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表格vlookup詳細教程(Excel表格Vlookup怎麼用)
愛資料學習社
welcome
VLOOKUP函式的使用方法(入門篇)
VLOOKUP是一個查詢函式,給定一個查詢的目標,它就能從指定的查詢區域中查詢返回想要查詢到的值。它的基本語法為:VLOOKUP(查詢目標,查詢範圍,返回值的列數,精確OR模糊查詢)下面以一個例項來介紹一下這四個引數的使用例1:如下圖所示,要求根據表二中的姓名,查詢姓名所對應的年齡。
公式:B13 =VLOOKUP(A13,$B$2:$D$8,3,0)
引數說明:1查詢目標:就是你指定的查詢的內容或單元格引用。本例中表二A列的姓名就是查詢目標。我們要根據表二的“姓名”在表一中A列進行查詢。
公式:B13 =VLOOKUP(A13,$B$2:$D$8,3,0)2
查詢範圍(VLOOKUP(A13,$B$2:$D$8,3,0)):指定了查詢目標,如果沒有說從哪裡查詢,EXCEL肯定會很為難。
所以下一步我們就要指定從哪個範圍中進行查詢。VLOOKUP的這第二個引數可以從一個單元格區域中查詢,也可以從一個常量陣列或記憶體陣列中查詢。本例中要從表一中進行查詢,那麼範圍我們要怎麼指定呢?這裡也是極易出錯的地方。
大家一定要注意,給定的第二個引數查詢範圍要符合以下條件才不會出錯:A查詢目標一定要在該區域的第一列。本例中查詢表二的姓名,那麼姓名所對應的表一的姓名列,那麼表一的姓名列(列)一定要是查詢區域的第一列。像本例中,給定的區域要從第二列開始,即$B$2:$D$8,而不能是$A$2:$D$8。
因為查詢的“姓名”不在$A$2:$D$8區域的第一列。B 該區域中一定要包含要返回值所在的列,本例中要返回的值是年齡。
年齡列(表一的D列)一定要包括在這個範圍內,即:$B$2:$D$8,如果寫成$B$2:$C$8就是錯的。3返回值的列數(B13 =VLOOKUP(A13,$B$2:$D$8,3,0))。
這是VLOOKUP第3個引數。它是一個整數值。它怎麼得來的呢。它是“返回值”在第二個引數給定的區域中的列數。本例中我們要返回的是“年齡”,它是第二個引數查詢範圍$B$2:$D$8的第3列。這裡一定要注意,列數不是在工作表中的列數(不是第4列),而是在查詢範圍區域的第幾列。
如果本例中要是查詢姓名所對應的性別,第3個引數的值應該設定為多少呢。答案是2。因為性別在$B$2:$D$8的第2列中。4精確OR模糊查詢(VLOOKUP(A13,$B$2:$D$8,3,0)),最後一個引數是決定函式精確和模糊查詢的關鍵。精確即完全一樣,模糊即包含的意思。
第4個引數如果指定值是0或FALSE就表示精確查詢,而值為1 或TRUE時則表示模糊。這裡小編提醒大家切記切記,在使用VLOOKUP時千萬不要把這個引數給漏掉了,如果缺少這個引數默為值為模糊查詢,我們就無法精確查詢到結果了。
01. VLOOKUP多行查詢時複製公式的問題VLOOKUP函式的第三個引數是查詢返回值所在的列數,如果我們需要查詢返回多列時,這個列數值需要一個個的更改,比如返回第2列的,引數設定為2,如果需要返回第3列的,就需要把值改為3,如果有十幾列會很麻煩的。
那麼能不能讓第3個引數自動變呢?向後複製時自動變為2,3,4,5。。。在EXCEL中有一個函式COLUMN,它可以返回指定單元格的列數,比如=COLUMNS(A1) 返回值1=COLUMNS(B1) 返回值2而單元格引用複製時會自動發生變化,即A1隨公式向右複製時會變成B1,C1,D1。。這樣我們用COLUMN函式就可以轉換成數字1,2,3,4。。。例:下例中需要同時查詢性別,年齡,身高,體重。
公式:=VLOOKUP($A13,$B$2:$F$8,COLUMN(B1),0)
公式說明:這裡就是使用COLUMN(B1)轉化成可以自動遞增的數字。
02. VLOOKUP查詢出現錯誤值的問題。
1. 如何避免出現錯誤值。
EXCEL2003 在VLOOKUP查詢不到,就#N/A的錯誤值,我們可以利用錯誤處理函式把錯誤值轉換成0或空值。即:=IF(ISERROR(VLOOKUP(引數略)),"",VLOOKUP(引數略)EXCEL2007,EXCEL2010中提供了一個新函式IFERROR,處理起來比EXCEL2003簡單多了。IFERROR(VLOOKUP,"")
2. VLOOKUP函式查詢時出現錯誤值的幾個原因
A:實在是沒有所要查詢到的值
B:查詢的字串或被查詢的字元中含有空格或看不見的空字元,驗證方法是用=號對比一下,如果結果是FALSE,就表示兩個單元格看上去相同,其實結果不同。
C:引數設定錯誤。VLOOKUP的最後一個引數沒有設定成1或者是沒有設定掉。第二個引數資料來源區域,查詢的值不是區域的第一列,或者需要反回的欄位不在區域裡,引數設定在入門講裡已註明,請參閱。
