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使用教程(SPSS基礎教程)

雖然本科是計算機專業,但是對SPSS接觸較少,在研究生期間閱讀文獻的過程中看到過比較多關於資料的圖表分析,第一感覺就是大家好厲害,能做出這麼複雜的資料分析,一份高質量的資料確實能讓文章看起來比較漂亮,於是下決心學一下資料分析這一類的軟體,也能更方便的去閱讀高質量文獻,下面就以新手的視角為大家分享這兩天的SPSS學習成果。

   

小白選手

一、樣本來源

前幾天去一所中學發放線下的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224份,回收問卷220份,問卷回收率為98.2%,其中有效問卷為211份,針對這211份問卷進行資料分析。

二、基礎知識學習

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有時候根本看不懂資料分析結果的值代表什麼含義,如果不能很好的解讀這些值所代表的意思,就會影響文獻的閱讀,所以在開始學SPSS這個軟體之前,先進行了基本知識的學習,先從B站進行系統的知識點學習,明白資料型別(定量和定類)、P值的意義(測量資料間的規律情況把握程度)以及如何去剖析現有的問卷(基本情況分析、差異關係分析、影響關係研究);然後再用帶有資料智慧分析的軟體去分析資料(小樣本),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真實的資料環境中,有助於深入消化這些知識點,重要的不是去分析資料而是學習知識點;最後再回到SPSS軟體本身,用SPSS軟體對211份資料進行分析。

   

SPSS軟體分析操作

三、剖析問卷

在做資料分析之前,要剖析課題和問卷,看看適合做什麼型別的資料分析,然後再進行下一步。通過對問卷進行剖析,暫定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其中方差分析比較複雜,滿足兩個條件才可以做方差分析,那就是正態性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

   

成績維度正態性檢驗直方圖

根據定類變數(X)對定量變數(Y)進行分組,進行正態性檢驗,正態性檢驗要求比較嚴格,一般很難滿足,但只要正態性檢驗結果裡其峰度絕對值小於10並且偏度絕對值小於3,則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方差分析。為了進一步說明此樣本可被接受為正態分佈,可用直方圖來輔助說明。若分析出來的直方圖基本上呈現出鐘形(中間高,兩端低),則說明資料雖然不是絕對正態,但基本可接受為正態分佈。

   

檢驗方法

根據定類變數(X)對定量變數(Y)進行分組,進行方差齊性檢驗,分析每個分析項P值是否小於0.05或者0.01;若呈顯著性,拒絕原假設(原假設:滿足方差齊性),則說明資料波動不一致,即說明方差不齊;反之則說明資料波動一致,說明資料滿足方差齊性。

   

指標型別

還可以對資料進行效應量化分析,效應量化分析的結果包括組間差異、總差異、偏Eta方η²、Cohen's f值,用於分析資料間的差異。當呈現出顯著性差異(前提),可以分析差異,同時還可以分析差異幅度(即效應量)。偏Eta方(η²值):介於0~1之間,該值越大說明差異幅度越大。Cohen's f值:表示效應量大小,效應量小、中、大的區分臨界點分別是:0.1、0.25和0.40。

四、小結

以上關於SPSS的分享就是近幾天的學習成果,也已經對現有的問卷作出的相應的分析,如果有解釋的不太合理地方,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