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什麼容易上當受騙(老年人防範詐騙措施)

近年來

針對老年人的詐騙犯罪時有發生

一些老人的畢生積蓄被騙走

還有人因此不堪壓力病倒甚至輕生

龍巖警方梳理了近期發生在本地

針對老年人實施詐騙的案例

提醒廣大老年人切勿上當受騙

01. 冒充電商客服詐騙

案例詳情:退休後的劉女士在家中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在自稱是中國郵政快遞的工作人員後,告訴劉女士網購的拉伸板在郵寄時不小心丟失,現可按規定對其進行賠償,讓劉女士下載了一款“騰訊會議”APP。隨後,對方在該APP內與劉女士進行語音會議聊天時,以指導李女士辦理支付寶人工理賠為由進行詐騙,劉女士在此過程中先後被騙23833元人民幣。

防範提醒:不要下載陌生人推薦的APP,並與陌生人開啟語音聊天和螢幕共享功能;接到自稱客服人員打來的"貨品質量問題""快遞丟失破損"類的電話建議立即結束通話;警惕陌生人的"螢幕分享"邀約,涉及私人資訊,特別是銀行卡密碼、驗證碼時,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02. 投資理財詐騙

案例詳情:張大爺在微信上新增了一陌生好友,並微信聊天。對方自稱會炒股,可以教張大爺。張大爺按照對方要求,在某投資平臺充值9360元,後發現該平臺無法提現,意識到自己被騙。

防範提醒:投資必須選擇合法正規的平臺和機構,不在來歷不明的網路平臺及App上投資及炒股,不相信所謂的“導師”“專家”;凡是給私人(陌生人)賬戶轉賬投資的都是詐騙;不加入未經核實的投資炒股群,這些群十有八九是為你“量身定製”的騙局,群裡可能除了你以外,全部都是騙子,讓你不知不覺落入圈套。

03. 冒充“公檢法”詐騙

案例詳情:李大爺接到自稱是“公安機關工作人員”電話,稱李大爺的孫子在學校與同學打架,被公安機關抓獲,需轉賬10000元至某銀行賬戶上,可以進行內部解決,放了其孫子。李大爺信以為真,未經核實就到銀行櫃檯取款10000元后存入對方提供的銀行卡賬戶上,後發現被騙。

防範提醒:公安機關辦理案件,不會通過微信、QQ等社交工具問話;公安機關不會要求群眾進行轉賬,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等手段向群眾索取銀行卡號和密碼;如果您在撥打親友電話時,發現有“停機、空號”等異常情況,需提高警惕,設法通過其它途徑聯絡該親友,核實並提醒謹防上當受騙。

04. 釣魚網站詐騙

案例詳情:高大爺接到陌生簡訊提示:其社保卡賬戶已過期,需要辦理重新啟用才能正常使用,簡訊內附帶了一個啟用連結。高大爺點開連結後,按照頁面提示,填寫姓名、身份證號、銀行賬號、手機號、銀行卡密碼,但沒等到新的電子社保卡,卻等來了銀行卡被扣款8798.40元的簡訊通知,高大爺才發現被騙。

防範提醒:切勿盲目點選網址連結!市民收到類似簡訊,特別是含有一些可疑網址的資訊,一定要謹慎對待,可致電官方客服,或到相關服務網點、單位諮詢確認,切不可盲目登入連結網址;此外,市民遇到需填寫個人身份資訊及銀行卡資訊時更要謹慎,切勿隨意洩露個人資訊。

上述幾起案件

侵害了老年人財產權益

龍巖警方將依法打擊

為廣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那麼

老年人應該如何加強自我防範呢?

警方提醒

1、提高法治意識。老年人應多關注主流新聞媒體,瞭解當前多發的各類詐騙手段,不盲聽盲信,提高警惕,捂緊“荷包”,不輕易掏錢。

2、樹立安全思維。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個人資訊,如本人證件號碼、各種與身份資訊或銀行卡繫結的賬號、密碼等,不向他人透露,並儘量避免通過公共網路環境使用金融服務。

3、不要輕易動錢。凡是要動錢的時候,不要相信騙子那些“不要告訴任何人”的話,自己拿不定主意時,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過的鄰居和朋友,向他們徵求意見,商量對策,必要時要及時報警。

4、不要貪圖便宜。面對形形色色的騙術,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貪圖小利,不輕信他人,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錢賺大錢”“吃小虧賺大便宜”“不勞而獲”的念頭,要看好自己的錢袋子,凡是有人讓您出錢,一定要多一個心眼,不能輕易將自己的錢拿出來。

5.遇到詐騙,要立即撥打110報警。

最後,趕緊下載

“國家反詐中心”APP反詐利器

築牢反詐騙防火牆

下載步驟

1、下載安裝

下載方式一:安卓、蘋果手機均可在應用商店搜尋“國家反詐中心”下載安裝。

下載方式二:掃描或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後進入應用商店,下載安裝。

2.下載APP後,根據所在地選擇地區進行註冊登入。

3.成功登入後,點選“詐騙預警-立即開啟”,即可開啟全方位詐騙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