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平臺哪個收益高(收益最好的自媒體平臺)

(關注渭水徐公,你將獲得大量寫作變現、運營變現類的乾貨內容)

中國的自媒體平臺裡,有沒有能讓作者躺賺的平臺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你選對了有長尾收益的平臺,自然就能夠在這個平臺實現躺賺

今天,我一共要講到五個長尾收益還不錯的平臺。就這五個平臺,我接觸的時間比較長,而且有豐富的運營經驗。所以我對這些平臺的分析,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我做了個表格,各位可以先初步預覽一下,然後再看詳細的解析:

其實有些個平臺,雖然也是很重要的平臺,但並未列入到我的分析名單之內。

比如抖音快手,這兩個平臺我接觸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最長尾的視訊,不過是幾千個播放量,幾百個贊,累計的長尾週期不到半年。這個資料缺乏參考意義,所以就不展開聊了。

比如微信微博這樣的老牌自媒體平臺,雖然我接觸它們的時間週期很長,但我真沒看出來它們有什麼長尾流量,所以也不展開說了。

另外海外的平臺,包括油管、外國部落格等平臺,其實都是有長尾流量的平臺。但是因為我接觸得比較片面,所以今天我也不提了。

言歸正傳,以下是我對這五個平臺的分析。各位可以自取自看了

現在,我先從第一個平臺,也就是知乎開始講起來。

(一)知乎

知乎是我最早運營的平臺,早先這個平臺賺不到錢。在2019年前後,知乎開了一個新功能,那就是好物推薦,相當於給我們普通人開啟了一個變現的入口。

以前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在知乎賺到錢,現在普通人也有機會在知乎賺錢了。

知乎的長尾流量如何呢?我有一個答案,大概是在2017年寫的(根據評論區最早的回覆日期推出來的,實際上我早忘了啥時好寫的了)。到現在,這個答案已經5年了,仍然有人在陸陸續續地,給這個答案點贊。可見這個答案,每天都在給我貢獻長尾流量。

那麼知乎的長尾流量收益,可以定為5年,實際上的週期,可能比這還要更長

假如說,我在這個答案下邊掛上知乎的商品卡,那我會不會得到源源不斷的流量收益呢?答案是,大概率會有的。

知乎的好物推薦有多容易出單呢?我來舉個例子:半年前我寫了個答案,資料非常搓,一共就十幾個贊。我那次推的是一本叫《價值共生》的書,半年過去了,仍然在陸陸續續出單,上個月就賣出去了1本叫《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書。

這就是一個電商類平臺的分銷機制,只要有人從你的入口點進去,無論在電商平臺裡買了什麼,博主都能得到佣金。我學員有更離譜的收益,她帶的也是書,雖然書沒賣出去,但是賣出去了兩桶立邦油漆,原理同上。

以上便是知乎的躺賺經驗,如果總結一下,那就是:多回答問題以爭取長尾流量,再把所有的問答,都掛上與內容統一的商品卡。做到這兩點,就能拿到知乎的被動收益。

(二)今日頭條

老實說,今日頭條的入手難度比知乎要低。知乎起碼要升到3級以上,才能開通好物推薦許可權來賺錢;今日頭條則不然,這個平臺有手就能賺到錢。但它的長尾收益,比起其他幾家來說,就有點不夠看了。

總體來說,今日頭條的內容,分為微頭條、問答和長文這三大類。它們的長尾流量對比如下:

微頭條:基本上沒有什麼長尾流量,其流量推送週期只有一星期左右。

長文:稍微好點,少數情況下能給推個一年半載,多數情況下不太行,只能說比微頭條好點有限。

問答:長尾流量非常好。你剛寫完問答發出去之後,頭一個禮拜的流量可能不太行。但是到了後期,問答動不動就給出幾百萬的推薦量,這個資料就非常可觀了。

問答的推薦週期也很長,甚至可以長達2年,遠遠勝過了微頭條和長文。

但是今日頭條在長尾流量的變現方面,存在著一個悖論:帶貨功能只對長文和微頭條開放,問答只有流量收益。所以它的長尾收益,就僅限於流量收益本身了。

你想在今日頭條實現躺賺,那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堅持寫問答。別的一律都不行。

我社群在去年的9-10月,開了一期問答營。很多人那時候寫的問答,到現在仍然在源源不斷地帶來流量和收入。哪怕她們已經躺平斷更了,這些收益仍然還在源源不斷地入賬,這就是最好的明證。

