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物質是怎麼產生的(宇宙中的元素是怎麼來的)

我們每天所看到的萬事萬物,都是通過各種元素通過精妙的組合方式構造而成的。那麼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如此多的元素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元素都是由最基本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數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元素。理論上只需要把不同數量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組合起來,就能形成不同的元素。

但要想做到這點並不容易。質子帶正電,想要讓質子聚合在一起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極高的溫度和壓力。

當然,對於大自然來講,要做到這點並不難。

在宇宙誕生之後,形成了大片的氣體雲,那是最原始的星雲。星雲的分佈並不均勻,有的密度大,有的密度小。不同的密度意味著不同的引力,而引力大的星雲會吸引更多的物質,逐漸成長,變得越來越大,質量和引力也會越來越強。

最終,達到一定程度,星雲的核心溫度和壓力非常高,就會發生核聚變,一顆恆星就這麼誕生了。

恆星誕生之後,核心就會持續不斷地進行核聚變,質子不斷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元素,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不過恆星核心的核聚變最多隻能聚變到鐵元素就戛然而止了。因為鐵元素最穩定,鐵元素之前的聚變都會釋放能量,而比鐵更重的元素要想繼續聚變不但不會釋放能量,反而還要吸收能量。

所以,我們通常會認為恆星核聚變到鐵元素就停止了,走向死亡了。我們會預設為無法釋放能量的恆星就不再是恆星了。

但實際上,大質量恆星的核聚變並不會到鐵元素就停止了,質量大的恆星意味著可以提供更高的溫度和壓力。

當大質量恆星聚變到鐵元素之後,核聚變戛然而止,恆星自身向內的重力徹底佔據上風,恆星物質開始急劇向內坍縮,恆星核心區域溫度和壓強陡然增加,足以讓鐵元素繼續聚變下去,生成更重的元素,比如金銀等元素。

然後幾乎所有的元素都通過超新星爆發的方式釋放出來,拋灑到浩瀚的星際空間。釋放出來的各種物質元素會成為新一代恆星行星的原材料。

除了超新星爆發之外,中子星碰撞也可以產生比鐵更重的重元素。

宇宙中每天都會上演恆星悲壯的死亡,而正是恆星的死亡,把各種元素拋灑到星際空間,才創造瞭如今豐富多彩的世界,孕育出了新一代的恆星,行星,還有我們看到的一切。比如說太陽,地球,還有你和我!

我們身上的每個細胞,每種元素都是古老恆星核聚變的產生,本質上來講,你我都是恆星產生的“核廢料”,所有的核廢料都記錄著古老宇宙華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