D:數值格式不同,如果查詢值是文字,被查詢的是數字型別,就會查詢不到。解決方法是把查詢的轉換成文字或數值,轉換方法如下:文字轉換成數值:*1或--或/1數值轉抱成文字:&""
VLOOKUP函式的使用方法(進階篇)
01. 字元的模糊查詢在A列我們知道如何查詢型號為“AAA”的產品所對應的B列價格,即:=VLOOKUP(C1,A:B,2,0)如果我們需要查詢包含“AAA”的產品名稱怎麼表示呢?如下圖表中所示。
公式=VLOOKUP("*"&A10&"*",A2:B6,2,0)公式說明:VLOOKUP的第一個引數允許使用萬用字元“*”來表示包含的意思,把*放在字元的兩邊,即"*" & 字元 & "*"。
02. 數字的區間查詢數字的區間查詢即給定多個區間,指定一個數就可以查詢出它在哪個區間並返回這個區間所對應的值。
在VLOOKUP入門中我們提示VLOOKUP的第4個引數,如果為0或FALSE是精確查詢,如果是1或TRUE或省略則為模糊查詢,那麼實現區間查詢正是第4個引數的模糊查詢應用。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VLOOKUP函式模糊查詢的兩個重要規則:
1. 引用的數字區域一定要從小到大排序。雜亂的數字是無法準確查詢到的。如下面A列符合模糊查詢的前題,B列則不符合。
2. 模糊查詢的原理是:給一定個數,它會找到和它最接近,但比它小的那個數。詳見下圖說明。
最後看一個例項:【例】:如下圖所示,要求根據上面的提成比率表,在提成表計算表中計算每個銷售額的提成比率和提成額。
公式:=VLOOKUP(A11,$A$3:$B$7,2)
公式說明:
1. 上述公式省略了VLOOKUP最後一個引數,相當於把第四個引數設定成1或TRUE。這表示VLOOKUP要進行數字的區間查詢。
2. 圖中公式中在查詢5000時返回比率表0所對應的比率1%,原因是0和10000與5000最接近,但VLOOKUP只選比查詢值小的那一個,所以公式會返回0所對應的比率1%。
VLOOKUP函式的使用方法(高階篇)
1. VLOOKUP的反向查詢。一般情況下,VLOOKUP函式只能從左向右查詢。但如果需要從右向右查詢,則需要把區域進行“乾坤大挪移”,把列的位置用陣列互換一下。例1:要求在如下圖所示表中的姓名反查工號。
公式:=VLOOKUP(A9,IF({1,0},B2:B5,A2:A5),2,0)公式剖析:1、這裡其實不是VLOOKUP可以實現從右至右的查詢,而是利用IF函式的陣列效應把兩列換位重新組合後,再按正常的從左至右查詢。
2. IF({1,0},B2:B5,A2:A5)這是本公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EXCEL函式中使用陣列時(前提是該函式的引數支援陣列),返回的結果也會是一個陣列。這裡1和0不是實際意義上的數字,而是1相關於TRUE,0相當於FALSE,當為1時,它會返回IF的第二個引數(B列),為0時返回第二個引數(A列)。
根據陣列運算返回陣列,所以使用IF後的結果返回一個陣列(非單元格區域):{"張一","A001";"趙三","A002";"楊五","A003";"孫二","A004"}
02. VLOOKUP函式的多條件查詢
VLOOKUP函式需要借用陣列才能實現多條件查詢。例2:要求根據部門和姓名查詢C列的加班時間。
分析:我們可以延用例1的思路,我們的努力方向不是讓VLOOKUP本身實現多條件查詢,而是想辦法重構一個陣列。
多個條件我們可以用&連線在一起,同樣兩列我們也可以連線成一列資料,然後用IF函式進行組合。
公式:{=VLOOKUP(A9&B9,IF({1,0},A2:A5&B2:B5,C2:C5),2,0)}
公式剖析:
1. A9&B9 把兩個條件連線在一起。把他們做為一個整體進行查詢。
2. A2:A5&B2:B5,和條件連線相對應,把部分和姓名列也連線在一起,作為一個待查詢的整體。
3. IF({1,0},A2:A5&B2:B5,C2:C5) 用IF({1,0}把連線後的兩列與C列資料合併成一個兩列的記憶體陣列。按F9後可以檢視的結果為:{"銷售張一",1;"銷售趙三",5;"人事楊五",3;"銷售趙三",6}
4. 完成了陣列的重構後,接下來就是VLOOKUP的基本查詢功能了,另外公式中含有多個資料與多個資料運算(A2:A5&B2:B5),,所以必須以陣列形式輸入,即按ctrl shift後按ENTER結束輸入。
End.
作者:伊麗莎白麗
來源:簡書
精選課程
課程名稱: 零基礎入職資料分析·就業班
適合人群:轉行、入職、跳槽資料分析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