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Pad 平板新人值得入手嗎?
去年的平板市場相比往年格外熱鬧,幾大廠商陸續更新了自己的平板產品線,各自表現都還不錯,證明了這個品類的潛力和市場。作為僅剩的幾家沒有平板產品線的廠商之一,OPPO 也在積極挑戰這一品類,並於去年底推出了首款摺疊屏 Find N,算是在移動大屏終端上小試牛刀,現在第一款平板產品——OPPO Pad 也正式亮相,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平板新人究竟表現如何。
設計
從形態上來講,OPPO Pad 和主流的平板產品保持一致,完全體包含了 OPPO Pencil 和磁吸鍵盤。不過,這個磁吸鍵盤上面是雷柏的標,也就是說沒有官方的鍵盤保護殼。
如今市面上的平板,同質化程度絲毫不亞於手機。為了讓大家能夠一眼就認出來,OPPO Pad 在後蓋上採用了拼接設計,上面兩組 OPPO 字母組成了幾何圖案,不同角度下,文字在高亮和陰影之間切換,造型非常簡潔的攝像頭和閃光燈剛好被包圍了進去,既帶來了層次感又提升了辨識度。
後蓋的磨砂紋理,視覺上質感不錯,而且也不怎麼沾指紋。不過我們手裡的黑色版還是偏低調,還有一款紫色版,配合 9 層鍍膜的流光晶鑽工藝,紫金兩種顏色混合閃光砂,看上去會更有活力一點。
紫色版和黑色版的厚度和重量略有不同,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參數列。
平板的中框採用了直角設計,整體的對稱效果也不錯,不過由於螢幕堆疊關係 Type-C 介面並未居中,有點逼死強迫症。
影音
平板嘛,最常用的場景無外乎影音娛樂。體驗好不好,螢幕很關鍵,OPPO Pad 正面螢幕四邊等寬,雖然屏佔比不是很高,但好在前置鏡頭位於長邊正中,沒有做劉海或者挖孔。螢幕尺寸是 10.95 英寸,解析度 2560*1600,支援 HDR 10 以及 P3 廣色域,同時支援 120Hz 高刷,畫素密度 275 PPI,最大亮度 480nit。
從實際體驗上來說,顯示效果是非常不錯的。愛優騰、B 站這些視訊軟體最高也都支援開啟 HDR,而且系統本身的 O1 超感畫質引擎開啟之後對視訊的色彩表現也有不錯的提升。
有了 120Hz 螢幕,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優酷聯合 OPPO Pad 推出的幀享 120 幀,看視訊的時候就非常絲滑。然後像是《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這些遊戲的高幀模式......嗯,它都沒有,這個屬實是有點浪費,希望之後能儘快適配。
說到觀影,那肯定是要視聽結合。OPPO Pad 有四個獨立音腔,採用第二代瑞聲揚聲器,體驗下來,音樂的低音效果表現不錯,空間感很強。
另外平板也支援杜比全景聲,在看一些視聽效果非常震撼的大片比如《環太平洋》時,外放臨場感拉滿,當然如果在公共場合,建議還是戴上耳機,一樣能感受 3D 立體音效的震撼效果。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OPPO Pad 的前後兩顆攝像頭是本著實用的目的,後置 1300 萬畫素,前置 800 萬畫素,對平板來說完全夠用。
效能
早幾年平板還沒開始卷的時候,效能相比手機往往會落後那麼一點。但去年上新的這些平板都奔著高效能去了。這次 OPPO Pad 也配備了號稱 2021 年高通最後榮光的驍龍 870,畢竟經過市場檢驗,放在平板上也依舊能打,簡單測試了一下《原神》,半小時平均幀率 55.9,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另外儲存版本最高也支援 8GB 256GB。
《原神》幀率測試
很多人比較關心續航,這次 OPPO Pad 上搭載的是一塊 8360mAh 的大電池,還有 Find N 同款的 33W SuperVOOC 閃充,電池容量確實不小,但充電功率就差點意思了。
實測電量從 2% 充滿用時 103 分鐘,接近倆小時,所以如果要外出使用,一定要提前規劃好。
好在滿電之後的續航表現還是不錯的,這段時間娛樂加輕辦公體驗下來基本能滿足一天的使用需求。下面的續航測試也可以給大家一個參考。
互動
接下來的重頭戲,也是評判這款平板至關重要的一環,系統生態和互動。
首先是介面 UI,去年 ColorsOS 12 預熱時曾經看過這樣一張渲染圖,這個圖裡的 UI 設計最接近理想狀態,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OPPO Pad 目前的介面明顯缺乏平板化的改造,比如底部 Dock 欄,當前推出的平板,幾乎已經沒有這種和主螢幕應用保持一致的排布方式了。
