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掃碼點餐
3·15消費警示系列之4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南都推出系列專題報道,聚焦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關注同老百姓最密切的民生話題,併發布消費安全提示。今日推出南都記者走訪消費領域各種“掃碼坑”,及背後隱藏的風險。
往期回顧:
14期深圳消費口碑榜單盤點83個熱點,這些“坑”不得不防
網際網路消費貸暗藏哪些隱形成本?19款產品測評發現多項問題
消費需求旺盛投訴也增長,5大水果電商測評哪家表現“翻車”
直通消費曝光臺:
南都消費者權益保護平臺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掃一掃點餐,發現必須要關注商家公眾號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逛完商場出停車場,不關注商場公眾號竟無法繳費?掃碼點餐、停車場繳費、借取充電寶統統變成了關注公眾號。看似關聯微訊號是出於消費者自願,但實質上卻是誘導或者強制行為,更重要的是其背後還隱藏著使用者隱私洩露的風險。
隨著疫情常態化防控之下無接觸模式的推進,現下無論是在西貝莜麵村、樂凱撒這樣的連鎖飯店,還是街頭快餐連鎖店,隨處可見掃碼點餐。但原本為方便而設計的二維碼,最終變成了關注公眾號。就在日常生活場景裡一次次的掃碼中,手機“訂閱號”列表越變越長。
今日,深圳消委會也宣佈啟動掃碼消費相關問題監督。你被強制關注過公眾號嗎?掃碼點單、繳費又潛藏哪些坑?公眾號取消關注後,授權過的資訊就安全了?南都記者逐一揭祕。
餐飲領域成“重災區”
超七成掃碼點單餐飲企業彈出公眾號關注資訊
強制關注公眾號之餘,還有商家誘導註冊會員
試客團前往福田卓悅匯進行走訪測評,掃碼點單最後成了關注公眾號,這在餐飲領域尤為常見。在走訪過程中,超過七成提供掃碼點單的餐飲企業均有彈出公眾號關注的資訊,而這當中幾乎全部的商家都需要強制關注公眾號後才可以完成線上下單,不關注則無法完成線上點單的步驟。
除了線上點單外,是否可以選擇線下與店員溝通點菜呢?絕大部分的餐飲都提供線上線下兩種模式,不過店員大多會給出桌上可掃碼點單的建議。不過,走訪過程中,也存在只提供線上點單的商家:一家名為鮮粿的小吃店僅提供線上點單模式,且要求消費者必須關注該商家公眾號才會彈出點單連結。
而在福田十畝地,試客團在走訪過程中同樣碰到了類似情況。不同的是,在關注公眾號之餘,有些商家甚至誘導消費者一鍵註冊會員。以深圳網紅飲業野萃山為例,這家以分子果汁出名的飲業品牌,近來頻頻進駐星河購物公園COCO PARK等商圈。在掃碼後,試客團發現在“常規”的關注公眾號之餘,更是跳彈出註冊會員的小程式。除了簡訊快捷登入,也有微信一鍵登入,但不管哪種方式,手機號作為必選項都會被錄入到會員資訊。而討巧的是,頁面並不會有特別提示,可以選擇不註冊。實際上,輕觸左上角主頁按鈕就可以回到點單小程式,無需額外註冊會員。“這種明顯誘導性質的介面,就有種被騙的感覺,明明可以不註冊會員直接點單,但不知道的消費者就會一條龍把手機號一起給到了商家。那以後,接受垃圾簡訊、促銷資訊不就分分鐘的事情?”,消費者任女士吐槽。
潛藏的各種“掃碼坑”
有充電寶公司可向關聯公司分享使用者資訊
一旦借用就會在不自願情況下接收到多方推廣影響
除了在餐飲領域,掃碼借取充電寶和共享單車、掃碼繳納停車費等消費生活領域一樣存在不少掃碼圈套。此前,在南都記者走訪各大商圈測評停車場友好度時,就有消費者吐槽認為簡單掃碼繳費的事情,竟然還要強制關注號、加輸入手機號驗證碼,實在是強人所難。
在試客團選取了時下兩大熱門充電寶,怪獸充電及來電進行測評。相較於來電,怪獸充電在個人資訊保護及授權這一塊,保護力度更弱。不管是來電還是怪獸充電,兩者均需要消費者授權微信積分或者支付積分,但仔細查閱兩者的使用者協議,就有明顯不同。
因為是借取充電寶獲得急需的服務,消費者確定借用的時候等同於同意這個使用者協議,消費者其實並不會仔細審閱。利用消費者的消費慣性,在使用者協議裡“埋雷”成為怪獸充電的心機。
值得注意的是,在怪獸充電的使用者協議的第四條使用者個人資訊保護及授權這一塊,其雖然表示不會向第三方公開、透露使用者的個人資訊,但是卻提及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卻可以通過郵件、簡訊、電話、站內信等形式使用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向使用者提供可能感興趣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向使用者發出產品和服務資訊或者是第三方推廣等。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消費者借用了這個充電寶,就會在不自願的情況下接收到多方的推廣影響。而消費者的隱私資訊也不是僅僅在怪獸充電背後的公司,而和他關聯的公司或者第三方卻可以都獲得使用者的個人隱私。個人資訊的安全保護有待思考。
疑問
便捷服務變導流,資訊保護誰來負責?
