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怎麼設定預設軟體(蘋果怎麼修改預設應用)

雖然 Apple 並沒有在 WWDC 上提到 iOS 14 支援更換預設應用,但還是有不少細心的人在官網上扒出了相關介紹。一時間,許多早就想換掉 Safari 的人都期待著自己常用的瀏覽器能儘快支援此功能。

現在,已經有不少瀏覽器、郵箱 app 適配了這一功能,它們的實際體驗又如何呢?不妨跟著這篇文章一起看看吧。

替換預設瀏覽器

如果你想替換掉預設的 Safari 瀏覽器,首先得下載一個支援替換為預設瀏覽器的 app,並在系統設定中找到相應的 app 設定,隨後就能看到「預設瀏覽器」的設定。如果你有多個支援替換的瀏覽器,那麼在任意一個瀏覽器的設定中都能替換。

   

設定預設應用

實際體驗如何

替換完成後,系統中幾乎所有與瀏覽器相關的操作都會被新的 app 所接管。無論是開啟連結,或是在其它應用中選擇「在 Safari 中開啟」,都會跳轉至你剛設定好的 app 中。

   

支援從其它 app 跳轉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你就能刪掉 Safari 瀏覽器,或者完全離開它了。因為 Safari 瀏覽器本身是無法被刪除的,我們最多隻能將它隱藏到 App 資源庫。

另外,許多應用中會呼叫 Safari View Controller 來實現「無縫跳轉網頁」的功能,在部分應用中將會不可用。有的應用則會堅持使用 Safari View Controller 來顯示內容,而不會跳轉至預設瀏覽器。當然,如果你此時點選底部的 Safari 圖示,還是會開啟你的預設瀏覽器進行訪問。

如果你有安裝廣告遮蔽類的 app,它們也只會作用在 Safari 瀏覽器中。如果你想在第三方瀏覽器中遮蔽廣告,只能寄希望於開發者為瀏覽器內建了廣告遮蔽功能。因此,如果你更改了預設瀏覽器,很可能會導致廣告遮蔽 app 失效。

   

內容攔截器只對 Safari 有效

簡單來說,雖然 iOS 14 支援替換預設瀏覽器,但 Safari 作為某些系統特性的基礎,依然會在日常使用中與你見面。就實際體驗來說,iOS 14 的預設瀏覽器替換還是合格的,並不會出現特別影響使用的問題。

這些應用支援替換

儘管系統支援替換預設瀏覽器,但也需要第三方 app 主動進行適配,否則我們還是無法替換。以 Alook 和夸克為例,雖然它們都有各自的亮點,但由於目前 app 本身沒有適配,所以你無法將其作為你的預設瀏覽器來使用。

Chrome

相信 Chrome 是許多人的桌面瀏覽器首選,穩定的網路瀏覽體驗、豐富的擴充套件外掛、與 Google 帳戶等特性都讓 Chrome 成為相當受歡迎的瀏覽器。

雖然 iOS 上的 Chrome 並不支援擴充套件外掛,在擴充套件性、可玩性方面,Chrome for iOS 還是稍遜一籌。但如果你在桌面上用的也是 Chrome 瀏覽器,那麼配合上 Google 帳戶,你可以實現跨平臺同步書籤、瀏覽記錄等功能。

毫無疑問,Chrome 依然是綜合實力最能打的瀏覽器之一。儘管在移動平臺上卻少了引以為豪的外掛功能,但 Chrome 自帶的翻譯、以圖搜圖等功能,也能讓我們在瀏覽網頁時事半功倍。

Edge

今年年初,微軟釋出了全新的 Edge 瀏覽器。在改用 Chromium 核心後,不管是相容性還是穩定性都有了很好的提升。這樣的改進也讓不少人將它重新設定成自己的 Windows 10 預設瀏覽器。

到了 iOS 上,新版 Edge 依然非常好。相比起 Chrome,我反而覺得 Edge 更適合被設定為手機預設瀏覽器。首先,Chrome 移動版有的基礎功能,Edge 也一應俱全,而 Edge 甚至還內建了 AdBlock Plus 用於遮蔽廣告。

此外,Edge 的實際體驗也非常理想。配合上微軟帳戶,我們不但可以與電腦同步瀏覽記錄、收藏夾,甚至還可以使用「傳送至 PC」功能直接在電腦上開啟當前網頁。如果你追求更加清爽、連貫的網頁瀏覽體驗,相信新版的 Edge 不會讓你失望。

Firefox

同樣作為老牌瀏覽器的 Firefox 在移動端的體驗就稍顯遜色了。但如果你願意去仔細翻一翻它的設定介面,你還是會發現 Firefox 的用心之處。與 Edge 一樣,Firefox 也內建了廣告遮蔽功能,在瀏覽網頁時能獲得更加清爽的體驗。

Firefox 還內建了「郵件應用」的設定,支援包括 Gmail、Outlook、Spark 在內的多款郵件應用。當你在 Firefox 裡開啟 mailto:[email protected] 等連結時,它會自動跳轉至對應的 app,而不會開啟系統預設的郵件應用。不過此功能在 iOS 14 下作用不大,畢竟系統支援修改預設郵件應用。

