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畫曲線條用什麼工具(ps曲線工具的詳細使用)

在 Photoshop 中對照片進行後期調色,離不開有效使用曲線工具。曲線是一種相對“萬能”的工具,但它可能不夠“直觀”,要想熟練運用它,必須掌握一些基礎知識。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直觀的視覺模型和相應的操作方法來說明如何用它解決調色問題。

1. 解決影調問題——明度

在一些特殊環境中拍攝時,很容易會出現畫面區域性曝光不足的狀況。

以下圖為例,這張室內拍攝的照片由於需要兼顧逆光環境中的整體影調,人物和室內陳設顯得曝光不足。若提亮照片中這些偏暗的部分,便可以呈現出更多生動的資訊。

那麼,具體該如何操作才能實現“提亮”效果呢?

首先,我們需要看看影調的視覺模型,利用 PS 裡的漸變工具製作一張黑白漸變圖片。

在圖層面板中找到並開啟“曲線”調整圖層雙擊該圖層就會出現相應的屬性面板。

你可以看到,在面板中出現一個座標系,它的橫座標是明度的輸入值,縱座標是明度的輸出值,中間的波形是照片的直方圖。當我們用滑鼠左鍵單擊座標系中的對角線,即可新增一個可以操控照片影調的錨點。

如果將錨點上移,意味著將照片的明度輸出值升高,照片中亮部區域增多,整體則隨之變亮:

如果將錨點下移,意味著將照片的明度輸出值降低,照片中暗部區域增多,整體則隨之變暗:

所以,對於上邊那張需要“提亮”的照片,我們只需要在該照片的曲線上設定錨點並上移即可。但是,該在什麼位置上設定錨點才能達成我們想要的效果呢?

你可以左鍵單擊曲線屬性面板中左列的第一個圖示:

接著將滑鼠游標移動到圖片上需要被提亮的區域(此時游標會變成吸管工具的樣子),再單擊滑鼠左鍵,這個區域的影調便會以建立錨點的方式對應顯示在曲線上。

使用這個方法,我們通過在畫面中曝光不足的區域移動吸管游標,從而確立了曲線中的錨點位置。

這樣,你便成功地選擇中了需要提亮的區域,再恰當地把錨點往上移一小段距離(結合預覽圖觀察、設定),就實現了對需要調整的影調範圍的提亮。

最終結果如下:

2. 解決影調問題——對比度

有的照片存在對比度不足的問題。通過調節一下對比度,能讓照片更具有視覺吸引力。

以下圖為例,這張照片明顯整體影調偏灰,對比度偏小,可以恰當增加對比度,讓照片變得看起來更通透一些:

利用曲線解決影調對比度的關鍵就是控制曲線的斜率(曲線的傾斜程度,可類比膠片的密度特性曲線的斜率理解)。具體該如何操作呢?

老樣子,首先,我們繼續來看影調模型,對此建立曲線的調整圖層,出現屬性面板。

通過觀察,曲線為 45° 傾斜時,影調模型的影調均勻過度,反差適中。當我們移動曲線上左右錨點,將曲線調至水平,影調模型的影調為中灰,無明暗對比:

而如果我們移動曲線上左右錨點,將曲線調至豎直,影調模型中影調的明暗對比強烈:

所以,通過改變曲線的斜率可以調整影調的對比度,即斜率越大對比度越大,斜率越小對比度越小。接下來我們對上方的例圖進行調整。

將圖片匯入 PS,並建立曲線調整圖層,雙擊調整圖層,隨之出現屬性面板,同上例單擊左列第一個圖示,將滑鼠游標移至畫面中,在畫面中最暗的區域(右下角的牛)單擊一次滑鼠左鍵,曲線上會立刻出現代表該明度數值的錨點;同理,在畫面中最亮的區域(天空中白雲的高光)單擊一次滑鼠左鍵,曲線上也出現了代表該明度數值的錨點。

將代表最暗區域的錨點下移,代表最亮區域的錨點上移,使兩錨點之間的曲線斜率增大:

這樣操作以後,可以看到整張照片的對比度有了顯著的增加:

