求的座標都是相同時,誰的優先順序更高呢?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考驗產品經理對需求的理解認知的深度。因為不同產品所處階段不同,很難通過計算來判斷哪個需求的優先順序更高,只能根據自身產品情況重新考核。
當然,不同階段,需要重新定義衡量內容以及對應的權重,確保衡量標準是符合且有利於產品發展的。
總結
希望大家可以先通過模型來鍛鍊自己定義需求的優先順序,等判斷力變強之後,模型就已經不重要了,更多的是考驗產品經理真正的決斷力和洞察力。
本文由@黑心老巫婆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