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怎麼設定可愛型的桌面(iphone怎麼設定個性桌面)

自從iOS 14正式上線之後,iPhone的桌面簡直要被各路使用者玩出花兒來了。原先在安卓上才能看到的小元件,在現在的iPhone上重獲新生。

其實呢,iOS 14桌面製作的自由度還遠不止小元件一項,還有很多可以自由發揮的地方,讓iPhone桌面與眾不同。

自從iOS 14正式上線之後,iPhone的桌面簡直要被各路使用者玩出花兒來了。原先在安卓上才能看到的小元件,在現在的iPhone上重獲新生。

其實呢,iOS 14桌面製作的自由度還遠不止小元件一項,還有很多可以自由發揮的地方,讓iPhone桌面與眾不同。

雖然小黑這樣念舊的人還在用原來整整齊齊的桌面,但小夥伴Z君就不一樣了,他現在的iPhone桌面簡直可以用花裡胡哨來形容。

▲ Z君的桌面看得小黑眼睛都花了

不過小黑覺得,他的桌面還少了點“那味兒”,值得小黑幫他再升個級。至於怎麼操作,還是請大家接著往下看吧。

網上的小夥伴們造出了桌面上的主題公園

要說最近網上比較火熱的話題,分享自己精心設計的桌面元件搭配一定佔據一席之地。

不論是小紅書還是微博,都有不少使用者在相關話題下分享了自己的作品,還有不少讓小黑覺得賞心悅目的作品,例如下面這位使用者的創作:

放大看她的作品,就是這樣的:

這樣的桌面,簡直太可愛了。

小黑在網上看了一圈,似乎美化小元件的功能深受女生們的喜愛,到處都是風格可愛的桌面,讓小黑也忍不住眼紅起來。

上面這樣的桌面,哪個喜歡折騰的使用者不想要呢?當然,不只是可愛風格的,還有不少男生製作的簡約風桌面。

▲ 雖然還是有點可愛的感覺

看看Z君的小元件,再看看網上分享的小元件,小黑覺得這兩者應該不是同一個物種。

那我們要怎麼把自己桌面做成如此有個性的樣子呢?其實這一切都非常簡單。

▲ 這麼可愛的喵喵元件不香嗎?

我們都知道,在做設計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為設計定一個風格,所以,在美化桌面時,我們首先要挑選一張能確定風格基調的桌布。當然,搜尋、更換桌布大家應該都會做,所以小黑就直接開始從元件的美化開始了。

打造個性化桌面主題,從挑選小元件開始

要想打造專屬自己的個性化桌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相同功能的第三方App小元件替換掉原生應用的小元件。

比如同樣是天氣應用,我的天氣這款應用的小元件,就比原生的天氣應用要好看不少。

▲ 第三方應用的小元件往往比原生應用更美觀

因此,要打造自己的主題桌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對第三方應用。

不過,想要找到同樣風格的第三方應用小元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花費不少精力優中選優。所以,更節約時間的方式就是通過小元件類的應用,定製自己喜歡的元件。

在iOS 14推出之後,App Store中的元件應用早已經鋪天蓋地,小黑隨意搜尋了“萬能小元件”這個名字,就蹦出了許多同名App,令人眼花繚亂。

所以,小黑在這裡就為大家做了一次小白鼠,從這麼多應用中挑選了三款熱度最高的小元件App,分別是Widgetsmith、Color Widgets、OneWidget。

這三款小元件應用都是小黑在欣賞網友們製作的個性化桌面時經常看到的應用。

Widgetsmith是一款從國外火到國內的小元件應用,用好它,幾乎可以解決你對小元件的所有需求。

Widgetsmith提供的小元件一共分為八類,涵蓋了從天氣到相簿在內的大多數常用功能類元件。

▲ 天氣、日程、健康,應有盡有

不同種類的小元件還提供了多種不同風格可供選擇,不過根據小黑的體驗,它所提供的小元件主要以簡約風格為主,部分小元件還需要付費訂閱才能使用。

▲ Widgetsmith更改小元件樣式的方法

Widgetsmith的使用方式,是先在主頁中挑選好小元件的樣式,之後再到系統桌面中新增,就像上面的動圖中展示的那樣。

如果直接在系統桌面中新增Widgetsmith的小元件,就會看到這樣的景象:

鑑於Widgetsmith只有英語介面,因此不熟悉使用方式的小夥伴還是很容易看到應用摸不清頭腦的,就像小黑這樣。

Widgetsmith最令小黑喜歡的功能,還是它豐富的相簿展示。如果我們在桌面上新增的是原生相簿的小元件的話,那它時不時展示出的醜照還真是會讓人尷尬。

▲ 真的有人想在肚子餓的時候看到相簿中的大生煎嗎?

