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直播要收費的嗎(在鬥魚開直播需要什麼條件)
在經過了近20年的發展之後,電子競技(Electronic Sports)已經逐漸從野蠻生長走向了正規化和產業化,而觀看電競賽事也已經成為許多玩家休閒娛樂的首選,甚至前往線下比賽現場則成為了一種時髦的活動。
不過與線上下看比賽要買門票一樣,如果在直播平臺上觀賽也要付費,不知道大家是否接受呢?昨日晚間,DOTA2的第三個Major級別賽事——夢幻聯賽S11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拉開帷幕,十六支來自全球的戰隊將為100萬美元的獎金奮力拼搏。而作為本次比賽的國內獨家直播方,鬥魚則在本次比賽之前搞了個大新聞。
什麼?!看比賽還要花錢
在比賽日的前一天,鬥魚在微博上宣佈,玩家需要購買“夢幻聯賽辦卡”(這是鬥魚提供的增值服務,價值人民幣6元),才能完整地觀看本次夢幻聯賽S11全程的比賽。這則微博的意思就是說,想看比賽就要交6塊錢的門票,而且之前在各大主播的直播間辦過卡都不算,要在比賽期間重新辦卡才算數。
這樣一條微博頓時激起千層浪,玩家的觀感並不算太好,有人更是調侃到,“到ti9是不是要送火箭才能看了”?
由於引發的爭議實在太大,鬥魚方面很快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更正為有粉絲牌的使用者不需要重新辦,但是辦這張夢幻聯賽卡還送超值禮包,沒有辦卡的使用者也有5分鐘的試看時間。
這樣的做法,顯然玩家依舊並不買賬,最終官方選擇遵從玩家的意願,宣佈本次比賽將免費觀看,同時強調這一次是由於“和主播溝通和傳達上的失誤,導致主播表述上引起一些觀眾的誤會”所導致。
電競圈沒有為內容付費的傳統
這樣一看,此次“辦卡才能看比賽”所引發的事件,總算以一個相對皆大歡喜的局面收場,不過這裡面所反映的一些東西,倒是很值得探討。本次的夢幻聯賽S11中,鬥魚花了1000萬人民幣拿下的中國區獨家直播方,賽事主辦方是瑞典DreamHack,而比賽的版權則屬於運營Steam的美國Valve。因此,玩家中有一種很主流的看法,即使要收費也是向主辦方DreamHack或者版權方Valve交錢,比如說之前《DOTA2》賽事曾採用的線上門票制,就是玩家需要向Valve購買虛擬門票後才能看比賽,而鬥魚作為一個轉播方憑什麼收錢呢?
跳出電競圈,把視角轉向傳統體育領域,在騰訊花了5億美元買斷NBA 5年的轉播權之後,就馬不停蹄地推出騰訊體育會員,現在籃球迷想要收看NBA,就需要購買騰訊體育會員。而在另一個線上視訊網站上,我們可以看到其體育會員的子專案上就赫然列著18/19賽季英超球票的選項,足球迷看比賽也是要花錢的。而通常“偽球迷”更關注的世界盃,則是央視為全國觀眾提供的福利,得益於CCTV財大氣粗的補貼而已。
只能說,這種聲音能夠在遊戲玩家中有市場,是得益於電子競技還是一個新興產業。作為新興產業的最下游,玩家並沒有建立起為轉播的賽事內容付費的意識,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目前各大直播平臺的同型別賽事,無論是《英雄聯盟》、《絕地求生》、《王者榮耀》都沒有類似的收費觀賽要求,同時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也沒有一家直播平臺敢於讓觀眾為電競賽事的轉播權付費。
“敢為天下先”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無疑是件高風險高回報的事情,在目前這個大量電競早期親歷者還沒有退場的時候,採用這種比賽轉播收費確實有些操之過急。再加上鬥魚是在比賽的前一天使用類似“突然襲擊”的方式進行公告,並沒有像正常的宣傳預熱一樣有個“起承轉合”。兩廂結合之下,顯得鬥魚也有一點著急了。
所謂鬥魚也是“要恰飯的”,其實並非關鍵因素。畢竟一張卡六塊錢,一人一張卡,鬥魚再與主播之間按照四六分賬後,想要收回1000萬的成本,差不多需要278萬張辦卡,考慮到DOTA2的線上玩家量回春到目前的100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刀塔自走棋》的緣故,即使算上雲玩家,再刨去客戶端觀看的群體,無論如何可能都湊不齊這278萬張卡。
鬥魚:我為流量狂
很顯然,鬥魚肯定是不缺這1000萬的,真正關鍵的原因是“流量”二字,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切賽道最終也都逃不脫流量變現的終局。在熊貓直播倒下之後,國內遊戲直播領域已經進入了雙寡頭時代,而作為還沒有上市的一家,鬥魚對熊貓直播留下的這一大塊蛋糕,顯然也是不可能放棄的。
看到這裡許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了,難道不是免費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流量嗎?話是沒錯的,但是免費的流量來得快同樣去得也快,鬥魚花錢買版權、擴容伺服器,是希望流量能夠留下來,而不是比賽結束就離開的“遊客”。
根據相當多資料機構的統計顯示,打賞分成、遊戲聯運、廣告及會員增值服務是目前直播平臺營收的主要渠道,而且從已上市直播平臺公佈的財報資料來看,打賞分成是大頭。眾所周知,能幫平臺賺錢的大都是秀場娛樂類主播,而遊戲主播則主要負責引流。
辦卡,應該說是鬥魚迄今為止功能最豐富的增值服務,它能夠讓辦卡之後的使用者彈幕發言帶上新的頭銜,還可以根據等級改變發言的字型和顏色,再加上每天免費贈送的熒光棒(等同付費禮物),可以說極大的增加了使用者粘性。而遊客的一張卡,基本上也代表鬥魚能夠收穫一個相當穩定的使用者。
而如今的鬥魚對流量的渴求已經寫在了臉上,由於上市已經是箭在弦上,幾乎已經形成壟斷局面的鬥魚,需要在財報中為投資者呈現出更強的盈利預期,而網際網路廠商盈利預期看的是什麼?就是以DAU、MAU為代表的流量。
鬥魚真的想要通過付費觀看獲取營收,其實大可學習目前的各大視訊網站。沒有辦這張“夢幻聯賽辦卡”的使用者,只能看超清畫質,而付費使用者則能夠享受低畫質推流;沒花錢的進直播間要看1分鐘廣告,花錢的免廣告;沒辦卡的不能傳送彈幕,辦了卡的就能暢所欲言。
在視訊網站已經完成了對消費者的教育之後,鬥魚摸著視訊網站過河顯然也是相對更穩妥的選擇,畢竟能看和不能看是0到1的質變,而看得爽不爽這樣的體驗,則是量變。
現在看來,鬥魚這一波開闢全新收費模式的嘗試,儘管以妥協告終,但是為內容付費在電競領域生根發芽,或已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