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對方不接怎樣能定位他的位置(打電話不接怎麼定位他的位置免費)
最近,同事說在某短視訊平臺頻繁刷到一則廣告,推薦一款定位神器,特別是在親密愛人“電話不接,資訊不回”的關鍵時刻,能知道對方的準確位置。
聽上去是不是很刺激的樣子?“這些廣告就是這段時間出現的,而且不止一款。”根據我倆分析,是因為她前不久關注了個情感類賬號,系統“智慧推薦”給她,其中的關聯性不言自明。
目前在各大手機應用商店,類似的軟體大大小小有10餘款,有的直接冠以“防綠帽神器”的稱號。作為兩個還算有點法律常識的人,我們第一反應是,這些軟體是否涉及到法律風險?其次,真的能像廣告裡表現的那樣,能在神不知鬼不覺的狀態下,清楚知道對方的地理位置嗎?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試了一下,卻得到了一個哭笑不得的結果。
1
比賣“如來神掌”
還要清奇的邏輯
在蘋果應用商店,我下載了這款名為“知位”的軟體。根據介紹,這款軟體用於精準定位情侶家人的位置,用來“守護我愛的人”。但顯然,比起監督孩子、照顧老人,一鍵求救等功能,夫妻情侶間檢視位置資訊才是它最核心,也是最想宣傳的功能——在軟體的使用教程裡,清晰地給出了成功示例,顯示“老公”在如家快捷酒店。
根據軟體提示,需要“新增要關心的人”,才能實時檢視對方的位置。點選相關按鍵後,先跳出來的是付費介面,意思是隻有付費才能解鎖相關功能,包括“實施精確位置歷史軌跡記錄”,收費上也不便宜,最便宜的的月卡也要138元。
付完款後才可以“新增要關心的人”,新增方式有兩種,手機號碼和微信。但令人沒想到的是,輸入手機號後,軟體提示要通過微信邀請。
換句話說,你想知道對方的位置資訊,得先徵得對方同意和配合,而且讓對方也下載這款軟體,進行註冊。在客服答疑裡,這款軟體也明確告知,根據《使用者協議》和《隱私政策》,在使用定位功能時,需獲得對方的同意和明確授權。
邏輯是不是很清奇?在對方願意分享位置資訊的情況下,其實有很多免費且有效的辦法達到這一目的。比如,通過微信的“共享實時位置”,蘋果使用者在“查詢”裡也能和指定聯絡人共享位置,壓根不用再下一個付費軟體。
所以,我們擔心這款軟體有法律風險完全是多餘的,因為它的本質不是悄無聲息地檢視對方位置,而是讓對方告知所在的位置。
2
關心是假
騙錢可能才是目的
然而,大多數使用者下載軟體並且願意付費,是希望能夠在不驚動對方的情況下知道對方的位置資訊。實際上,這些軟體在宣傳時,絕口不提功能實現的前提是對方授權,而是將其包裝成為不可言說的“黑科技”,讓不明就裡又心急如焚的使用者一步步陷落,其中的大部分是在付費後才發現被騙,很難退款。
這類軟體的貓膩不止於此。有一位使用者委屈地在評論裡表示:“原本是想給女友一個驚喜,結果下載完軟體交了錢後,得到的只是一個手機號碼歸屬地資訊,完全是欺詐行為。”而我付款後在翻閱客服答疑時也發現,被動了另一個手腳。
客服答疑的資訊顯示,這款軟體有自動續期服務。在最初解鎖功能的付費頁面底下,也有容易被忽略的“自動續費”宣告。也就是說,雖然使用者買的是月卡、季卡、半年卡和年卡,有可能也預設參加“自動續費”服務,到期時會自動扣費。
隨後我登入apple ID檢視訂閱服務的情況,果然發現,我買的月卡將在8月1日續期,到時會再度扣費。
即使拋開宣傳欺騙和付費貓膩,這款軟體也真的不好用。就在剛剛,我嘗試獲取一位好友的軌跡,結果被告知未找到軌跡資訊。
而我在軟體內部的搜尋框裡搜尋“市民中心”,得到了一堆遠在千里之外,不明所以的地點。一款連基礎定位都做不好的軟體,宣傳自己在位置追蹤上有什麼黑科技,可靠性可想而知。
3
誰在研發這些軟體?
在蘋果應用商店裡,類似的定位軟體並不少,有的是個人研發,有的是公司研發,細查裡面的資訊會發現,一些名字不同,介面不同的軟體實際上是出自同一群人。
例如,一款名為“位尋”的軟體,版權所有方是合肥芸伊恆美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資料顯示,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姓康。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昀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監事,並且持有50%的股份。這家公司研發了一款叫“蝸牛”的定位軟體,功能十分相近。
而“蝸牛”的版權隸屬於一家名叫上海泰恆國際的貿易公司,他們在蘋果應用商店還有一款功能幾乎一樣的軟體,名叫“袋鼠”。在袋鼠的評論下,有不少受騙上當的使用者打出5星評價,用來提醒新使用者,軟體涉及虛假宣傳和詐騙。
另一款名為“手機定位【查詢朋友】”的軟體,由網民叫“li jizhou”的人上傳,他在蘋果商店裡還有另一款相當曖昧的軟體,專注於“成人約會”,並提示“未滿十八歲禁入”。
“知位”的關聯公司是福州旎晨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姓張。今年4月30日,他在杭州成立了一家名叫泰映的新公司。從簡單的公司官網來看,運作的專案同樣是親人定位軟體。
從模式上看,這些軟體的設計和功能大同小異,也多是通過在社交網路或者短視訊平臺投放廣告,吸引使用者下載付費,一旦付費就很難申請退回。而且這類軟體普遍有“刷榜”的嫌疑,用5顆星的假評論掩蓋軟體不好用的事實,往往在一堆不知所云的評論裡,才能零星找到真實的評價。如果不耐心檢視,容易誤以為真的是一款好軟體。
來源:好奇實驗室
編輯 肖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