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硬碟記憶體比實際小(為什麼買的硬碟容量都不足)

在我們購買電腦時,經常會看見電腦中硬碟的大小與所挑選的沒有完全一致,而是總會少了幾十個G,這並不是商家從中渾水摸魚,在這其中,有這不得不說的原因...

硬碟大小顯示容量與購買時所顯示的不同主要原因在於作業系統和硬體廠商的計算方式不同,作業系統的計算方式是1024進位制,而硬體廠商的計算方式為1000進位制。

換句話說,在硬體生產時,是按照1T=1000GB=1000*1000MB=1000*1000*1000KB=1000*1000*1000*1000B進行生產。

而在作業系統中,卻是按照1t=1024GB=1024*1024MB,以此類推,進行計算。

在電腦容量中,位元組B應該算作是最小的單位,而在作業系統顯示是按照GB計算的,即1T的硬碟在windows的顯示中,經過計算為931.33GB。

而且,硬碟也要儲存硬碟自身的資訊,比如硬碟的韌體資訊,分割槽資訊等等,這些都是要佔取一定的空間。所以使用者購買1T的硬碟後,實際容量會小於931.33GB。

同理,記憶體也是一樣,作業系統和硬體廠商的進位制不同,導致記憶體條最後在系統中顯示出來的容量是有偏差的,均屬於正常現象。

新買的電腦到手後,有時發現磁碟容量不足是因為廠商沒有對硬碟進行分割槽,所以新電腦到手後,按照自身需求對電腦進行分割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磁碟分割槽流程

第一步:開啟電腦後右鍵點選“此電腦”選擇“管理”>“磁碟管理”

第二步,點選未分割槽的磁碟右鍵選擇“新建簡單卷”進入新建簡單卷的引導。

第三步,按照嚮導引導進行分盤。

根據自身實際需求選擇該磁碟的大小容量,點選下一步。

在“分配以下驅動器號”中選擇碟符表示(如D盤,E盤等,圖中為H盤)點選下一步。

按照該圖進行設定,卷標名稱可以自行定義。再給磁碟起一個酷炫的名字之後,點選下一步。

核對磁碟資訊之後點選完成,稍等一段時間等待格式化工作結束,我們的分盤工作就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