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飯圈什麼意思(什麼是畸形飯圈文化)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這段《桃花扇》裡的唱詞,被飯圈女孩龔婷置頂在社交平臺上,用來自嘲看上了一個“塌房”偶像(“塌房”指的是明星被曝出觸犯道德、法律底線的負面新聞,顛覆了積極陽光的形象,令粉絲大失所望)。
近幾個月以來,偶像明星接連“塌房”,揭露了飯圈文化的畸形病態。隨著中央網信辦“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不斷深化開展,那些為“造星”而生的集資打投、互撕謾罵、炫富攀比、干擾輿論等亂象也逐步曝光在公眾視野中。野蠻生長已至病態的飯圈,到底對沉溺其中的人們造成了怎樣的傷害?
圖說: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
虛偽的人設,追來一場空
龔婷是一名開學剛升入大三的00後,因為很早開始追星,年紀輕輕的她就已經是個“飯圈老人”了。從最早一波“韓流”,到後來的國產選秀,她一路親歷,卻仍是“當局者迷”。“對飯圈的操作,我幾乎都瞭解。但身處其中沒辦法理性思考,完全是被群體的情緒裹挾,盲目地做事。”
龔婷的追星路,是從2012年開始的。那時她還在上小學,她的偶像剛剛作為韓國男團成員出道。在電視上看到偶像的第一眼,龔婷就被他帥氣的形象打動,“簡直就是長在了我的審美點上”。直到最近這位偶像“塌房”,她追了他整整9年。
小學時,龔婷追星的方式僅限於看看偶像參加的節目,買一些印著偶像照片的文具、貼紙、海報和小掛件,向身邊同學、家人推薦自己的偶像。2013年,剛上初中的她得知偶像開通微博,便跟著註冊,登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偶像的賬號設為特別關注。在微博上,她認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粉絲同好,以及帶著他們刷資料、打榜、買代言的“粉頭”(粉絲團頭目),正式踏入飯圈。進入飯圈,她為追星而付出的時間和金錢就不斷增長——中學時一個月要買一兩百元代言產品,到了大學則把父母給的每月2000元生活費大半花在偶像身上,到了月末頓頓吃泡麵,甚至為此得過腸胃炎。最瘋的時候,第二天就是期末考試,她還通宵在網上“撕對家”,和別家粉絲爭吵,結果在考場昏昏欲睡。
有幾次,龔婷的偶像也鬧出了不小的負面新聞,但粉絲總是聚集起來先給自己“洗腦”,再為偶像“洗白”。偶像首次在海外發歌時,粉絲集資刷銷量,導致幾個一向看重實力的海外榜單被“屠榜”(新專輯一經發行就超過了榜單之前的專輯),最誇張的一個是銷量榜前10名裡8首都是這位偶像的新歌。外國網友看到不熟悉的名字一夜之間佔據榜首,又感覺此人的演唱實力不佳,便語帶諷刺地問:“這是誰?”訊息傳回國內,國內網友也怒批:“丟臉丟到國外了!”龔婷也對這樣的做法產生過一絲質疑,但大家理直氣壯地說服了她:“我們真金白銀買的,是他們自己銷量太差,怎麼能怪我們?”
5年前,龔婷的偶像就曾被人曝光私德問題,但當時“粉頭”的“洗腦”令她深信不疑。她跑到每一條討論此事的帖子下激烈反駁:“我是他這麼多年的粉絲,你們這些路人怎麼可能比我更瞭解他!他不是這樣的人!”龔婷把自己關在粉絲共築的資訊繭房裡,與他們毫無意義地互相求證、自我肯定:“相由心生!他這麼好看怎麼可能做這種事情。你也是這樣想的對吧!我們都這樣想,說明我們想的沒錯!”
直到今年又一位爆料人的實錘砸出來,龔婷收到新聞推送,來回點進去看了3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整整一週,她都在等偶像出來闢謠,等來的只有警方發出的公告,證實確有其事。有幾天,她甚至不敢再看偶像相關的內容,無意間看到貼在房間裡的海報,就會崩潰大哭。等到終於平靜下來,接受自己“看走眼”的事實,再回顧自己為偶像“洗白”的言行,既“打臉”又可笑。更讓她氣憤的是,那些追蹤偶像、拍照賣錢,被稱為“站姐”的人,以及與明星本人、工作室都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粉頭”,其實早就知道偶像在光鮮亮麗的“人設”之下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卻閉而不談,還幫著瞞騙粉絲,慫恿他們為劣跡斑斑的藝人“衝鋒陷陣”。
龔婷說:“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粉絲未必看不出破綻,但飯圈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讓你只相信你想相信的東西,讓你愛著自己幻想裡的那個完美偶像,拼了命地維護他。最後,多年的付出讓你哪怕自我欺騙也不願意放手,事實如何根本不重要了。”
直到偶像涼了,被迫走出這個圈,龔婷才驚覺那些瘋狂追星的經歷就像是一場夢,“醒了才明白,那只是自我感動”。
圖說:已被下架的部分追星App
以“喜歡”為名,行傷害之事
聽聞飯圈被整治、“打榜”被禁止的訊息,吳優恨不得跳起來拍手叫好。之前,她和自己十多年的朋友小雪大吵一架,就為了小雪迷戀的“哥哥”。
吳優和小雪是中學同學,因為考上不同城市的大學,後來又在不同城市工作,能見面的機會不多。幾年前,吳優到小雪所在的城市旅行,見了面小雪三句話不離偶像,時不時還掏出手機點開偶像的綜藝、劇集拉著吳優一起看。雖然自己不追星,但跟閨蜜一起看個樂呵、打發閒暇時光,吳優也覺得開心。沒想到,小雪卻愈發沉迷,像是變了個人。
大學畢業後,吳優一直在娛樂相關行業工作。一天下午,吳優突然接到小雪的電話,竟是為了剛粉上的新偶像過來打探訊息。
小雪:最近我家“哥哥”被很多網友和媒體批評,你是業內人士,有沒有什麼內部訊息呀?不會要涼了吧?
