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每天關一次好嗎(路由器多少時間關一次最好)

路由器服務

如今每家每戶都會安裝寬頻,只要使用寬頻服務就一定離不開路由器的協助。

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路由器可能從使用的那天起就再也沒有關過。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人會發現,家裡的網路速度在某一天突然變慢了,沒有任何徵兆,總之就是網速不行,怎麼弄都很慢。

當我們查閱了網上的各種辦法,在面對各種複雜的操作講解之後,最終我們選擇了重啟大法。

   

路由器的工作範圍

然後我們會驚奇地發現,網速在路由器重啟之後活過來了。

實際上如果這項任務交由寬頻師傅來處理,大概率也是會使用重啟這個方法的。

排除路由器損壞,或者光纖問題,重啟可以解決路由網路的大部分問題。

最後寬頻師傅在走之前會告訴你,沒事兒關一關路由器,對家裡網路好點。

至於多久關一次,完全因人而異,或者說根據使用場景來看。

   

路由器如今每家都有

在這裡先說說結論,一般來講,路由器建議一天一關,時間放長一點就是3~7天關一次。

好吧,多虧了寬頻老師傅的提醒,現在我們才知道路由器原來是這麼玩的。

那麼為什麼路由器需要在使用的過程中進行一次重啟呢?

相關的工作原理以及服務模式機制,我們會在文章下面進行揭曉。

先來簡單地聊聊關於路由器的一些關鍵問題。

   

網路連線不能缺少路由

說到路由器的時候,千萬不要將它與“光貓”弄混了,儘管有時候一般人會對其傻傻分不清。

但實際上這是兩種東西,簡單來講光貓服務於路由器,同時提供光訊號輸入。

工作原理來講,光貓是一種調變解調器,並把以太光的訊號轉化成上網訊號。

當然,隨著網路服務的發展,以及寬頻處理的升級,如今大部分路由器基本上已經整合了光貓的解調功能。

所以從這一個角度來講,路由器本身就是一種訊號解調裝置

   

國內常見的路由器

早期的計算機在進行工作的時候,網路服務通常會涉及到各方面的調節,不同網路或者區域網之間連線需要不同的技術。

於是在上世紀60年代,威爾士的一名電腦科學提出一種主機傳遞連線裝置,將網路連線和流量轉發的功能完全保留在一臺主機上。

這是最早關於路由器的想法,後來美國國防部搞了一個研發機構用於研究網路技術,在他們的影響下建立了今天網路服務中使用的TCP/IP架構

   

TCP/IP協議

這種網路服務新架構的出現最終產生了通用資料包系統,一直到1974年,第一臺IP路由器出現,並在後來的實驗原型機中作為主要選擇。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後來隨著網路服務的發展逐漸擴大,多協議網路服務成為了當時需要進行解決的主要問題。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基於PDP-1116位小型計算機,最終開創了多協議路由的TCP/IP服務

   

最早的路由器原型機

路由器的目的在於,它是連線多個網路並通過協議轉發至直接連線網路,或更遠端網路的資料包。

從網路構架的結構來看,路由器處於第3層裝置,因為它的主要轉發決策基於第3層IP資料包中的資訊,尤其是目標IP地址。

當路由器接收到一個資料包時,它便會搜尋其路由表中所存在的目標IP地質與路由表中的一個地址之間進行最佳匹配。

一旦找到了匹配項,資料包便會被封裝在表條目中指示的傳出介面所在的第2層,也就是資料鏈路幀中。

   

路由器會進行資料包轉發

一般來講,廠商會在路由的預設設定中使用預設路由或靜態路由來管理路由協議中的動態條目

這種路由方式應用在目的地不在路由表中,並以其他方式出現的所有流量的路由,因此該服務也常常應用在小型網路中,例如家庭或者小型企業

對於路由器來講,一個路由器一次可以執行多個路由協議,尤其是當它執行不同路由協議的網路部分之間的路由時。

這樣以來,使用重新分發在同一路由器上執行的不同協議之間可以共享資訊。

   

路由器的資料分發服務

所以從路由的功能來講,大致就是管理資料包的轉發服務,選擇對應的路由介面。

除了這些,路由器還必須在資料包高於路由器可以處理的速率時進行資料處理。

因為一旦進入網路資料交換的高峰狀態,路由器中的處理器很可能就會來不及進行資料處理。

   

伺服器所採用的整合路由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計算機專家們在路由器中設定了3種策略,即尾部丟棄、隨機早期檢測和加權隨機早期檢測。

這三種策略其實非常好理解,就尾部丟棄來講,這是路由器最容易實現的一種策略。

   

路由器的工作流程

它的大致原理為,一旦路由器中的緩衝區空間耗盡,路由器就會丟棄新的傳入資料包。

當佇列超過緩衝區的預配置部分時,隨機早期檢測機制可能會提前丟棄資料包,直到達到預定的最大值。

此時路由器會丟棄所有傳入的資料包,進而恢復到尾部丟棄對於路由器來講,工作仍然在進行,並且壓力得到了減小。

可就我們使用網路服務的人來講,由於資料包的丟失,便會出現網路連線不穩定,甚至直接斷網的情況。

   

常見的路由器介面

如何正確使用路由器

對於路由器來講,路由快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它會保留最近使用的路由條目並儲存在雜湊查詢表中。

這樣到了下一次的轉發服務時,路由器便能夠直接從快取區中呼叫相關資料,加快網路資料的轉發服務。

快取中包含目標地址源地址服務型別入站介面,以及服務型別

另外根據相關資料快取下來的條目,每個條目又可以進行屬性分類。

   

路由在網路服務中的狀態

不過正是由於這種工作模式和執行機制,一旦快取區滿了之後,便會出現我們之前所講的資料丟包狀態。

而解決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對於不太瞭解網路協議和路由器的朋友可以直接重啟路由器,保持關閉5秒後,路由器會自動釋放保留的快取。

對於瞭解相關模式和執行原理的網路維修人員一般會調取相應的網路快取進行刪除,不過這樣相對比較麻煩。

如果不是為了特意保留某個網路服務,一般來講大多數人都會選用重啟路由這種方式。

   

常見的路由器快取區設定

對於路由器來講,一天一關是較為合理,尤其是對網路資料轉發量大的路由器來講,這樣可以有效清除路由器中的快取。

如果使用量不大,可以選擇一週關一次。

不過隨著網路服務和資料通訊的發展,如今的路由器經過多代升級,不少中高階路由器都會配備更大的快取空間用來儲存轉發服務。

因此對於這一批相對高階的路由器來講,完全用不著經常重啟路由器。

   

高階路由器通常不需要重啟

另外重啟的其他好處在於保護長時間工作的CPU,長期使用會使得路由器中的電子元件快速老化,對於CPU這種發熱量較大的整合元件來講更是如此。

如果實在嫌麻煩的同學,可以查詢自己所使用的路由器的調節設定,並在相關設定中將路由器設定一個自動重啟時間,這樣一來就不用每次手動關閉開啟路由器了。

   

不建議把路由器放置在床邊

當然,如何取捨這裡面的利弊關係,具體情況還得看路由器的實際使用狀態。