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如何選擇(怎麼看耳機好不好)

你喜歡邀請朋友到家裡聽自己兩百萬的Hi-End系統上播放的馬勒和布魯克納。你聽音室裡的唱片的總價能買三輛賓士,你用十三種工具調整自己唱機唱臂的位置,你告訴朋友,玩音響最關鍵的不是音源,也不是音箱,而是電:水電偏冷,火電偏暖,核電偏硬,你只用來自新疆阿克蘇的風電,寬鬆醇厚。

這是筆者搜耳機試聽音樂時在APP評論區上看到的段子,不禁笑出了聲。雖說音訊產品專業性概念是挺玄的,但說到火電水電都能影響音質,這可就玄學得有些過頭了。

我要喜歡聽聲音偏硬,就應該住核電廠旁邊咯?(圖源:http://www.sohu.com)

不過這也能看出來,大多數小白並不懂一些音訊常用概念,想挑個耳機也不太懂該注意哪些方面,看到大神們說的各種聲學概念頭頭是道,卻一點兒也不明白說的是個啥。因此這期的“耳機怎麼挑”就帶大家瞭解一下那些“耳機玄學”究竟說的是什麼?

聲場≠6D環繞

在網上選購耳機,我們經常能看到“4D環繞”“5D環繞”“6D環繞”的誇張宣傳語。雖然這種說法很有問題,但我們對於環繞立體的耳機聲音還真有個專業概念,叫做——聲場。

4D金屬立體聲?難道周圍都是鐵?(截圖來自:京東商城)

聲場,說白了就是耳機能夠準確定位樂器和歌手的位置距離,進而讓你感覺到音樂現場的感覺。具有良好聲場的耳機可以將這種位置感和距離表達出來,聲場大小自然也就代表著這個“空間”的廣闊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耳機的發聲單元實際上離你是很近的,因此耳機聲場的還原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模擬音效,因此要感受耳機的“現場感”還需要發揮你的想象力才行。

低音強勁≠低頻好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覺得低音越重、越轟隆隆的耳機就是音質越好越高檔,聽著越帶勁。還有人可以追求特殊的重低音耳機、音源也要重低音聽起來才夠勁,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愛上了重低音(截圖來自:京東商城)

耳機重低音通常都給人量感誇張,腦袋嗡嗡地感覺。重低音的代價就是會失去很多聲音細節,導致耳機整體聲音失真比較厲害。而且耳機是緊貼耳朵播放,長時間聆聽重低音就很可能對聽力造成損害,比如耳鳴、甚至暫時性失聰等。

真正的好耳機,注重的是低頻的控制力和適量。低頻主要保證聲音的飽滿與厚度,耳機低頻不好,聲音會顯得單薄。低頻的樂器有貝斯、低音鼓、大提琴、低音單簧管、巴松管等。而對於初聽者聽音時,可以將音樂中的鼓聲音色當作是低頻判斷的標準。

可以試聽一下蔡琴《渡口》前奏的鼓聲(截圖來自:網易雲音樂)

低頻出色的耳機,你會感覺聲音渾厚而不震耳。這裡要提及一個概念叫做“低頻下潛”。簡單說就是低頻下潛深就是能還原更低頻率的聲音細節,鼓點大提琴等聲音能聽出音域更低的具體變化過程,可以體會下在ktv唱歌低音振動身體的感覺。

聲音解析度是啥意思?

聲音的解析度這個概念可參考照片的“圖片清晰度”,像圖片一樣解析度越高,耳機所表現出的聲音細節就越多、越清晰。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四號(截圖來自:網易雲音樂)

比如一首古典樂中有鋼琴、小提琴、定音鼓、長號、單簧管等聲音,而你是否能夠將這些樂器的聲音清楚地分辨出來呢?這就要考驗耳機的解析力了。如果耳機解析力不佳,交響樂中樂器的聲音就可能糊成一片了。

耳機煲機前後音質改變很大麼?

我想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煲耳機”的說法。還有的神乎其神的說辭:200元的耳機能煲出來600塊錢的音質,還有專門交易煲完的耳機的。

“煲耳機”不是煲靚湯,並不是什麼耳機都煲1000小時就能大成的。實際上所有耳機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放音“熱身”後聲音才會越來越好,達到產品設計目標的音質水平,這個過程叫做“煲機”,就像汽車有磨合期一樣。

不同品牌的耳機構成和材質不同,煲耳機的時間也不同。並不是煲得越久聲音越好,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不太可能。如果你花了1000元買耳機,那麼剛開始沒煲開可能聲音只有400元,隨著逐漸煲開耳機的音色會出來,音質逐漸穩定。煲耳機可以讓音質更值這個價格,但光靠煲耳機讓其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1MORE的一鍵煲機軟體

你問煲耳機的方法?對於耳機,網上的音樂平臺都會有煲耳機專有的歌單,有的耳機還有一鍵煲機的專屬APP軟體。當然還可以自己煲機,可以採用如下比較常用的煲法(雖然音質上可能不會有多大提升,但至少可以讓聲音變得更寬鬆和耐聽):

剛開始幾天用柔和的交響樂或輕音樂,中低音量每天煲幾個小時;然後改用大動態的交響樂,中等音量每天煲幾個小時。大約一個月後,用大動態、中低音的音樂,中等音量24小時通宵煲一個星期,中間可以間斷幾次。以後就頻繁用大動態交響樂,中高音量連續煲幾個小時。差不多兩三個月時間,耳機就可以煲“熟了” 。此方法僅供參考,不一定適用於所有耳機。

寫在最後

其實,我們瞭解這些耳機基礎知識的好處不僅僅是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耳機,更重要的是不會被一些商家的宣傳噱頭和概念性炒作所忽悠。看了這麼多,還是自己耳聽為實,現在很多中高檔耳機都有線下體驗店,實地感受一下耳機的音質,才能夠心裡有數。

最後還是例行的推薦時間,依舊是兩款價效比很高的耳機推薦:拜雅Beat BYRD和JBL T280A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戳底下的連結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