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線上教學(線上教學視訊怎麼製作)
由於疫情影響
各大高校開始了線上教學
怎樣利用技術手段上好慕課
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今天,小蘭邀請到了
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崔向平老師
一起來看看崔老師有哪些
MOOC經驗與大家分享吧
“
抗疫的非常時期,教師、學生、學校分離的情況,給老師的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全校學生學習熱情不減,在教務處的組織下,老師們紛紛開始全員參與線上教育。
《Blockly創意趣味程式設計》MOOC是我們課程團隊自主建設完成,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和“超星”平臺面向社會學習者開放,也是蘭州大學本科生的通識教育課。
不管是線下實體課堂的教學,還是線上教學,老師們都要對課程內容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MOOC課程考慮到學生注意力的保持問題,通常將每個知識點的講授時長控制在5-15分鐘之內。我們這門課的設計是教師不用從頭至尾出境,只在每個知識點的匯入(引言)、起承轉合和小結部分出境講解,其餘部分採用計算機錄屏的方式,全屏錄製PPT或軟體的操作過程,邊錄製邊講解。
在自建MOOC和自用MOOC的過程中,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
”
經驗一
使用手機APP或軟體的“美化”功效,彌補“燈光和化妝”的不足
A.使用手機拍攝
在家或辦公室,可以用手機的攝像功能拍攝人像出境視訊。手機要用手機支架固定好,放置在電腦上方,如圖所示。
還需要準備一塊綠幕(或藍幕)便於把人摳像到好看的背景上。自己站(坐)在幕布前,對著手機鏡頭,偶爾看看電腦螢幕上的PPT來講解,手裡拿著翻頁器對PPT進行控制,如圖所示。拍攝時可以使用帶有美顏效果的相機APP,選擇濾鏡效果的“原圖”或“自然”,這樣可以彌補燈光和化妝的不足,“原圖”或“自然”濾鏡也不容易使人像失真。
這樣拍攝出的人像視訊,就可以直接在視訊編輯軟體裡進行摳像合成了。
如果不用手機的美顏APP,而是使用了手機的自帶相機拍攝了視訊,後期美化可參照下面的方法。
B.使用數碼相機或攝像機拍攝
可以在辦公室或教室,使用數碼相機或者攝像機來拍攝人像出境視訊,但這類裝置本身不帶美顏或濾鏡效果,可以在拍攝完成後匯入“愛剪輯”軟體進行處理,實現上妝和打光的效果。
崔向平老師所在課程團隊中的周慶國教授的講授視訊就是學生用數碼攝像機在教室裡拍攝的,將拍攝後的視訊素材匯入“愛剪輯”軟體進行處理。
在“愛剪輯”的“美化”—“畫面風格”中進行如圖所示的設定即可完成美化。
將美化後的視訊與準備好的背景圖片進行合成,便可大功告成。
經驗二
使用CS進行錄屏、編輯和合成等,簡單易上手
Camtasia Studio(簡稱CS,可不是那款遊戲哈),這個軟體應該算不上新鮮,好多老師應該都在用這款軟體。這款軟體除了可以錄製視訊外,還可以給視訊新增片頭、片尾,給錄屏的視訊新增標註、字幕、鏡頭縮放等。特別是視訊的合成,只需5步即可完成,如圖所示。
關於這款軟體的其他功能的使用步驟,崔向平老師製作了該軟體的教學微視訊,曾給本校的多位老師分享過。有需要的老師可以從百度網盤下載,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xvVZC63gJanH7PzM7vyXgg,提取碼:dgfz,永久有效。
經驗三
使用3D動畫PPT製作軟體,使PPT的演示更具視覺衝擊力
為了讓PPT的演示邏輯清晰、生動有趣、炫酷、更具視覺衝擊力,我們使用Focusky3D動畫來製作PPT。老師們可以自行搜尋下載,下載安裝該軟體後,有教學視訊的講解。
經驗四
使用COOC平臺線上協作編寫教材,使MOOC課程的建設和更新有據可依
眾所周知,MOOC以教學視訊、作業、論壇、測驗等要素組成教學過程,但在教材編寫方面還沒有與之相適應的解決方案。COOC(Collaborative Open Online Course,基於網際網路的協作式開放線上教程)由課程團隊周慶國教授2015年首先提出,並研發了COOC平臺。COOC採用了開源開放的思想來編寫教材、建設課程。相對於傳統的教材編寫模式,COOC具有編寫週期短、更新速度快、內容組織靈活的特點。通過網際網路的形式,可以在短時間內集中多位專家甚至學生的力量,在各自熟悉的領域,整合各方意見,通過高效的迭代形成富有特色的教材。
COOC強大的支撐作用,使MOOC課程的建設和更新有據可依,也更具生命力。本課程團隊基於COOC平臺建設了《Blockly創意趣味程式設計》、《大學資訊科技基礎》和《電腦科學導論:基於機器人的實踐方法》等教程,並建設了配套的MOOC課程。目前已經帶動了蘭州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北京資訊科技大學等高校師生在COOC平臺協作完成近10門線上教程,並不斷動態更新。
COOC平臺網址:
http://cooc-china.github.io/
使用COOC建設線上教程的方法介紹:
http://cooc-china.github.io/課程建立/2015/11/27/github-pages-gitbook-tutorial-book.html
《中國大學教學》介紹COOC:
http://jxcy.cbpt.cnki.net/WKE/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2f932730-20eb-43cc-a67d-01b55da88364
歡迎感興趣的老師和學生嘗試使用。
經驗五
通過設計MOOC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不管是實體課堂的教學,還是線上教學,教師的“教”不僅體現為“講授”,還體現為“指導”、“引導”和“啟發”等。如何讓學生“動起來”才是關鍵。通過對已有文獻的研究及我們課程團隊的教學實踐得知,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設計是促進學生“動起來”和“深度學習”的重要手段,崔向平老師所在課程團隊運用紮根理論研究方法梳理了MOOC學習活動的類別,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理解建立類、互動分享類和評價反思類。
在此基礎上,崔向平老師所在課程團隊進一步從學習者對MOOC學習活動形式的感知質量入手,獲取學習者的感知因子,如表中所示,供老師們參考,以便於更好的把握線上學習活動的設計要點。
一位教育技術界前輩講過:“沒有完美的教學模式,也沒有完美的教學工具,從‘大道至簡’的理念出發,使用自己最熟悉的,短時間內能學會的,才是最好的。”
總之,不管是“線下”教學,還是“線上”教學,亦或者是兩者的混合,都只是教學的手段,不是教學的目的。有的課程資源很豐富,技術也很炫酷,學生卻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有的課程從頭至尾就是老師一個人講,學生也聚精會神,醍醐灌頂。因此,“內容為王”仍是教學的定律。
內容來源 | 教務處 高等教育研究院
編輯 | 王雯琪
責任編輯 | 黃煜
主編 | 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