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黑科技有哪些(未來20年會有什麼高科技)
進入2021年,科技行業進入了寒冬期。全球經濟下行的影響仍在繼續,銷量下跌、產品漲價,智慧手機和PC市場,都不得面臨巨大的壓力。
然而在這一年中,仍然出現了很多有亮點的功能和產品。像是華為和蘋果同時採用的衛星通訊技術,飽受爭議但卻給蘋果帶來巨大銷量的靈動島,這些都會是在很多年之後,我們有關2022年科技行業的共同記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回顧一下,那些給我們帶來驚喜的,2022年度科技產品。
衛星通訊:網際網路的未來,6G的前奏
2022年9月,華為和蘋果先後釋出了華為Mate 50系列和iPhone 14系列智慧手機,二者搭載的衛星通訊功能,成為了科技領域人們所關注的熱點。
衛星通訊系統指多個衛星構成的可以進行實時資訊處理的系統,華為Mate50系列使用的是北斗系統,iPhone 14系列使用的則是Globalstar系統。
兩者的區別在於,北斗星座是中軌和同步軌道混合的星座系統,主要功能是導航,兼具短報文傳輸能力,Globalstar的衛星星座是低軌星座,專門用於話音和低速資料傳輸。
目前華為和蘋果都可以實現在緊急情況下對外傳送求救資訊等功能,但在不遠的未來,衛星通訊可以實現更大的作用。
早在2021年6月6日,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釋出的《6G總體願景與潛在關鍵技術》指出,6G將實現空天地一體化的全球無縫覆蓋,星地一體融合組網技術將成為6G網路最重要的潛在技術之一。傳統地面的基站通訊和衛星通訊,將共同組成我國未來的6G通訊網路。
此外像是在車聯網以及圍繞在衛星通訊周邊的航空產業,如高精度加工、生物製藥等行業,也有往藉助人類大量發射通訊衛星,實現進一步的發展,目前業內認為有可能推動下一次的工業革命。
靈動島:蘋果的小聰明,又贏麻了
另外隨著iPhone 14 Pro系列智慧手機發布,全新的靈動島設計,迅速成為了新iPhone最重要的賣點。
簡單來說,靈動島就是在iPhone螢幕頂部攝像頭、3D結構光的位置,通過設計,將通知、提醒和實時活動整合在一處,從而對螢幕的開孔進行偽裝和修飾,讓整體看起來不甚突兀,甚至是提供一些樂趣。
從市場反饋來看,iPhone 14 Pro的表現也確實比較出色。根據IDC資料,蘋果第三季度中國市場出貨量為 1080 萬部,市場份額 15.1% 位列第四,在整體市場出貨量同比下滑11.9%的環境下,成為了唯一同比出貨量增長的主流品牌。
另外對於靈動島的設計,有些業內人事認為這體現了蘋果軟硬結合的能力,是安卓市場的盲區,也有人認為這是“偽創新”,是對消費者虛榮心的縱容。不過從結果來看,蘋果都實現了逆勢增長。
人形機器人:科技企業的新賽道
小米CyberOne人形機器人
2022年8月11日,小米釋出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
CyberOne高1.77米,重52kg,可實現雙足運動姿態平衡,動力峰值扭矩達300Nm,支援多21個自由度活動,可實現各自由度0.5毫秒級別的實時響應,模擬人的各項動作。
此外CyberOne搭載小米自研Mi-Sense深度視覺模組,結合AI演算法,具有完整的三維空間感知能力,能夠實現人物身份識別、手勢識別、表情識別功能,可感知人類情緒,可對真實世界三維虛擬重建。對此,雷軍在釋出會上介紹稱其“不僅看得到,也能看得懂”。
在大洋彼岸,美國時間9月30日晚,特斯拉“AI日”活動上,其首款人形機器人Optimus正式釋出。
活動現場,Optimus實現了獨立行走和揮手致意等動作。隨後特斯拉的演示視訊中,展示了Optimus搬運箱子、為植物澆水、在汽車工廠中工作等未來場景。
Optimus重量為73千克,配備容量為2.3千瓦時的電池組,可以支援一天的使用電量。Optimus擁有28個關節驅動器,使全身能夠產生200個以上不同角度的動作。手部具有5個手指,配備6個驅動器,形成類似人類肌腱的傳動系統,因此可以擁有人類的靈活性。依靠視覺演算法和機器學習,機器人能夠識別手部位置,並精準抓握小型零件。
另外Optimus還搭載特斯拉自研晶片,配備與特斯拉車輛類似的,經過重新設計適配的自動行駛軟體,可以實時偵測環境中的物體動向,實現智慧避障。
目前,小米CEO雷軍表示CyberOne還不能實現量產。而特斯拉雖然表示Optimus量產時價格會在兩萬美元,馬斯克預測,3-5年間Optimus即可量產上市。
綜合來看,人形機器人將會是科技、出行企業下一個風口。科技 出行領域的小米和特斯拉依靠算力、輔助駕駛方面的優勢,所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人類在工業領域、生活領域的助手。