而Widgetsmith中的相簿,就不會讓人發生這樣的尷尬。我們可以在系統相簿中新增一個新的相簿,並新增要在桌面上展示的照片,最後在Widgetsmith中設定“Photos in Album”,這樣新增的相框元件,就只會展示相簿中的照片了,這對追星少年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實用的功能了。

第二款小元件應用Color Widgets提供的小元件樣式,就比Widgetsmith要豐富得多了。小黑隨手截了幾張圖,可以供大家欣賞一下。

從簡約風到絢麗風,Color Widgets提供的小元件樣式非常豐富。另外,它也為每個小元件的樣式提供了編輯功能,可以隨意替換背景、主題色彩、字型等內容。

▲ Color Widgets提供了豐富的小元件編輯功能

使用方法也與Widgetsmith一樣,先在應用中設定好小元件,才能在系統桌面中新增。

另一件和Widgetsmith一樣的事情是,Color Widgets的部分小元件也需要在訂閱之後才能使用。

▲ Color Widgets的部分小元件需要訂閱才能使用

好在Color Widgets的免費元件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相當不錯。

OneWidget則是一款6元買斷制的小元件應用,包含的小元件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相當優秀,在這款應用中,目前共有44類不同的元件型別。

▲ OneWidget的小元件功能齊全,也很美觀

最讓小黑覺得有趣的,是“週五日曆”這個小元件。每當週五這個萬眾期待的日子來臨時,小元件就會換上得意的笑容,並用大大的“是的”,來回答“今天是週五嗎?”這個問題。

▲ 今天是週五嗎?是的!

在小黑看來,OneWidget是最適合國內使用者使用的一款應用。不過,它的使用流程與前面兩款應用不太相同,需要先在系統桌面上新增小元件,再到已新增的小元件中進行編輯的。

當然,在App Store中,還有不少讓你的小元件更加美麗的應用可供挑選,不過小黑在測試之後最喜歡的,還是上面這三款。

簡單幾步,就能更換應用圖示

有了心儀的桌布和小元件,美化iPhone桌面的工作,就只有最後一步了,那就是更換好看的應用圖示。

在很久以前,更換應用圖示還只是安卓手機上的特權,當時網上可以搜尋到相當多的應用圖示,有不少還是網友們自己製作的。

▲ 國產手機的主題中也會提供第三方圖示更換

而在iOS 14上線之後,iPhone使用者也可以簡單幾步更換應用圖示了。

根據小黑的實際體驗,在iPhone上更換應用圖示,還不能像安卓手機那樣一鍵完成。各路同類應用更換圖示的功能基本上都是將圖示與定位資訊新增到桌面的方式實現的,通俗地說,這也就和我們在電腦上新增快捷方式的操作類似,因此更換應用圖示的操作還算簡單。

▲ iPhone更換應用圖示採用重定位的方式

只是目前App Store中的許多更換圖示應用,都需要使用者訂閱才能使用大部分圖示包,而且恕小黑之言,都不怎麼好看。因此小黑建議大家還是不要隨意嘗試。

▲ 許多應用都需要訂閱才能更換圖示

在小黑的體驗中,只有一款“出生”不久的應用moloko讓小黑輕鬆愉快地完成了一鍵更換圖示的工作。

這款應用雖然只有英文介面,但使用還是很簡單的。開啟moloko之後,我們可以看到三塊功能區,從上到下依次是“趨勢”、“值得注意的”和“最新主題”。

上面兩塊功能區我們可以不用在意,最重要的還是“New”中為我們帶來的各種圖示設計。

這些圖示設計從可愛到復古,涵蓋了大多數人們喜歡的型別。使用方式也很簡單:選中喜歡的圖示包,點選下載描述檔案,最後在設定中安裝就可以了。

描述檔案安裝完成後,桌面上會自動生成相應的圖示檔案。不過遺憾的是,iPhone目前無法直接將應用圖示替換掉,使用者必須將桌面重新手動排版,並且將應用本身隱藏到資料庫中。

小黑更換的是一個可愛風格的應用圖示包,因此出現的圖示非常可愛,特別是Safari上的那隻小黑豬,簡直讓小黑愛不釋手。

不過,從上面的對比中,我們也可以看出moloko這款App更換應用圖示的缺點。首先,就是微信等常用的通訊類App無法展示左上角的資訊提示小紅點;其次,所有的應用名稱都只能用英語顯示。

除此之外,系統應用和第三方應用的圖示雖然可以分開下載,但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想要更換的App下載圖示,於是一旦安裝完成後,圖示包中所有的圖示都會出現在桌面上,哪怕使用者並沒有下載這些應用。

▲ 所有圖示會攤在桌面上,需要手動刪除

由於是採用快捷指令的方式新增的圖示,因此在開啟某些應用時,也會有短暫的跳轉畫面出現。

不過,總的來說,moloko會是我們美化專屬桌面的一個利器。

有些遺憾的是,moloko中的圖示包往往都是國外使用者新增的,對國內流行的App支援較少,因此在使用時會出現風格不搭的情況,而目前通過快捷指令App更換應用圖示的方式又顯得比較繁瑣,因此大家還是期待著,未來會有國內的App打造更貼近國內使用者喜好的圖示包吧。

儘管iOS系統在可玩性方面還是與安卓系統有著很大的差距,但iOS 14的推出,讓喜歡折騰的使用者們有了更多折騰的空間。當然,目前專注桌面美化的iOS應用並不算多,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好看的小元件和第三方應用圖示供我們選擇。

一直以來,iOS系統都擁有著自己引以為傲的閉環生態。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閉環也逐步開啟了。可以更改預設應用、允許新增小元件和更換應用圖示,這些都讓我們在使用iPhone時能更順手。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iOS也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