(三)小紅書:

小紅書的長尾推薦週期,我寫的是2年起步。因為我接觸小紅書比較晚,2020年才開始做小紅書,一直算到現在,累計也不過才做了兩年而已,所以我只能寫2年起步。

它的長尾流量週期有多長呢?就這麼說吧,我當初的第一篇筆記,現在隔三差五仍然是有人點贊。這足以證明,這個平臺的長尾流量是非常可觀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這裡我得先介紹一下小紅書的流量機制。你每一篇小紅書筆記的流量,都有三個來源,分別是演算法推薦,粉絲推薦,以及主動檢索

演算法推薦是最主要的流量來源,一般都會在一年之內結束。如果你的一篇筆記,平臺能給你推上整整一年,那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粉絲推薦週期就更短了,一個星期就差不多了。畢竟現在,各個博主更新的頻率都這麼高,肯定得優先給你推新內容,所以舊的內容,是很少會被推給粉絲的。

如果小紅書的長尾流量,不太可能來源於以上兩項,那麼它只能是來源於檢索流量了。這個流量入口,可以說是小紅書長尾流量的主要來源了。

如果你希望更多的人檢索到你的筆記,就要在關鍵詞裡提前佈局。比如說,你希望別人通過“讀書”這次搜尋你,你的正文裡面就要在內容通順、邏輯自洽的前提下,讓這個詞多多出現。做到這些細節,你就能得到更多的長尾檢索流量。

小紅書的主流變現方式,無外乎接廣告、個人品牌加成、帶貨這幾種,我們來分別講一講長尾流量對它們的影響。

接廣告:小紅書接廣告的門檻不高,有個幾百粉絲就有人來投放。小紅書的廣告收入,一般都是“初始報價 爆款獎勵”這樣的結構框架。初始報價只和粉絲數和近期流量相關,爆款獎勵一般只統計3-7天的流量。所以小紅書1-2年期間的長尾流量,對接廣告的收入不會帶來什麼影響。

個人品牌:長尾流量對個人品牌有直接的增益,哪怕你斷更了一年半載,仍然會有人被你的筆記所吸引,然後前來諮詢你的產品。

帶貨:這裡簡單科普一下小紅書的帶貨機制。在這裡,直播帶貨只能分銷別人的貨物,但選品庫的貨物也不怎麼齊全。筆記帶貨只能帶自己店鋪的貨物。好在這邊開店的門檻也不高,以個人的身份照樣也能開,我建議走這個支線的朋友一定要開店,你後續的操作就會方便很多。

一般來說,長尾流量對直播帶貨沒什麼加成,因為直播帶貨都是實時流量,基本沒什麼長尾流量,但對於筆記帶貨有一定程度的加成。但這種影響,會隨著商品特價期結束/商品下架更新/消費風向變化等原因,受到不同程度的削減。

所以長尾流量帶來的收益,總體來說是:帶貨>個人品牌>>接廣告

(四)B站:

B站的長尾流量水平,遠在之前的所有平臺之上。在這個平臺,經常會把十多年前釋出的視訊,推到我的面前。而且我點進去,會發現有很多人在和我一起看視訊。所以我將這個平臺的長尾流量週期,寫作“十年起步”。這個流量,在其他平臺是想都不敢想的。

B站的長尾流量,綜合來源於正常推薦和主動檢索。按照B站的機制,在粉絲搜尋某個關鍵詞的時候,只要你標題和文案裡出現了這個詞,你的視訊肯定會在檢索欄裡出現,絕不會被莫名其妙地漏掉。

