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為什麼會被境外盜刷(銀行卡在國外被盜刷怎麼辦)
繪圖劉陽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紅實習生黃月)暑假,又迎來一年跨境出遊的旺季,很多銀行推出了支援境外消費的信用卡。但近年來,卡未離身卻遭境外盜刷的案件呈高發態勢。持卡人境外消費該如何防範風險?如果不幸被盜刷銀行卡,持卡人該如何快速處理?
武昌的鄒女士去年底前往香港旅遊,半年後的一天,她收到了銀行發來的信用卡在香港消費1000多元的資訊,但是明明人在武漢,卡也在手中。鄒女士立刻登入網銀查詢消費記錄,發現該筆消費是在香港某酒店的住宿費。“我立刻致電銀行客服,對方表示可能是銀行卡被盜刷。因為我反饋及時,被盜刷的錢3天后就返回到了我的賬戶。”鄒女士說,這張卡最近就在香港用過。
記者就此採訪某股份制銀行,工作人員表示,此類情況多發生在國外,因為國外以磁條支付為主,而國內優先支援晶片支付,不支援降級支付,偽卡盜刷管控較嚴密。除了偽卡盜刷,境外電商盜刷情況也較普遍。
記者瞭解到,雖然境外銀行卡盜刷案件高發,持卡人一旦遭受損失,事實認定卻不簡單。持卡人如何防範盜刷呢?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信用卡境外消費時是簽名免密(不用輸入密碼僅需簽名)和3D認證(輸入預留手機號驗證碼)兩種交易方式。前者很容易被犯罪分子複製假卡,因此持卡人在境外刷信用卡儘量選擇3D認證交易方式。同時,信用卡和身份證分開存放。
萬一遭遇盜刷,持卡人應第一時間聯絡髮卡行掛失,同時持信用卡正反面分別在境外就近地標拍照或在銀行機構交易一筆,以證明盜刷時信用卡不在盜刷地的事實(照片上需有拍攝時間),同時通知髮卡行通過VISA等清算公司向收單行發出爭議交易拒絕支付的請求。【連結】銀行卡遭盜刷損失算誰的
銀行相關人士表示,持卡人有妥善保管銀行卡和密碼的義務,如果銀行有證據證明持卡人對盜刷交易存在過錯的情形,持卡人應承擔盜刷交易損失的相應責任;若髮卡行沒有證據證明持卡人對盜刷交易具有過錯,髮卡行應承擔賠償持卡人卡內資金損失的責任。若雙方均有過錯,則按過錯比例原則分擔卡內資金損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