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怎麼挑選(固態硬碟選購指南)
電腦硬碟,它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儲存裝置。常見的硬碟可以分成機械硬碟(HDD)和固態硬碟(SSD)。固態硬碟因為體積小速度快,受到越來越多電腦使用者的追捧,在電腦使用了固態硬碟後,無論是啟動速度還是軟體載入速度都有了明顯提高。那麼我們該如何選購自己的固態硬碟呢?
一、看介面
在選購固態硬碟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先確認自己主機板支援的介面。如果你是新配電腦,看是走PCIE3.0,還是PCIE 4.0協議的NVMe M.2固態硬碟即可,預算充足可選擇效能較好的固態硬碟。
如果是老電腦升級(主機板不支援M.2介面),可選擇SATA固態硬碟,由於目前市面上同容量SATA介面的SSD價格已經與一些入門的NVMe M.2相差不大了,但速度卻慢了2倍以上,在主機板支援M.2介面的情況下,一律優先考慮M.2介面的固態。
二、固態硬碟的容量
根據需求來選擇SSD的容量才是最明智最實用的方法。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固態硬碟常見的容量有256GB、512GB、1T、2T、4T。一般同品牌同型號的固態硬碟,容量越大價格越高。如果只是為了提高系統執行速度,一般可以選擇120GB的SSD作為系統盤即可;如果SSD是買來當遊戲盤用的,建議至少選擇1T以上。如果只是作為系統盤和日常辦公,512G就夠了。
三、看顆粒
顆粒代表了SSD產品用料的誠意。對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起關鍵作用的是固態硬碟所採用的快閃記憶體晶片,不同型別的晶片顆粒讀寫速度不同,壽命、價格上也會有所差別。
目前市面上的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多為MLC和TLC兩種,價效比較高,可以滿足大多數消費者日常資料拷貝的需求。而SLC一般出現在高階的固態硬碟當中,適合企業使用者使用。
四、看效能 - 4K IOPS(4K隨機讀寫)速度越大越好
4K IOPS指數影響的是日常使用電腦的流暢度,具體指的是儲存每秒可接受多少次主機發出的訪問,IOPS越高表示硬碟讀(寫)資料越快,是最能直觀反映一個固態硬碟傳輸速度和效能的引數,如日常應用中網頁快取的寫入、系統檔案更新,包括程式、遊戲的載入、響應等等都與隨機4K IOPS數值息息相關;
而廠家宣傳最多的順序讀寫速度影響的是傳輸大型檔案的速度,這個速度主要指的是比如一個40G的遊戲,一部20G電影的傳輸速度,對一般使用者日常使用(如開機、開啟應用和遊戲的速度)提升其實不大,注意別被誤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