總的來說,Firefox for iOS 更適合在桌面端長期使用 Firefox 的使用者。你可以通過 Firefox 帳戶來同步自己的內容,實現跨平臺「無縫」銜接。

DuckDuckGo

DuckDuckGo 是一個以保護隱私為特色的搜尋引擎,而它們為移動平臺推出的瀏覽器,也在極力展示著自己在「隱私保護」上做的努力。

與其它瀏覽器相比,DuckDuckGo 或許沒有那麼多擴充套件功能。但當你訪問一個網站後,DuckDuckGo 就會為你遮蔽掉網站上的追蹤指令碼,讓你能夠更加放心地瀏覽每一個網站。

除了對隱私的極度重視外,DuckDuckGo 作為一款普通瀏覽器只能說是差強人意。應用只有最基礎的網頁瀏覽功能,沒有閱讀模式、翻譯等常用功能,算是一個比較大的遺憾。

替換預設郵件應用

除了瀏覽器外,iOS 14 還支援替換預設郵件應用。替換方法與瀏覽器一樣,需要先下載第三方 app,隨後在系統設定中修改預設應用。值得一提的是,系統自帶的「郵件」應用是可以刪除的,在替換好新的 app 後,你可以直接將預設的「郵件」刪掉。

實際體驗如何

由於郵件應用不像 Safari 瀏覽器那樣在系統中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替換為第三方應用後,基本不會有特別影響使用的問題。不過,由於是第三方 app,自然不能像「郵件」應用那樣通過彈出視窗的方式來快速傳送郵件,而必須跳轉至應用內編輯。

整體來說,替換郵件應用的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但也依然沒有到「無縫」的程度。目前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部分應用中點選「使用預設郵箱帳戶」的選項時,並不會跳轉至設定好的預設郵箱應用,而是會彈出系統郵件應用的視窗。

這些應用支援替換

相比於瀏覽器,第三方郵件 app 在功能上要比官方郵件應用豐富不少,也給了我們更多替換的理由。無論是智慧分組還是與其它服務的聯動都能讓郵件跳出「交流」這一基礎,融入你的效率工作中。

Gmail

如果你平時最頻繁使用的郵箱是 Gmail 的話,那麼 Gmail for iOS 或許能成為你新的預設郵箱應用。乾淨清爽的介面、與 Gmail 帳戶完美融合都能給你帶來更加優秀的郵件體驗。

Gmail 支援通過人工智慧為使用者辨別郵件型別,篩選出不重要的新聞、社交資訊,把更多空間留給重要的郵件。此外,你也可以自定義左右滑動郵件所觸發的動作,或是利用「智慧撰寫」功能來編輯郵件。

總的來說,Gmail 就像「集大成者」,作為郵件應用該有的功能基本都有了。但它只有應對 Gmail 自身服務時有如此大的優勢,如果你用它來管理其它郵箱,效果就沒有那麼理想了。

Outlook

來自微軟的 Outlook 同樣也是相當不錯的郵件應用。應用通過「重點」與「其他」來區分郵件,為你突出展示重要內容。同時,Outlook 還內建了日程日曆,方便你調整自己的工作日程。

不過,Outlook 的「重點」功能有些時候表現並不理想。比如它會將一些明顯的廣告郵件放進去,還是比較影響使用體驗的。

總體來說,Outlook 更適合用來管理沒有垃圾郵件的工作郵箱,並用來組織工作、安排日程。如果要拿它來管理日常郵箱的話,或許有些「殺雞用牛刀」的感覺。

Spark

如果要找一個兼顧輕度使用者和「效率控」的郵件應用,Spark 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引以為豪的智慧分類功能相當實用,應用會智慧分析你的郵件,並按照 Personal、Notifications 和 Newsletters 來調整它的優先順序,並在 Smart Inbox 中區分排列。

如果你開啟了智慧推送,那麼 Spark 還會根據郵件性質,優先為你推送個人郵件,讓你不再錯過重要內容。而那些廣告、訂閱內容則不會推送,留待你手動進入應用處理。

如果你想找一個「萬金油」般的郵件工具,相信 Spark 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QQ 郵箱

在國內,許多人第一個,甚至唯一一個郵箱就是自己的 QQ 郵箱。如果你是 QQ 郵箱的忠實使用者,那麼也可以考慮一下 QQ 郵箱的 iOS 客戶端。作為自家出品的應用,在管理 QQ 郵箱時自然更得心應手。

其實,QQ 郵箱也有「廣告郵件」的篩選功能,但只能在網頁版或自家應用上檢視到。不僅如此,QQ 郵箱第一方 app 也可以訪問檔案中轉站、群郵件等特色功能。如果你依賴於這些功能的話,其他的客戶端或許都難以滿足你。

總體而言,QQ 郵箱更適合那些深度依賴於 QQ 郵箱及其特色功能的使用者。雖然它也支援新增其它帳戶,但使用體驗並不如 QQ 郵箱這般舒服。

總結

儘管第三方 app 還是無法做到徹底的「無縫」體驗,但在實際體驗中,並不會出現特別嚴重的「水土不服」問題。無論是瀏覽器還是郵件應用,它們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我還是建議選擇自己慣用的瀏覽器或郵件應用來進行替換,這樣既能保證使用習慣的延續性,也能在多平臺之間統一你的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