3. 解決色調問題——白平衡

在前期拍攝時,自動白平衡有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需要你後期進行調整。在 PS 裡有多種方法可以校正白平衡,但曲線是比較方便快捷的。

以下圖為例,這張照片有較多整塊的白色區域,並且有一點偏色。

順帶一提,由於普通人沒受過視覺色彩訓練,往往很難直觀地判斷出色偏和得出相應的精細調整方案;而曲線的屬性面板中的吸管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化解這個問題。

具體操作很簡單,把照片匯入 PS,開啟曲線調整圖層,在屬性面板左列選擇第二個黑色吸管圖示,點選畫面中應該為黑色的區域,以確立黑場;再選擇第四個白色吸管圖示,點選畫面中應該為白色的區域,以確立白場。最後選擇第三個灰色吸管圖示,點選畫面應該為灰色的區域,以確立灰場。

最終效果如下:

這種方式適合快速矯正白平衡,黑白灰吸管的操作順序和選取正確的影調位置是關鍵——前提是,你的照片色偏不能太離譜,至少得讓你能看出“哪個地方應該是黑/白/灰色”。

4. 解決色調問題——飽和度

“咦?曲線也能用來調整飽和度嗎?”當然可以。我們直接從色調模型入手,來講解一下用曲線控制飽和度的基礎理論。

我們用漸變工具設定兩端色彩為純綠色(R:0,G:255,B:0)和中灰色(R:128,G:128,B:128)建模。從左往右,顏色由豔變灰,飽和度由大到小。右邊的顏色由於混入了更多的灰色導致飽和度降低。那麼,如果曲線能去掉右邊的灰色,顏色的純度是能回來呢?

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吧,用取色工具取右邊區域的偏灰的綠色。

可以看到,在取色工具的資訊面板中,取樣點“#1”的資訊為 R57、G179、B111。很明顯,此取樣點的綠色飽和度並不夠純,因為它還包含了紅色與藍色資訊。

現在我們建立該模型的曲線調整圖層,在面板中將曲線左端錨點移至中間灰場位置,即將模型中的灰色變為黑色。

此時取樣點“#1”的資訊為 R0、G101、B0,其中作為干擾因素的紅色和藍色資訊隨之完全消失了,我們因此獲得了純度較高的綠色。

通過觀察曲線形狀,不難發現——增加灰場到白場的曲線斜率可以提升顏色的純度(飽和度)。

我們來看一個例項。如下圖所示,夕陽的陽光照在岩石上,但陽光的氛圍並不明顯。

而如果調整一下曲線灰場到白場的斜率,我們便可增加畫面飽和度,從而營造較好的陽光氛圍。

最終結果如下:

5. 去“色罩”

由於拍攝環境、相機設定、色彩管理等諸多因素,有時我們拍攝的照片可能會出現一層“色罩”。

以下圖為例,你可以看到,畫面中所有的視覺顏色都被蒙上一層綠,景物本身的色彩和相互的色彩關係都不明確,整個畫面的顏色死板又沉悶。

那麼如何解決呢?我們還是先說大致原理吧。

照片的顏色來源於色光的混合,紅、綠、藍作為色光混合的三種基色起到了表達顏色的作用。在 PS中對照片後期調色,實際上就是在對這三種基色進行調整。

在曲線的屬性面板中,我們可以分紅通道、綠通道、藍通道對畫面進行調色。在面板中間上方,可以切換 RGB 混合通道和對應的單個基色通道。

具體到這張例圖,照片整體明顯偏綠,所以首先我們先選擇綠通道。單擊對曲線中間設定錨點,將錨點下移,以減少綠色的輸出值,這樣整個畫面的綠色就隨之減少。

由於綠色減少,你會看到畫面中又出現了一層微弱的藍色色罩;所以我們應該再依樣畫葫蘆,選擇藍通道,單擊對曲線中間設定錨點,將錨點下移,以減少藍色的輸出值,這樣整個畫面的藍色也隨之減少。

最後,再選擇整體的RGB通道,通過錨點將曲線上移,提亮整個畫面。這樣,景物都呈現出自身的固有色並且有相對明確的色彩關係,去色罩基本完成。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圖文:黃森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