一家餐飲軟體服務提供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都可以由餐廳決定,如果考慮使用者方便和隱私,可以設定成直接點餐,不需要其他步驟。“有的餐廳為了後續運營,在點餐軟體中設定必須關注公眾號。但是關注公眾號之後可以取關,因此不少餐廳又在點單程式中設定了成為會員的環節,獲取使用者個人資訊的授權,以便進行會員運營,向會員的手機號或微信推送餐廳活動資訊。”該工作人員表示,現在掃碼點餐是大多數餐廳新增會員和提升黏性的主要入口。
點選關注公眾號,使用者的暱稱、性別、地區等公開資訊將會被後臺捕捉,其消費行為也會被逐一紀錄。這是否意味著,即便取消關注,這些已經被記錄在案的個人資訊或者公開資訊,也已經完成讓渡。取消關注,資訊還安全嗎?根據前述的走訪過程,並沒有任何一家特別提示取消關注及取消關注後資訊是否不再使用。而前述野萃山所誘導輸入的手機號資訊,會用於何種用途,也未清晰註明。
為便捷服務而設的二維碼,最後變成了線上導流。這在粉絲意味著價值的網際網路時代無可厚非。正是公眾號渴望漲粉再“吸金”的願望,引發了強制關注公眾號的一系列操作。主理多個垂直號、單號粉絲過百萬的新媒體人趙晨表示,目前微信公眾號的官方獲客成本越來越高,一個粉絲或可高達近十元。而對於傳統餐飲業而言,迫切的資料運營也被提上日程。
實際上,公眾號漲粉已然成為一條公開的產業鏈。正是該種現象的存在,也讓當下消費者不得不疑惑,自己的資訊會被導向何處?在百度搜尋“公眾號漲粉”,五花八門的漲粉平臺便躍入眼簾。體重秤、娃娃機、共享充電寶、自動售賣機、醫院裝置增粉、K歌粉、WIFI增粉等,不同的渠道對應的粉絲群體還有留存率、年齡段以及價格上,都有差別。
說法
商家此舉涉嫌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線上點單與線下點單應提供多元選擇
看似自願,實質卻是誘導或者強制的掃碼關注行為,是否存在侵權?有專家認為,這樣的行為涉嫌侵害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宣告、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宣告、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其中,特別提及不得利用格式條款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而另一邊,針對便捷服務而開設的掃碼服務,便捷性應更好突出。“讓消費者充分知情,每一個彈窗都需要設計明確的允許與否選項,從而讓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關注號;另一邊,對於公眾資訊的獲取及使用,需要有明確的限度及保護機制;至於會員註冊資訊,誘導含糊的介面請審慎。”業內人士建議,線上點單與線下點單應提供多元選擇,僅提供線上點單的商家也應該注意獲取資訊的必要程度,而手機號、微信資訊目前都實名認證,強制或者誘導輸入的會員註冊介面並不妥當。
統籌/採寫:南都記者 陳盈珊
試客團:董賢嘉 鍾瑩 實習生歐陽汝珊
視訊:任翊菡 實習生葉卓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