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上型電腦換了硬碟會有影響嗎(筆記本更換固態硬碟需要注意什麼)
其實這篇文章裡的內容我們在讀者群裡也和大家說過,我們今天統一整理一下給大家說說。
固態硬碟已經比較普及了,不過價格仍然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買一塊128GB的固態應該平均在300元左右,250GB的則要賣到500-700元。
1T 的普通筆記本硬碟在350元--400元左右,大家可以明顯看出它們之間的價格差異了。
不過雖然貴,我們得到的體驗提升也是非常明顯的。我們知道要簡單的提升膝上型電腦的效能可以從記憶體、硬碟等地方下手,顯示卡一般在膝上型電腦上沒有更換的可能。
增加記憶體與更換成固態硬碟相比,後者對效能和體驗的提升要明顯的多。
以我個人的膝上型電腦為例,原記憶體為4GB,硬碟為500GB機械硬碟。平均開機時間為1.5-2分鐘,並且使用過程中比較慢,軟體開啟需要等待載入的時間也較長。
經過對比之後我決定將原本的機械硬碟更換為固態硬碟,於是購入東芝Q200系列 240GB固態硬碟,價格為479元。
原筆記本硬碟則放在筆記本光碟機位當儲存硬碟,這樣一來不僅原來電腦上的資料儲存了下來,並且沒有損失硬碟容量,還多了240GB。
而記憶體方面由於4GB再升也不會有明顯的變化,所以我個人感覺沒有必要換成8GB了,畢竟平時不需要同時執行太多專業軟體,QQ、微信、音樂、網頁等,有4GB足以。
更換的過程在這裡就不多講了,每款筆記本換的方法基本都差不多,只不過是開啟更換的地方不一樣罷了。
在這裡有幾個必須要注意的地方:
1. 在買固態硬碟之前先確定一下自己電腦是什麼介面,並且看一下是不是可以安裝,因為有的筆記本硬碟是定製的,不能換。
2. 如果想更換記憶體的話也要先查一下,有的筆記本不提供多餘的插槽,還有的是板載記憶體,不能自己加。
3. 開啟筆記本後蓋或鍵盤面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因為裡面的排線比較脆弱,很容易扯斷。
更換之後的變化:
最明顯的要屬開機時間上的變化,之前是1.5-2分鐘開機,更換了固態硬碟之後開機時間大於在6、7秒左右,提升明顯。
另外在沒有更換之前進入系統後往往要等1分鐘左右才可以操作,有很多東西要載入。更換之後只要系統正式進入之後,就可以隨時點選操作,幾乎是0等待。
在應用開啟的體驗上也比之前快了很多,office 之類的幾乎是秒開。就連我們做視訊用的PR之類的載入也快了很多。
不過在這裡要提醒大家一下,我的240GB固態硬碟是分成了2個分割槽,主分割槽100GB用來裝系統和各種軟體,剩下分成了一個盤。
這樣做的好處是,如果系統有問題可以單獨對100GB的小空間進行擦寫操作,不至於整體破壞,也算是對硬碟的間接保護。
如果想體驗提速明顯,一定要將系統、軟體等全裝到固態硬碟之上,老的硬碟則只儲存資料。當然如果不想要老硬碟了,全存在固態硬碟上是最完美的,肯定也是最快的。
另外筆記本如果想要混裝硬碟的話,還要買一個硬碟支架,因為光碟機口那個要拿出來,不能用了。如果只是單純的硬碟更換就沒必要買支架了。
更換固態硬碟的意義是什麼?
更換之後可以讓老筆記本再次提速很多,怎麼也能再用兩年。遊戲、工作的效率也會提升很多,500元左右的付出是值得的。
那麼以後買膝上型電腦是不是要首選有固態硬碟的?
理論上是這樣,如果你不是存資料的達人完全可以買一臺搭載固態硬碟的筆記本,不管是速度還是體驗全都不錯的。
如果你需要儲存很多資料,那麼可以購買混合模式的硬碟組合,不僅速度提升了,而且還兼顧了大容量儲存。
高階遊戲玩家基本上也不用說了,早就全都是固態硬碟了。
那麼固態硬碟怎麼選擇?
除了容量大小你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之外,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參考指標就是快閃記憶體顆粒了,這個在產品的描述中會有標註。一般有SLC、MLC、TLC 三種,價格為SLC > MLC > TLC。
SLC大家不用考慮,這個是企業級,基本是不屬於我們的參考範圍,而且也是非常貴的。我們可以接觸到的基本上就是 MLC、TLC 兩種。
我們用簡單直白的表達方式說一下他們的區別:
同樣容量的固態硬碟 MLC 的售價比 TLC 貴150-200元左右,在寫入速度上 MLC 要快很多。
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可擦寫次數,固態硬碟是有使用壽命的, MLC 要比 TLC 壽命長很多,不過根據相關測試得知,就算是壽命最短的 TLC 用十年左右也是不成問題的(正常家用)。所以大家根本不需要操心壽命問題,畢竟誰的膝上型電腦也很少會用十年了。
三星和東芝的產品比較推薦,目前三星仍然是第一的市場佔有率,而東芝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應用是最廣泛的,推薦首選 MLC 快閃記憶體顆粒產品。
固態硬碟不需要碎片整理,切記!
● ● ●
產品評測、產品點評、上手視訊、創意產品推薦、真相報道、潛規則揭祕,一切盡在“瓦力評測”
微信名:瓦力評測
微訊號:waliping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