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介面是啥意思(usb介面是幹嘛用的)
只要是接觸電腦的人,沒有不知道USB介面的。其實從國內普及電腦之前,USB就已經存在,到了如今,各種介面逐漸被淘汰,USB介面的生命力依舊旺盛。雖然外形也有所改變,但依舊是我們無法擺脫的一個存在。USB介面的這二十多年來,你真的瞭解過他嗎?我們今兒就來聊聊USB介面吧。在這之前,我們要先分清楚規範和樣式的區別:在規範上USB分為1.0、1.1、2.0、3.0和3.1;在型別樣式上分則是USB-A、USBA的衍生、USB-B、USB-C等。
USB規範
1996年,USB1.0出世,,速度只有1.5Mb/s,1998年升級為USB 1.1,速度也大大提升到12Mb/s,在部分舊裝置上還能看到這種標準的介面。USB1.1是較為普遍的USB規範,其高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5Mbps。
到了2000年4四月,USB2.0規範釋出,其是USB1.1的升級版,傳輸速率達到了480Mbps,絕大多數外設的足夠使用。由於USB2.0向下相容,使得USB2.0成為時間最久、使用裝置最多的規範,直到今天,依舊大範圍使用。並且由於網際網路、WiFi和行動網路的大力發展、普通使用者對於資料交換從有線升級到無線,USB的發展也就相對緩慢了下來。
在2007年的秋季IDF大會,英特爾及其合作伙伴就公佈推出USB 3.0技術,其資料傳輸速度再次提升到USB 2.0的10倍。在USB3.0標準釋出的2008年11月,微軟宣佈了推出的最新作業系統Windows 7中對其支援,推行USB 3.0規範。包括Intel、HP、Microsoft,以及消費電子、移動裝置與計算機等各領域的領導品牌廠商200餘家,均對USB3.0表示支援。
到了2013年,USB 3.1規範釋出,包括Gen 1和Gen 2兩個版本。Gen1其實就是USB3.0,這個不用在關心了。Gen2的速度是Gen1的兩倍,達到10 Gbps(USB3.0的理論上是5 Gbps)。好了,到了這裡基本上就和現在同步了。
類 型
說完了規範,我們來說說型別。我們平常習慣看到的那個長方扁口、不能反插、令我們又愛又恨的就是USB-A,當年每次換裝置的時候盲插的煩躁到現在都依舊存在。雖然現在一些裝置提供了可以讓USB-A正反插都可以的設計,但是這已經是USB-A的末期,預計未來幾年,USB-A這種介面就會被徹底淘汰,成為我們懷念青春的一個寄託。
USB-B這種介面,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USB-B也被使用了挺長一段時間,但是基本上沒有太多人注意。不過只要一提印表機介面,很多人腦子裡就會浮現那種正方的,兩邊有斜切倒角的介面。USB2.0規範之後,印表機逐漸淘汰了這種介面,別的裝置也基本不用,所以,USB-B是比較短命的一種介面。
很多使用者和廠商都不滿意USB-A的介面太大,於是衍生了兩種介面,其中一個是同樣比較短命的MiniUSB介面。這種介面在行動硬碟、讀卡器等產品上被廣泛使用,甚至有一段時間的手機也使用了這個介面,來解決USB-A介面過大的問題。
當MicroUSB介面出現,MiniUSB介面很快就消亡了,並被大量使用到手機上。直到現在,很多電子小產品和低端手機上,依舊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從USB-A、UBS-B到MiniUSB和MicroUSB時代,他們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不支援正反插。蘋果在2013年的iPhone5手機上使用的Lightning介面可以反插使得非果粉十分羨慕,直到USB-C介面的出現,這種介面最先被人記住的就是可以正反插功能,之後才是相對應的高速傳輸資料和快速充電功能。
其實,還有一些非主流的介面被使用,但是跟USB無關,也就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了。USB所承載的是電腦的普及到必需品的歷程,瞭解USB有利於我們更合理地使用現有資源,不會出現認為手機廠商快充都是騙人的誤會,也不會被銷售人員忽悠得天地旋轉的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