吳優:暫時沒聽說,不過我對他的印象一般。
小雪:你為什麼不喜歡他?他哪裡不好了?你是不是看了什麼詆譭他的謠言了?
吳優:我好像看到他在微博發表過不當言論。
小雪:誰年少無知不說錯幾句話?有什麼大不了的?我還罵過比這難聽的話呢!
吳優:他的粉絲經常組團罵人、引戰、互撕。
小雪:你怎麼知道他們是粉絲,不是別人為了抹黑我們反串的呢?這都是專門來黑他的,他是什麼人我還不知道?
吳優:好吧,你覺得是就是吧。
小雪:好擔心他看到罵他的話會難過,我只是五天沒吃飯了,他快十天沒吃飯了。
吳優:你怎麼知道他沒吃?十天不吃飯不會死嗎?
小雪:哦,那就是隻吃一兩口,維持生活。
總有飯圈粉絲為自己辯解:“我們只是喜歡一個人,喜歡有什麼錯。”但吳優感受到的是,飯圈將一個曾經跟自己談天說地,求同存異地分享各自喜好的女孩,變成了黨同伐異、信口雌黃,以“喜歡”之名,行傷害別人之事的“腦殘粉”。
小雪的微博一天要轉發幾十條宣傳偶像的博文,內容千篇一律,有時甚至不知所云,只為了帶上話題提高熱度。這次微博下架了明星勢力榜、明星超話,吳優從心底裡支援:“這下小雪至少不用再花太多時間、精力去當免費的‘資料女工’,可以好好吃飯,好好工作和生活了。”
圖說:微博下架明星勢力榜、明星超話的公告
甘願被“領導”,為誰做嫁衣
陳慧是個不混飯圈的“理智粉”,她曾經加入過一個明星後援會,瞭解了一大堆“規則”之後,便果斷“退圈”。她說:“我不想一份單純的喜歡,最後給別人做了嫁衣。”
陳慧回憶,加入那個後援會,要達到好幾項條件。首先,要經常評論、轉發、點贊明星微博,擁有“鐵粉”的標誌;其次,明星超話(熱點話題)要連續簽到超過一週;申請入群前,還得上報微博賬號,管理員會檢查當中沒有其他明星的內容,才算忠誠的粉絲;最後,還得提交打榜、氪金(花錢)的憑證,再次證明自己的粉絲身份。
費了好一番功夫才通過稽覈,更麻煩的卻在後面——每人要開兩個小號,一個用來超話簽到和打榜,一個用來扮演“圈外路人”和別家粉絲吵架、為偶像說好話;每天要完成規定的打榜任務,在群裡提交“打卡”截圖;遇到偶像發歌、播劇或者宣佈代言的時候,還會有定額的集資任務,用來刷銷量,比如學生黨至少出200元,工作黨至少出1000元。“‘粉頭’架子很大,追個星比上班還累。”陳慧說。只想在業餘時間追星作為娛樂的她,開始在群裡“潛水”,默默瞭解偶像動態、不打卡、不說話、買東西全憑喜歡。不出一個月,她就被管理員踢出了群,理由就是她“對偶像沒有貢獻”。
陳慧看得很透徹:“其實那些‘粉頭’的話術都是有統一模板的,比如‘不花錢憑什麼說愛他’‘你不做資料,別人做,你的哥哥就會被比下去’,把歪理說得好像很正義,其實就是騙粉絲掏錢和幹活。”她還看到,“粉頭”在聽說有學生黨把用來交學費的錢買了代言產品,或者工作黨上班刷資料捱了批評時,不僅不加制止,還誇他們做得好。
那些被牽著鼻子走的粉絲,最後到底為誰做了嫁衣,可能是無德無才純靠流量上位的藝人,可能是賺得盆滿缽滿的娛樂圈資本,也可能是從中牟利甚至捲款潛逃的“職業粉絲”。最終,偶像轟然“塌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還被弄得一團糟。
(文中受訪者皆為化名)
(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