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選固態硬碟的介面(選固態硬碟要注意什麼)

SSD的種類主要分為三個種類:SATA、M.2、PCI-E,我們今天主要來介紹一下前兩者。

▌SATA

SATA是最常見的硬碟介面,它有一個很好的特點,支援熱插拔,也就是說在開機的情況下,只要不是系統盤,都支援熱插拔。如果是系統盤,你也熱插拔……嗯?您可以試試看?

現在我們主要用的是SATA3,介面速度限制在600mb/s。也就是一塊SATA介面的SSD速度再快,速度也不會超過600mb/s。

PCI-E是目前主機板上最常見的介面,完整的16X介面,通常是給顯示卡用的,剩下的x8 x4 x1則是給高階系列的SSD,以及音效卡和網絡卡用的。目前常見的主流的PCI-E介面的固態硬碟有intel的750,P3600,P3700這類企業盤。包括intel最新的黑科技傲騰系列也是用的PCI-E介面。通常這類固態硬碟的速度上限,也基本在PCI-E 4X內,所以可以看到這類的固態硬碟介面基本都是PCI-E 4X的。

▌M.2

目前最主流的高速固態硬碟介面,也基本可以理解為專為這類固態硬碟而生的介面。

它有兩種通道,分為SATA通道和PCI-E通道。PCI-E通道的速度會快很多,但是價錢無疑也會略貴略貴。

SATA通道的速度和傳統的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速度沒差啦。也是隻有600mb/s上限的樣子。價格上,便宜不少。

M.2介面的長度分為2240,2260,2280,怎麼解釋呢,22是寬度,也就是M.2固態硬碟的寬度40,60,80這類是長度,40=4釐米,60=6釐米,80就是8釐米。而至於2240這個尺寸,同學們最常見的典型大部分是使用在某些筆記本上的,比如這樣的。

2260的固態則比較少見。

2280這類的固態就非常多了~比如說威剛的SX6000系列的固態硬碟和威剛走SATA通道的SU800。

如何辨別是走SATA通道或者是PCI-E通道呢?通常而言,包裝型號規格上會有說明。

還有B-key和M-key,還有一種是B M key介面。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首先是針腳定義的不同,B-key可以看到下圖,是6根金手指,M-key的話只有5根金手指。

B-key的話最高只能走到PCI-E x2,以及SATA通道。也就是我們日常所看到的SATA通道的M.2的固態硬碟以及只支援10GB/s的固態硬碟,比如文中所述的兩種威剛固態硬碟就屬於這種。

M-key的話可以走到PCI-E 4x,所以M-key的速度會比較快~

下圖中,華擎這張主機板在PCB上直接有標識PCI-E gen3 x4,這什麼意思呢~PCI-E是支援PCI-E通道的硬碟,gen3是介面是PCI-E 3.0,x4,也就是上文所述的M-key,也就是支援頂級的M.2介面的固態硬碟,比如SM961,960pro這種。

假如我們去買SSD,我們到底需要買什麼規格的SSD呢?如果錢多,當然是900P這種。

如果小弟沒有記錯的話,Z97時代也已經支援X2速度的PCI-E固態硬碟了,當然了,也是相容SATA通道的。哪怕包括小弟文中拍攝用的這張主機板也是支援SATA通道的M.2硬碟。

我們如何辨別手裡的主機板上M.2介面到底是支援B-key介面的固態,還是M-key介面的固態?這時候,主機板廠商官網的訊息就是我們最好的幫手。

比如文中所拍攝用的華擎h170 pro4/hyper。我們在華擎的官網上可以看到。它的M2介面即支援B-key,也支援M-key。

上述是通過網站支援去辨別,那我們如何通過實物去辨別?

先放一張採用M-key介面的威剛SX6000NP 256G。

可以看到,它的右側金手指只有4根,是符合M-key針腳定義的。所以這是一張支援M-key協議的固態硬碟。但受限本身產品定價以及規格速度限制,它的上限也依然只有X2,也就是10GB/s是這塊SSD的上限。

再看看另外一塊SSD,它採用的是B-key介面,剛才文中有提到過B-key是支援SATA通道的M.2的固態硬碟的,所以這塊SU800雖然採用的是M2 2280大小,但是他的效能其實和傳統的SATA固態硬碟並沒有什麼區別。僅僅是換種方式接在電腦上。(可以省兩根線啊!!難道不是麼?)

可以看到,他右側的金手指數量是5個,完全符合B-key介面針腳定義。

但好在現在主機板也還算是比較照顧老硬體的相容性,所以哪怕是Z370這類最新的主機板,也是有一定概率支援SATA通道的M.2介面的固態硬碟滴~

下圖中,這是一張H170。可以看到B-key介面的SU800接上去毫不費力。

M-key介面的固態硬碟也毫不費力。相容性是真的好。

小弟印象中,X2的M2是從Z97時代開始的,但SM951/SM961/PM961這類因為多了個NVME的因素,導致無法在大多數Z97主機板上正常使用。當然,也有一部分是可以在BIOS里加入NVME協議,讓其支援 NVME的SSD。

▌我為什麼要選擇支援NVME的SSD呢?

  1. 低延遲,相比AHCI,NVME無需讀取暫存器就可以發出命令,大大降低延遲。

  2. NVME對固態硬碟的IOPS效能提升也是蠻大的。這是因為NVME協議支援SSD應有的並行性。

  3. 在實際跑分中,無論是連續讀寫,還是4K測試,PCI-E固態硬碟效能均遙遙領先SATA固態硬碟。所以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運用到持續讀寫速度的大檔案Copy,以及小檔案的相關處理,PCI-E通道的固態硬碟相比SATA通道的固態硬碟,速度都要快上不少。

▌文章最後,我們如何選擇?

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PCI-E固態硬碟優點多多,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一個字形容:貴!

以及PCI-E會佔用匯流排通道,入門及中端平臺的PCI-E通道數量有限,包括文中所用的H170,PCI-E通道數量在上了支援PCI-E通道的固態硬碟之後,剩餘的PCI-E數量也僅僅是夠用的狀態。當然這類問題從Z270時代就不存在了,Z270開始,也基本可以發揮PCI-E固態的效能了。

至於SATA通道的固態硬碟,考略到威剛等這類臺灣大公司,正把更多的廉價的PCI-E通道的固態硬碟送到我們身邊,所以是時候,讓它退役了!除非同學們依然在用Z97之前的老平臺。

戳圖片傳送至往期精彩

喜歡我們的推送別忘了點一個頂

向親朋好友推薦一下我們的文章

或者讚賞一下

我們下期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