如果你的標題沒吸引力,或者是封面不夠異常,人家不願意點進去看,那就是另一碼事了。單單看這個無限制的搜尋機制,也足以吊打前幾個平臺了。

前面那幾位的檢索功能,基本上全都是湊數的廢品。小紅書的檢索功能比他們完善一些,但是小紅書對筆記的要求太過嚴格,動不動就不給你收錄了,那樣的話就檢索不到了。

說完了B站的好處,我們再來說說B站的缺陷。這裡的主體內容是中長視訊,這個門檻是非常高的。它不像是寫圖文,學點套路馬上就能寫出來爆款;也不像某音某手的短視訊,學點基本技巧就能做。長視訊這個東西是非常吃天賦的,普通人是很難將它做到“優質”的水準。

自媒體平臺的優質內容,只有一個評判標準:能把粉絲牢牢捆在平臺上的內容,那就是優質內容。只要你的內容能滿足這個標準,平臺就會大力的給你推薦,多給你加流量。

如果你想用圖文吸引別人1分鐘,或者用短視訊把人吸引住20-30秒,這個難度不算大,多數人經過訓練都能達成這個目標。但是摺合到長視訊這邊,你有多大本領,才能讓人陷在你的視訊裡面,四五分鐘出不去?那可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評價B站:它的長尾流量是最強、最均衡的。但它的入手難度,也比其他的任何平臺都要高。

然後,我們再來說說B站的收益來源。這邊沒有帶貨功能,而且長尾流量和直播收益也沒多大關係,所以這邊的長尾收益,就只剩下流量激勵、和廣告收益這兩項了。

流量激勵收益原本還行,現在已經越來越低了。所以B站的長尾收益和小紅書非常近似,它只能作用到個人品牌宣傳上,在其他的地方並不能幫上什麼忙。

(五)喜馬拉雅:

這個平臺真的堪稱是躺贏平臺。在2019年-2021年,我每年都更新個四五條音訊(時間不允許,不然還能多做點)。幾乎每條音訊的播放量,都能在一年內增加二三百。相當於每1-2天,我的每一段音訊都會被開啟1遍,這個長尾流量可是非常厲害了。

就衝著這麼好的流量,我將來也得在這個平臺上,多更新一些音訊。如果有條件日更,那就一定要日更,不然這長尾流量就真的要拱手送人了。

這個平臺的上手難度,相對來說算是個中等水平。畢竟音訊節目比較好做,手機和電腦都有錄音功能,哪怕開個荔枝微課直接錄製,錄出來也是照樣能用的。

如果你追求更高的音訊質量,可以適當升級一下裝置。至於把裝置升級到什麼檔次,咱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是不敢買太好的裝置。所以在家就用普通的森海塞爾,出門就用普通的羅德,絕不捨得買太貴的裝置。

喜馬拉雅的難點不在裝置上,而是在專欄的包裝上。包裝好一個音訊專欄,需要做封面,標題和一句話賣點簡介

封面是一個小小的四方格子,除了圖片logo之外,也就能放下三四個字。標題不能超過20個字,一句話簡介也就是15個字。這個篇幅可是夠緊張的。你要如何拿這40個字,把你的賣點體現出來?這可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點,這些資訊,都是需要你反覆打磨的。

喜馬拉雅的的收益,主要包括流量收益和付費專欄收益。這些收益的門檻非常高,普通主播就別指望了。與其指望這些,還不如考慮一下引流和個人品牌,這是普通創作者唯一觸手可及的地方。

(六)後記:

說到這裡,我們對五大平臺的總結已經結束了。如果你沒有團隊的話,能以個人之力能做好一個平臺,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我的建議是,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精力,主打一個平臺。如果聲音好就主打喜馬拉雅,文字好就主打知乎或者頭條,審美好就主打小紅書,天賦異稟會整活就主打B站。其餘的平臺,僅供分發,流量愛有沒有。

只要多鋪優質內容,並將這件事長期堅持下去,你遲早會實現躺賺的夢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