然後是軟體適配,系統自帶應用基本都完成了橫屏適配,但是在第三方軟體這裡,應用商店裡缺乏一些主流軟體的 HD 版本,比如 B 站和愛奇藝,需要自行下載。而國民軟體微信,目前在登入介面可以看到平板登入選項,但是登入成功之後依然是拉伸後的效果,並沒有進行平板的 UI 適配。
對於不支援橫屏的軟體,OPPO Pad 在系統底層通過相容模式調整為 4:3 或者 16:9 來支援顯示,這也是在 Find N 上首次採用的功能,不過由於平板尺寸的原因,靠左或者靠右顯示的效果不如 Find N。
相容模式並不能提升大屏利用率,所以 OPPO Pad 也通過平行視窗讓螢幕能顯示更多內容,同時改善了觀感和操作邏輯,比如京東、淘寶、微博等。
另外就是常見的應用分屏和小窗功能,也是提升利用率的一種方式,在平板上並不算新鮮,不過兩種模式的開啟方式繼承了 Find N 上出現的雙指下滑和四指捏合,體驗上比較加分。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應用分屏還是平行視窗,左右大小變換並非是全部支援,要視情況而定。
目前 OPPO Pad 也是基於 CorlorOS 12 實現了多裝置跨屏協同,連線速度比較快,支援通過平板反向操作手機,跨屏輸入非常方便,延遲屬於可接受範圍。我們用手頭上的 ColorOS 12 機型試了一圈,目前只有 Find X5 系列支援,後續應該會有更多機型開放。另外除了跨屏操作和輸入之外,目前拓展的功能並不多,包括檔案拖拽以及應用流轉這些暫時還沒有。
配件
最後來說一下配件,OPPO Pencil 的收納和充電都是通過磁吸來實現,配對和識別速度都很快,配合高刷螢幕,書寫體驗非常順暢,手感不錯,本身支援 4096 級壓感以及側峰書寫,雙擊切換響應速度也不錯,還支援息屏速記。
目前體驗在自帶筆記應用裡基本沒有延遲,筆刷豐富,不過一些第三方應用,比如 WPS、雲記等還是能感受到延遲的。另外呢,手寫筆目前並不支援全域性書寫。
至於磁吸鍵盤,上面我們說了,是由雷柏提供的,適配性總體不錯。通過藍芽連線,但是要吐槽的是每開啟一次輸入框都會彈出藍芽鍵盤已連線屬實沒有必要。鍵盤本身帶有開關和充電介面,最好是每次使用前就把開關開啟,否則放在桌面上開關按鍵操作起來非常不方便。
而巧克力鍵盤的打字手感還是不錯的,出差應急完全夠用,Fn 鍵和任務鍵也提供了多種快捷鍵組合,比如截圖,呼喚小布以及返回桌面多工切換等。不過支撐後的傾斜角度,在視角和操作上都有一些不適應。
總結
從體驗上來說,作為平板新人,OPPO Pad 能夠帶來全新的設計理念,在螢幕、影音以及效能上基本一步到位,OPPO Pencil 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生產力,硬體上來說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在軟體生態和互動上,目前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如今在各大廠商集體發力的情況下,平板市場已經相當成熟,供應鏈也比較完善,硬體上無非是選擇和取捨的問題。而推出平板目的除了要鞏固已有的生態和使用者粘度,同時也是提升品牌吸引力非常好的切入點,真正比拼的恰恰是系統生態能力。
目前從 OPPO Pad 的表現來看,首先是橫屏應用的適配簡單粗暴地交給了相容模式,TOP 應用的適配也不完善。而且在體驗當中,陸陸續續還發現了不少 bug,還有一些概率性出現的UI動畫問題,看似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累積起來對體驗來說就大打折扣了。還有就是和其他生態產品的互動上,目前的功能比較少。
對於 OPPO 來說,平板作為生態拓展的重要一環,理應得到重視,也是為之後 ColorOS 向更多終端覆蓋一個很好的試金石。當然作為第一款產品或許不能苛求太多,軟體生態的打磨需要時間,但目前難免會給人一種倉促上架的感覺。我們也願意相信,OPPO 能在平板上做好,畢竟 ColorOS 12 已經相對成熟,並且在尺寸刁鑽的 Find N 這樣的準大屏裝置上也發揮出了優勢。
所以就目前來說如果你想要更好的設計,出色的影音體驗,以及對系統要求並不高,這款平板可以考慮。但是你想要更專業的創作以及無縫銜接的生態體驗,或者對系統要求比較高的話,那麼市場上仍然有很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