另外憑藉類似人類的外形,人形機器人也許能夠進一步降低使用者的牴觸,未來甚至可以實現類似寵物一樣的情感陪伴作用。
AI裁判:足球的一小步,運動智慧化的一大步
11月20日,2022年世界盃在卡達舉辦,AI裁判技術在此次比賽中亮相。全新的半自動越位判斷技術為裁判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援,幫助判罰越位,是對傳統的VAR(視訊助理裁判)的升級。
除了使用攝像頭捕捉球員在球場上的確切位置外,AI裁判通過在比賽用足球的內部放置一個慣性測量單元 (IMU) 感測器的方式,以每秒 500 次的頻率將足球資料傳送到視訊操作室,從而可以非常精確地檢測踢球時間點,從而精準無誤的判定越位。
目前來看,該技術在世界盃應用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小組賽全部完成後,幾乎沒有關於越位的爭議判罰,這在此前的世界盃比賽中從未有過。
目前來看,在足球等體育用品之中加入晶片,從而實現運動的智慧化,是一個普遍的趨勢。像是跑鞋、球拍、自行車腳踏乃至常見的智慧腕錶,都已經有對應的智慧晶片。人們可以在運動中更好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態、運動狀態,無疑將更好的提高運動成績及鍛鍊效果。在各種運動上“加芯”,也許將從2022年卡達世界盃開始。
Neuralink:腦機介面可以讓猴子打字,那麼人呢?
植入腦機介面的猴子通過意念打字
北京時間12月1日,馬斯克正式公佈旗下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的最新技術進展:Neuralink預計將在未來6個月內開始人體臨床試驗,目前已在一隻名為Sake的猴子身上實現了用大腦控制一個虛擬鍵盤,完成快速的“意念打字”。
Neuralink公司由馬斯克聯合創立於2016年,通過手術向腦中植入計算機晶片,利用電流讓計算機和腦細胞產生“互動,從而實現侵入式腦機介面技術。目前該技術被期待應用於阿爾茨海默氏症、痴呆症和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
目前腦機介面技術依然處於發展早期,仍存在有關資料採集技術、安全、倫理以及諸多未知問題。麥肯錫(McKinsey)預測,未來10到20年,全球腦機介面產業將產生最多2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2萬億元)經濟價值。國內方面,華為、盛大、科大訊飛、三七互娛、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多家企業或機構都在積極參與腦機介面領域。
ChatGPT:人工智慧加持,對話不止搜尋
ChatGPT官網官網宣佈目前已經滿員,並演示了一段由AI生產的劇本
2022年11月30日,微軟投資的美國AI實驗室OpenAI釋出了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上線短短五天,使用者已經突破了100萬,截止12月16日發稿時,官網宣佈目前已經滿員。
ChatGPT可以模仿人類說話的風格回答問題、撰寫文章、指令碼甚至是程式語言。由於其高質量的回答、高效獲取資訊的方式以及出色的互動體驗,ChatGPT引起了國內外社交媒體的廣泛傳播與關注,大家都在討論該產品取代傳統搜尋引擎、甚至是一些創意工作的可能性。
相比於以往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可以和使用者進行多輪對話,通過預訓練 微調、獎勵模型等機制,讓機器人挑出質量最優的答案。
雖然目前仍然會出現“人工智障”的回答,或是反覆橫跳的立場,但ChatGPT無疑是給民用AI的落地,以及下一代的搜尋引擎指明瞭方向。
客觀來看,2022年很難稱得上是一個科技行業的“大年”。銷量下跌和創新不足似乎互為因果,進入了一個迴圈之中。
但無論是人類的歷史,還是科技行業的歷史,總是遵循螺旋上升的路徑。像是以iPhone為代表的智慧手機發明之前,也經歷了漫長的、“科技以換殼為本”的諾基亞時代。相信隨著6G、機器人、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科技行業還會繼續推動社會的發展。
文章上面提到的這些,都是我們目力所及,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影響行業發展的科技產品和技術。相信在很多年之後,它們也將成為我們關於2022這個年份的共同記憶。(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吳泓磊,編輯/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