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固態硬碟使用注意事項(固態硬碟正確使用方法)
我前邊有文章講過硬碟的壞道檢測方法,後來有網友問我固態硬碟怎麼檢測壞道和修復,我回復說固態硬碟最好不要修復,因為得不償失。今天就來講講固態硬碟應該怎麼使用和保養。
上邊說了,固態硬碟不要修復,原因是固態硬碟沒有壞道,它有的是壞塊。固態硬碟是快閃記憶體盤,快閃記憶體盤只會出現壞塊,沒有軟體能夠修復,即使用軟體修復了,也只會減少使用壽命。
如果檢測出壞塊,可以更換快閃記憶體晶片,但是一般人是不會這個技術的,即使會換,成本也比較高,還不如直接換新盤。
那使用固態硬碟時要注意哪些事項又怎麼保養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固態硬碟儘量少分割槽,還有一種說法叫“小分割槽”:
少分割槽顧名思義就是硬碟分割槽少,一塊固態硬碟只分一個區或者兩個區。因為現在主流的固態硬碟本身容量都不太大,還有一個“4K對齊”的影響,分割槽越多浪費的空間越多,另一方面分割槽太多容易導致分割槽錯位,在分割槽邊界的磁碟區域效能可能會受到影響。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隻分一個區或者兩個區,需要儲存資料的話就另外安裝一個機械硬碟。
“小分割槽”是指分割槽時不把固態硬碟的容量都分滿,留出一部分空間,比如120G硬碟,其實出廠時是128G,廠家預留了一點空間來用於固態硬碟內部的優化操作,垃圾回收、壞塊對映等等功能,這樣可以提高硬碟的效能。你也可以多留出一些,分割槽時只用110G,剩下的做預留空間。
二、碎片整理不要使用:
前面提到過了,機械硬碟進行碎片整理是可以的,能一定程度提高硬碟執行速度,但是對固態硬碟來說並不適用。因為固態硬碟有自身的垃圾回收機制,它可以將刪除的檔案所在區域進行整合,留下有效資料並轉移到空閒位置,然後把該區域整個清除,這樣就不會產生所謂碎片了,所以也就不用進行碎片整理。而且固態硬碟是有擦寫次數限制的,進行碎片整理就等於全盤擦寫了一遍,反而會大大減少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得不償失。
另外提醒一下,在用固態硬碟的時候,最好禁用系統自帶的預讀和快速搜尋這兩個功能,因為它們會增加對硬碟的讀寫頻率,而且它們在實際使用中的頻率和意義並不大。
三、不要把固態硬碟空間都用滿,多留一點剩餘空間:
固態硬碟空間佔用越多效能越慢,所以儘量把佔用磁碟空間大的檔案資料儲存到機械硬碟上,如果只有一個固態硬碟沒有機械硬碟的話,最好保持每個分割槽使用率不超過80%至90%,因為使用率長期超過這個範圍的話容易引起硬碟崩潰,風險很大。因此一定及時清理無用的檔案資料,給每個分割槽保留足夠的磁碟空間,這樣最安全。
四、使用恢復命令Trim將硬碟恢復到出廠狀態:
這個Trim命令是隻針對固態硬碟使用的,不能對機械硬碟使用。此命令的作用就是傳輸額外的資訊給固態硬碟,告知硬碟哪些位置的資料已經無效,可以執行垃圾回收,執行擦除以便迎接下次寫入新資料。具體操作步驟我會另外寫一篇文章專門介紹。
但是這個命令也不要經常使用,因為每做一次Trim重置就相當於完成了一次全盤擦寫操作,這樣會減少一次磁碟使用壽命。
五、重新整理固態硬碟韌體:
正規品牌的固態硬碟都會有韌體升級服務,它就是控制固態硬碟內部程式的,不僅會影響固態硬碟的效能、穩定性,也會影響到使用壽命。優秀的韌體包含先進的演算法能減少固態硬碟不必要的寫入,從而減少快閃記憶體晶片的磨損,維持效能的同時也延長了固態硬碟的壽命。所以有必要根據使用狀態更新韌體,提高固態硬碟的效能。但是也不要隨便升級重新整理,在硬碟使用無任何問題的情況下完全不用升級,只有硬碟出現變慢等情況時再做升級即可。
以上就是固態硬碟的使用注意事項和保養方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