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寬跟網速之間的關係(網路速率和頻寬的區別)
最近接到不少客戶的諮詢,買了伺服器但不知道接多大的頻寬好,有的比較明確需要2M的下載速度……
那麼,下載速度就等於頻寬嗎?
首先,來看看什麼是頻寬
頻寬指單位時間能通過鏈路的資料量,通常以bps來表示,即每秒可傳輸之位數。
頻寬是按位來描述的,其單位是bps,這裡的“b”是指“Bit(位),bps表示位元每秒即表示每秒鐘傳輸多少位資訊,是bit per second的縮寫。
而MB/s為網速單位,在“MB/s”中的“B”是指“Byte(位元組)”,資料是按位元組傳輸的。所以,兆位元每秒(Mbps)不是兆位元組每秒(MBps)。
它們的換算公式:
1B=8b,1B/s=8b/s(或1Bps=8bps)
- 1 Byte = 8 bits
- 1 Kb = 1024 bits
- 1 KB = 1024 bytes
- 1 Mb = 1024 Kb
- 1 MB = 1024 KB
規範提示:實際書寫規範中B應表示Byte(位元組),b應表示bit(位元),但在平時的實際書寫中有的把bit和Byte都混寫為b ,如把Mb/s和MB/s都混寫為Mb/s,導致人們在實際計算中因單位的混淆而出錯。
頻寬速率
寬頻速率通常指“網速”,是指的技術上所能達到的最大理論速率值,一般是上傳和下載的速度,速率越高,上傳和下載的越快。
在實際所說的1M頻寬的意思是1Mbps,即網速為 1 x 1024 Kbps/ 8 = 128KB/s。
然而,這只是理論上的速度,實際上則要再扣約 12% 的資訊頭標識等各種控制訊號,故其傳輸速度上限應為128KB/s*(1-12%)=112KB/s左右。
同樣的方法,各種寬頻的極限下載值也可以輕易的計算出來。
1 M =112 KB/s
2 M =225 KB/s
8 M =901 KB/s
10 M =1126 KB/s
此外,使用者申請的寬頻業務速率即是最大理論速率值,由於使用者上網時還受到使用者電腦軟硬體的配置、所瀏覽網站的地址、對端網站頻寬等情況的影響,因此,使用者上網時的速率通常低於理論速率值。
很多時候我們只關心下載速度,實際上上傳速度也影響網速和使用者體驗。
但通常寬頻運營商對於上傳速度都有嚴格限制,家用ADSL寬頻一般為 30KB/s-60KB/s,光纖寬頻要高一些,各個運營商有不同的限制
所以說,“頻寬”與“網速”本身沒有區別,只不是它們以不同的單位給使用者呈現資料罷了。瞭解了它們的關係後,就不會再對這些測速資料感到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